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往下疼 水往低处流

作者:梁若兰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邻居的老婆婆独自在田间种菜,年迈而佝偻的身形让她的动作显得有些吃力。这些菜她其实一个人也吃不完,但她一心总牵挂着她那已年过半百的儿子,希望能多种一些好吃的蔬菜给他吃。媳妇劝她不要再那么辛苦,她却微笑的对媳妇说:“你可曾看过水往高处流去?”

这样的想法似乎已不是特例!常去登山的步道旁,就竖立着这样一块石碑,碑文上刻着:“回忆当年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部电影《犹山节考》,虽然时空背景与内涵不同,但却都是阐述着年老者对年轻者的一种无尽的付出。

获得1983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的《犹山节考》,描写一个荒僻贫瘠的小农村,为了减轻物质负担,村民一旦老了便会被遗弃在山上等死的故事。剧中当轮到男主角根随村力,背着年迈的母亲走到山上放下母亲时,他心中犹觉得不忍,反倒是面临死亡的老母亲,一再催促儿子快点下山,因为天气变冷快要下雪了,她死前的最后念头仍然是牵挂着自己的小孩。

大江东去浪所淘尽,何止是千古英雄人物!看多少为子女伤心忧烦的父母,数十年后,他们的子女也成为另一批为子女伤心烦忧的父母。父母对子女永无止无尽的关爱与操心,成了上一辈对下一辈牺牲奉献的循环,真像那奔流的水一般往下流去。

孝子原是形容孝顺父母的人,现在却另有注解,新的意思是指孝顺儿女的人,这毋宁是一种错误的因果循环,更是一种悲哀的宿命!宛若《犹山节考》的现代版,但若认真探讨这个现象究竟是孰令致之?恐怕我们之中谁也逃脱不了责任。

“人心往下疼,水往低处流”这句话一旦成为人们口中所谓的人之常情,成为一种固定的观念,那人人将处于越活越没有安全感,更看不见幸福希望的一种冷酷世界中,推波逐流的影响下,甚至让下一代逐渐视父母的辛苦养育为一种理所当然,更失去了反哺之心与感恩之情。

“今不如古”世人的道德感如此,架构健全与完美社会的智慧亦如是。像西方基督教经典中有提到:“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顺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以弗所书6章113节)

东方古中国更不乏这类的思想与智慧,孟子向齐宣王陈述“推恩之道”时举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这与孔子对大同世界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着同样的思绪。

关心与呵护下一代的成长是自然之情,但是老人的光阴绝不会仅作用在今日的老人身上,毕竟人人都有白头之时。如何使关爱子女之情能与关怀父母之心并进,让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一种温馨与感恩的善巡回,让长与幼同样拥有获得幸福的天地与权力,正是我辈中人所应改变的观念与值得努力的方向。

──转载自看杂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值此“感恩节”到来之际,想到上述的一段话。我想“感恩”应该是一个普世的价值,感谢美国为我们确定了“感恩节”,全人类都应该记住这个感恩的日子,都应该懂得感恩图报,这是做人的标准,也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大劫当前的时刻,人类生命的永远都面临着危险,要想有未来,只须做两件事:退出中共邪恶组织;记住“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
  • 感恩节到了,这是美国冬天节日季的正式开始。其实,美国也不过只是1个算较为正常的社会,这里也有人的喜怒哀乐、也有社会的阴暗面,当然也有穷人或者不富裕的人群。
  • 毕竟不是每只火鸡都想被奥巴马放生的火鸡那么幸运,今年的感恩节/火鸡节,美国供人饕餮的新鲜火鸡依然供不应求。
  • 人为何要画画?多数人都没想过这个问题。或曰:舒发感情。舒发什么感情?人言各异。我认为是为了舒发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上天的感恩之情。
  • 我叫翟桂芳,今年五十七岁。一九九六年九月经山东老乡介绍,幸得法轮大法。那时已双目失明多年,只能由女儿领我到炼功点学法、炼功。邪党迫害法轮大法,失去了集体学法、炼功的环境。这给我学法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我不能不学法啊,有时叫老伴给念一念。老伴是个常人,患脑血栓、半身不遂,高兴了给我念几段法,不高兴时就别想了。有时同修来我家就教我背师父的短经文。
  • 感恩节,感恩的新闻最动人。据报导,美国纽约一名犹太裔老先生盖斯坦(Leon Gersten),选在挚亲相聚的感恩节,与救命恩人的儿子波兰籍的波齐克(Czeslaw Polziec)团聚,以感谢并报答他的父母在将近70年前,冒死拯救自己和家人免于纳粹屠杀的迫害。
  • 转眼之间,又是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对于西方国家来讲,感恩节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也是一个感恩的时刻。今天,美国知名科技网站《商业内幕》为我们总结了外国网友通过网络感谢的那些科技产品和服务,具体如下:
  • 1620年9月,102名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木制帆船从英格兰出发,2个月后抵达北美麻萨诸塞州,建立了新普利茅斯定居地。
  • 《普利茅斯拓荒记》:感恩节的真正由来
  • (shown)你所拥有的美德,并不是属于你的原创。一切善良的精神,都是来自先天的缔结;一切的恩典和礼遇,都是来自至诚感恩的育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