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陪伴很寂寞?别依赖他人填补内心空洞

文╱谦卑诗人Humble the Poet

人气 1341

寂寞是种心境,不是状态﹗有时候“寂寞”与“没人陪伴”可能没什么关联,寂寞是在自己在心中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墙。

对寂寞的恐惧驱使我们在自我定位上不断让步、妥协,以为这样可以让我们和他人更靠近、心连心。但这么做其实只是把“真正的自己”拘禁在他人设定的框架下罢了﹗于是,我们离自己越来越远,越来越不懂经营人生中最重要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

若能花越多时间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的内心,便越能与他人建立友谊、成就健全的人际关系。

了解自我的人,不会一味仰赖他人填补自身内心的空洞,还能越发拥有“建立健全关系”的能力,而健全的关系,绝非奠基在极力压抑个人对寂寞的恐惧感。

纵然身处人群,仍可能内心倍感寂寞;离群幽居,也能怡然自得、心平气和。一味任由他人决定自身的心情实在是不可靠,毕竟人与人的关系会消逝、会改变,犹如四季的更迭。

先好好爱自己,再去想别人对自己的爱﹗唯有自己一切准备就绪,方能放胆去爱,而非自己觉得寂寞,才想找个人爱。

别太相信自己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事风格,面对不同的情况,每个人的应对方式更是大相径庭。与其说什么先天与后天之争,这倒更像是在问:先天与后天因素彼此究竟是如何作用、型塑出每个不同的个体呢?

由于每个人都有迥然不同的生命经验与脑神经网络,两者参杂之下,更让我们难以理解自己有何感觉、为何会有如此感觉,以及为何在场没有人和自己有一样的感觉。

我不太确定还有没有其他生物和人类一样,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过去”与“未来”之上。若我们一味游走在过去与未来这两个根本不存在的时空,内心的感觉也随之起舞。某段时刻当下的“感觉”特别是那些不舒服的感觉恐对身心有害,实在不值得经历。其实引发这些难受感觉的境遇和时空,不是早已事过境迁,就是根本还没发生。

近来我开始花比较多时间去思考“为什么我会有某些情绪”,而不是一味照单全收这些情绪。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应对生活中一切大小事,效果真的不错。

压力和焦躁,往往来自于空想未来,设想“如果某某事情发生,就糟了”。这些想法足以让我们吓到不敢往前,根本无法好好善用潜力开创人生。

至于一味活在过去,只会带来无数悔恨与忧郁,全副心神不断围绕在“当初这样或那样就好了”的念头打转。这样的想法根本忽略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实:那些你我追忆的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过往经验只能告诫各位务必习取教训、不再重蹈覆彻,否则一再追忆、深陷过往,实在毫无意义。

有时候,我们的感觉经常与“眼前的这个当下”毫无关联,反而与另一段时空相关。我们虚耗今日光阴回首逝去的过往,担忧未知的明天,但请各位务必记住一件事:我们只拥有“现在”。

几天前我碰到了一个朋友,他也和我一样,离开舒适圈,放下从前的安稳,以追求自己热血的梦想。他告诉我,曾感到恐惧、害怕搞为了克服这些恐惧感,他只告诉自己一句话:不要作茧自缚、不要自我设限。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助我,也能害我,端看个人如何巧妙运用。

我们不见得总有能力改变现实境况,但我们能改变心境,调整处世的心态。快乐是种感觉,不是目标。如果只有某种特定的境况或成就才能使我得到快乐,那么我们只会依赖越深,犹如成瘾一般,就像攀爬一座没有顶峰的山,爬得越高内心越空。

心情低落不代表我们要一直沮丧下去。好好和自己对话,找出负面情绪的根源,情绪低落往往与当下所处的时刻没啥关系。努力清空脑中烦闷之事,与自我对话,能把我们拉回到现在这值得我们关注的此时此刻。

情绪是种稀奇古怪的现象,特别是“爱”这种情绪。有一场Ted Talk 演讲十分精彩,内容阐述了“爱”的概念其实是种自然界的机制。“爱”让配偶双方能共同生活,养育后代,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确保物种的延续罢了,别无他意。

以上论述,各位当然可自行决定赞同与否。但我由衷期盼上述观点可以促使各位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究竟为什么会有某些感觉。有些人认为,感觉就是感觉根本不可能解释清楚,但其实我们有能力察觉到各种感觉与情绪的根源,若能充分了解各种情绪的来源,我们便能悠然面对情绪、处理情绪,这一切得靠大家多花点时间好好了解自身,了解自己的行事风格。@⊙

〈本文摘录自:《从苦境中转回》,远流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曾晏均◇

相关新闻
从事园艺工作也有运动功效 一举数得
恩与仇 人情债难还 互惠互利开启合作契机
如何延长葡萄的存放时间? 专家告诉你要诀
鲜奶来不及喝完常扔掉?用这招保存2个月不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