传统艺术在香江 裙褂话今昔

吴雪儿

人气 191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5月02日讯】香港是全世界使用裙褂最多的地方,并且在带领着裙褂的潮流,裙褂流行什么款式都会第一时间在香港面市再推向其它地区。然而褂裙行业在香港也经历过起伏,并非一帆风顺。庆幸在香港有一位裙褂推手,眼看90年代裙褂行业没落,家族生意受影响,工厂需要维持,然而种种逆境成为了推动他改良裙褂,复兴这个行业的背后动力。

鸿运婚纱绣庄老板黄国兴回忆上个世纪50年代, 上一代从广州到香港,一批顾绣(注1)行业的人士走到香港。最后大部分都开设绣庄(注2)。他们会刺绣字画,庙宇的横衽或台帷。因为当时只做庙宇的生意, 难维持生计,五六十年代都会在绣庄租褂,所以也会经营嫁娶相关的服务,兼卖床上用品。


传统的顾绣样品艺术价值很高。(图/鸿运绣庄提供)



传统的顾绣样品艺术价值很高。(图/鸿运绣庄提供)

当时绣庄都会聚在一起,在香港岛中环威灵顿街、摆花街一带绣庄成行成市,而九龙则集中在上海街。其它小地区都会有一两间绣庄,负责该区的婚嫁需要。

当时庙宇的工作都是暗盘做的,反而打开门做生意的都是裙褂、被子、枕头等东西,所以绣庄门面主要装修,都以婚嫁主题来布置,其中一个例牌的布置就是一个柜,后面会吊着一张横衽或台帷。

黄国兴的爸爸60年代到香港,开始替人打工,会做一些刺绣、缝褂和旗袍,以前都是一脚踢,1975年黄老先生开创了鸿运绣庄。


鸿运婚纱绣庄老板黄国兴一直在改良裙褂上下功夫,以期跟上时代的变化。这是黄先生的工作照。(图/鸿运绣庄提供)

在香港,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是裙褂盛行时期,新娘子出门都会穿一套褂。香港一个特色就是可以租褂,因为60年代当时香港社会环境都比较穷,不会花资源去买套褂,而且香港人生意头脑较灵活,想到了出租裙褂的概念。

80年代至90年代开始流行穿婚纱加晚礼服。90年代裙褂行业几乎出现了断层。当时会有顾客向黄国兴说,裙褂很老土。黄国兴也说:“当时的褂真的没有什么改进,以为好生意,就不去多想了。”

以前的裙褂如何土?黄国兴说,首先是布的颜色,传统做法在选料方面要找一些较挺身的布,会采用库缎,偏向烟红色,裙则采用真丝软缎,比较软身、薄身一点。软缎颜色偏红,结果褂和裙变成了不同颜色。

以前金银线的颜色也没有现在的亮泽,不过,手工还是靓的。剪裁方面也是一直沿习下来,褂型都是阔袍大袖,取其意头,有余有剩。可能一些准新娘会认为,穿上裙褂显得臃肿。到了80年代,婚纱开始流行,加上对裙褂的一些看法,渐渐越来越少准新娘要穿裙褂结婚,裙褂也因此开始没落了一段时间。

约10年前,裙褂开始复兴。黄国兴说,其实物以罕为贵,在脸书上,有北京网友留言指因为朋友都穿婚纱,所以自己穿褂就显得漂亮和很特别,也得到朋友的认同。黄国兴有感褂可以改良的空间很大,在90年代裙褂没落,鸿运是自设工场经营的,手停口停,也迫使他必须要想办法来维持工厂营运,不希望解散这些员工。

他说:“香港做得好,可以推向中国大陆甚至全世界。近年都是中国热,不少外国人很欣赏中国文化。”(待续)

注 1:顾绣为上海露香园顾家所发展的技巧。明嘉靖年间,顾家有一小妾缪氏,集传统绣法之大乘并加以创新,形成了顾绣之始。后来顾家媳妇韩希孟以画入绣,使布 匹有如绘画般的效果,受各人青睐。其后,顾家家道中落,顾家中人需以教授顾绣技巧为生,令顾绣的发展得以达到顶峰。但碍于顾绣实为官宦世家的闺阁之作,难 以大量生产,结果于清末渐渐被淘汰。

注2:庄比公司更大,庄指大规模的公司。(本文资料由鸿运绣庄提供)

相关新闻
12消防员死于森林大火 队长凭逆思维获救(3)
打造嗅觉身份 如何选择你的标志性香水?
手作蜡烛美学 拥抱香气 营造好感生活
到二手店挖宝 这9类物品可以放心购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