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扫心地

作者:方静
font print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邻近的风景区有两位工作人员,一男一女,年纪大约六十多岁。他们专门负责打扫环境、维护整洁,虽辖地有所不同,但任务并无二致,然而,他们待人处事的观念与做法却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据半年来的观察,A女士是一个郁郁寡欢、心事重重的雇员。她总是眉头深锁、面若寒霜的行礼如仪、应付了事。更令人费解的是对于招呼、问候一概听而不闻、毫无回应,似有满腹的委屈和怨气。也许,她身上有着难以启齿、不足为外人道的重担,但是,无疑的,A做的仅仅就是一份扫地的工作。

B先生的状况则截然不同、大异其趣。他个性单纯、开朗,清积水、扫落叶、除秽物,来者不拒、有求必应。道早、问好和感谢,是常挂在嘴边的话语。那一天,看他二话不说的跳入围篱内捡垃圾,处理完后脸上随即绽放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忽然感到他不仅仅在扫地,好像连心里的垃圾也扫干净了……

有一首偈语很有意思:“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典故出自于周利槃特,他是佛陀的弟子,由于资质鲁钝,常受到嘲笑,所以佛陀教他扫地时背诵“扫帚”二字。虽是简单的两个字,但他却记前忘后、记后忘前,想到“扫”就忘了“帚”,想到“帚”就忘了“扫”,因此苦恼不已。

于是,佛陀慈悲的告诉他:“‘扫帚’的意义就是去除尘垢。而你诵这二字的目的何在呢?”周利槃特思惟着:“什么是尘垢呢?灰土瓦砾是尘垢;什么是去除呢?去除就是清净。所以佛陀是在提醒我们,除了扫除外面的尘垢外,还要去除心中的尘垢,烦恼除尽,智慧自然就会显现。”就这样不断的身体力行,周利槃特终于开悟。

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蕴涵深厚的功夫与智慧。或许,B先生没那么复杂的心思,他只是专注、认真的去做,完成任务后感到心满意足罢了。而旁观者却感受到:他这样的态度与行径,不但自己欢喜,别人也欢喜;自己清净,别人也清净……@*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豪华、气派的盛宴,刺激感官,很能满足口腹之欲,但却馥郁浓烈、负担沉重;简单、寻常的小菜,或许不足为奇,倒能淡而有味、舒心自在。
  • 不设限,保持弹性,勇于接受各种挑战,就有机会发挥无穷的潜力、创造无限的可能!
  • 日出,让人感受到无限的希望;而日落,也在警示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 在那个暂停让路的空间中,充满许多美好的事物,除了有后天的教养和训练之外,更有人性本质的纯真与善良,而那些简单、细微的动作,很体贴、很温柔…...
  • 环顾周遭的亲朋好友,包括自己在内,大多经常处在紧张、忙碌之中......
  • (shown)当你付出你的财物,你给予的并不算多;唯有在你奉献自己时,才是真正的给予。
  • 不知道路究竟有多远?但是,有了目标,一步一脚印的“苦行”,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 他们是“小花理论”的实践者,“不以善小而不为”,从插下一朵小花做起,逐渐的影响周遭的环境,以致启动一个良性的循环,让整个人与空间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气象。
  • 回顾从前,当我们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总会发现:点燃灵魂之光的,往往正是那些对当时被视为苦难遭遇或事件的觉察和努力。“尽人事,听天命”,了解这个道理,即使时光无法倒流,那么,对于得失、成败,也能够处之泰然、无所罣碍了。
  • 这两位母亲相拥而泣,认为这是上天安排的神迹,提醒人们无私地帮助他人,总会有一天得到回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