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取经】之二:取经路上遇神迹

文/秦顺天
玄奘在寺中遇到了胡人石槃陀。石槃陀自愿当玄奘的向导,许诺要送玄奘过五烽。图为敦煌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96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西行的路上,他经历的危难有千百次之多,普通人是无法靠肉身承受的,那他又是靠什么化险为夷的呢?

追捕的公文到了瓜州

玄奘到了凉州,就被禁止通行了,他没有通行证。凉州都督追问玄奘,玄奘回答:“我从长安来,要去西方求取佛法。”因已奉禁令要严密防守边境,于是都督逼迫玄奘返回长安。

当地有位慧威法师,非常敬佩玄奘,就秘密派了两名小僧跟随他,白天躲藏,夜晚赶路,护送玄奘到了瓜州。

没想到,凉州追捕的公文到了:“有僧人法名玄奘,欲去西蕃,所在各州县应严加搜捕。”

瓜州州吏李昌崇信佛教,对玄奘有些怀疑,便私下拿出追捕公文给玄奘,玄奘如实相告。李昌非常敬佩玄奘,当即就违命撕碎了追捕公文,他劝玄奘尽早动身西行。

玄奘西行,必须经过玉门关。图为玉门关遗址。(<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jiazi/5321143354"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Tim Wang/Flickr</a>)
玄奘西行,必须经过玉门关。图为玉门关遗址。(Tim Wang/Flickr)

西行必经过玉门关,即大唐西境的咽喉要道,然后还要经过唐军驻守的五座烽火台,再往西,要穿行八百里沙漠,才能达伊吾(哈密)。

但此时,玄奘的马死了,跟随他的两个小僧,一个去了敦煌,另一个因经不起长途跋涉,玄奘让他回去了。

玄奘又买了一匹马,却苦于前方无人带路,于是就在所住寺中的弥勒像前祈告,希望能找到一位向导,带他通过玉门关。

胡人石槃陀送他到玉门关

玄奘的诚心起了作用,很快,他就在寺中遇到了胡人石槃陀。石槃陀请求玄奘为他受戒,玄奘授他五戒。而后,石槃陀自愿当玄奘的向导,许诺要送玄奘过五烽。

第二天日暮时,藏入草丛的玄奘,看到石槃陀和一位老胡人来了,老胡人乘着一匹老瘦的赤马。

老胡人说,西行路遥途险,沙河阻隔,还可能遇到鬼魅、热风,而且很容易迷失方向。他劝玄奘再仔细思量一下,勿以身犯险。

玄奘表示,自己发愿西行,纵然死在途中,也绝无悔恨。

见玄奘志向坚定,老胡人建议玄奘骑自己的马,“我这匹马往返伊吾,已有十五次之多,脚力强健,而且认路识途。”

玄奘忽然想起来,以前他曾请术士占卜西行之事,他记得那术士说:“可以去。去时好像是乘着一匹老的赤色瘦马,漆过的鞍桥前面有铁。”胡人的马果然又红又瘦,鞍桥油漆过,前面也有铁,正好与术士所说相符。玄奘心想这必是天意了,便与老人交换了马匹,作别而去。

玄奘与石槃陀趁夜即出发了,三更就到了河边,望见了玉门关。石槃陀砍树造桥,铺草垫沙,然后他们牵马过河。

过了河,玄奘和石槃陀各自铺开褥垫休息,之间相距有五十余步。躺下不久,玄奘突然看见胡人拔刀而起,慢慢走向了自己,距自己十步远时,又转身返回。玄奘不知其意,担心他有异心,就立即起身,端坐诵经。

见玄奘起身,石槃陀随即又躺下了。天快亮的时候,玄奘唤醒了石槃陀。洗漱吃饭完毕,准备出发时,石槃陀说:“弟子思量,前方路途险恶,没有水源,只有五烽下有水。偷水也必须在夜晚,如果被守兵发觉,必死无疑,还是返回安全啊。”

玄奘坚决不回。石槃陀拔刀张弓,要玄奘走在前面,玄奘不肯居前。继续行了几里路,石槃陀忽然就停下来,他对玄奘说:“弟子不能再往前走了。家里有老有小,拖累大,私自渡关,罪名太重,我不敢触犯王法啊!”

玄奘理解石槃陀的苦衷,就让他返回。石槃陀说:“您肯定也到不了的。如果您被捉住,牵连到我怎么办?”

玄奘发下重誓:“纵使让我的身体碎成微尘,我也不绝不会让你受牵连的。”石槃陀这才放心了。

接着,玄奘感谢并辞别了石槃陀,一个人去闯前方的烽火台了。

大漠妖鬼

放眼望去,茫茫大漠望不到头。只有脚下的一堆堆马粪和白骨,给玄奘提供了辨认前行路径的参照。

忽然间,玄奘看见一支队伍在沙漠里穿行,有百十号人,骑着驼马,身披裘褐,都举着旌旗拿着矛槊,忽行忽止,远看非常清楚,走近后就消失了。

难道是士兵追捕他来了?还是打劫的强盗?疑虑时,空中传来声音:“莫怕!莫怕!”玄奘这才稳下心,后来知道,那是妖鬼幻影。

过烽火台

走了八十多里,就看到了第一烽火台。因为担心被守兵发现,玄奘白天藏进沙沟,夜晚才敢行路。

夜里,他到烽台西侧的泉水边喝完水,正准备用皮囊盛水的时候,忽然就“嗖”地飞来一箭,差点儿射中他的膝盖,接着又飞来一箭。玄奘大叫道:“我是从京城来的僧人,不要射我!”随即牵马走向烽台。

玄奘西行路上要经过唐军驻守的五座烽火台。图为已损坏的长城烽火台,示意图。(fotolia)

幸运的是,烽火台的官员王祥,早已听闻玄奘大名。他深为玄奘求法的决心感动,对玄奘多加关照,不但馈赠水与干粮,还指明了一条路,让玄奘直接去第四座烽火台,那里镇守的烽官是王祥的本家,素有向善之心。

在王祥的指引下,玄奘当夜就到了第四烽,怕被留难,玄奘想悄悄取水过去。到了水边,还未下马,“嗖”又一箭飞至。玄奘只得再次通报身份,走向烽台,说明王祥让他从这里通过。

烽官听说后,非常高兴,留玄奘住宿,还馈赠给玄奘盛水的大皮囊和喂马的马麦。他告诉玄奘,不要去第五烽,“那里的人粗鲁轻率,恐怕会有恶念。”接着又给玄奘指明方向:从这里西行百里,有一处野马泉,到那里可以再次取水。

马自行带他到野马泉

西行前方,玄奘只有与马和自己的身影相伴。四顾茫茫,没有一丝生存迹象。长达八百多里的“沙河”莫贺延碛,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甚至没有一棵水草。

每当千奇百怪的恶鬼环绕前后,玄奘心中就默念“观世音菩萨”,仍不能驱散,玄奘就念诵《般若心经》,刚一发声,恶鬼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玄奘陷于险境而获救的法宝。

但走了一百多里后,玄奘就迷路了,野马泉在哪儿啊?

他解下皮囊喝水,一不小心,失手掉落了沉重的水囊,眼看跋涉千里的贮水全部流光,怎么办?没有水,人与马都会干涸而死啊。绝望中,玄奘向东走上了回头路,想返回第四烽重新取水。

往回走了十余里,玄奘忽然醒悟 :“我曾许下誓言,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如今怎能返回呢?”于是他猛然拉回马头,掉转方向,口念观音,朝西北继续催马前行。

白天飞沙如雨,晚上,地上闪烁着点点磷火,死一般的寂静。在满天的繁星下,玄奘一边前进,一边默念观音。

长达八百多里的“沙河”莫贺延碛,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甚至没有一棵水草。图为沙漠示意图。 (pixabay)

滴水未沾喉,已经行进了四天五夜,玄奘口干腹焦,最后,体力渐渐耗尽,他卧倒在沙中,马也站立不起来了。

奄奄一息中,玄奘念念不辍,他向观音请求加持:我玄奘此行,不为财富与名誉,只为求取正法!唯愿菩萨慈悲,救脱苦难……

到了第五天的夜半,忽有凉风吹来,如寒水沐身,玄奘眼睛明亮起来,马也站立起来了。体力略有恢复,玄奘就睡了一觉。梦中,一位数丈高的金甲神人站在他面前,执戟对他喝道:“为何不快赶路?还在睡觉!”玄奘惊醒,随即上马出发。

走了约十里,马忽然自行上了岔路,怎么都拉不回,马失控了,开始狂奔。

行数里,马才自行停下,玄奘发现自己被带到了一片青草地,不远还有一处水塘!池水澄清如镜。真是菩萨慈悲,在不可能有水的地方,变现出水和水草,玄奘和马因此得以保命。@*# ◇(待续)

参考资料:

1.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2. 唐‧慧立本、彦悰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3. 道宣《续高僧传》《大正藏》
4. 唐‧冥详《大唐故三藏玄焚法师行状》《大正藏》
5. 《西安市志(第七卷)‧人物志》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西行至天竺取经归唐后,太宗令其住锡西京弘福寺,一切经费由朝廷供给,并亲赐《瑜伽师地论》之序,即《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就玄奘译经伟业及千秋功名,也奠定自唐至今千百年来佛家修炼在中土经久不息之流传。
  • 《西游记》里唐僧的真实原型玄奘,一生堪称传奇。此文以玄奘的口述及众弟子的回忆为基础,结合史书中的记载,力图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玄奘。
  • 北宋初年,在益津关一地(现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将杨延昭成功运用“火牛阵”大败韩昌的五万铁甲骑兵,重现了这场经典战役。
  • 铁甲骑兵,是骑士与战马都穿着坚固铁甲的兵种。他们同时具备极高的防御与攻击能力,主要用以前线冲锋击破步兵之方阵,在东西方战史上都有过辉煌战果的纪录。在北宋时期的辽国也有着这样一支精锐部队,一度让宋军陷入苦战,但这支部队最后是如何被打败的呢?这便是在河北当地流传千年的杨门女将大破铁甲骑兵的传说......
  • 传说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县城的南门外就有一个。“海眼”有龙、各种神兽或神灵镇守,不能轻易移动、打开,否则海水就会倒灌陆地,形成洪水灾害,江陵城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传》中有同样的记载,说秋天时,龙在绛地的郊外出现。史载中第一位“豢龙氏”是董父,是黄帝的后裔。在《九州要纪》中有提到:“董父喜欢龙,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龙,于是他成了豢龙氏祖先。”那么豢龙氏职掌什么工作呢?董父豢龙成功后,据传他与龙一起升天!
  • 唐总督只信鬼话勘案,不重证据,差点造成一桩冤案;而江苏司郎中纪容舒与刑部主事余文仪,虽遇奇事,仍尽忠职守,详实勘查案件,最后让一桩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两,其实是从商人的箱子里拿出来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当商人的背心付的钱。但这位江西术士如何办到的?这就无人知晓了。
  • 燕子在人家屋梁上结巢,如果有一年燕子不来了,那就是有大的变化要发生了。人们认为有燕子来,是吉祥的象征。燕子身形虽然娇小,但有些燕子确实是有来头的,在他们身上,也曾展现给人丰厚的中华文化内涵的神奇。
  • 人怕鬼?还是鬼怕人?有道是“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拥有正直的气概,连邪鬼都得惧十分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