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哲说故事】三对老夫妻

阿哲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只有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并且多找找自己的问题:这件事会不会是我错了?或者是我的态度有问题造成的?也只有如此经常地自我反省,且多考虑对方的立场,彼此才能和睦相处。

这是三对老夫妻的故事。

第一对夫妻家里的大小事或经济大权都由老先生一把抓,老太太在家没有什么地位,经常扮演着被指挥者的角色。老先生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老太太是一名家庭主妇,老先生要上班前,经常会交代老太太那一样东西不能动,或者是那一件事情要做,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经常可见到的画面是:老先生下班回来看到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就破口大骂,然后老太太就一劲儿地赔不是,可是这件事情过后却还是依然如此,这段戏码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地上演着。比如老先生说:“这一个文件很重要,你可不要乱动喔!”下班回来却发现文件不见了,老太太就会委曲的说:“我听你说那个文件很重要,就想要把它收好,结果忘记放在哪里了。”或是老先生叫她帮忙喂鸟,结果她不是忘了喂,就是鸟笼忘记关,让鸟飞走了。老先生气愤地说:“这可不是一次两次,几乎屡试不爽,我叫她不要动的东西,她就偏要动。我叫她做的事,她不是没有做,就是把它搞砸了。”

第二对夫妻虽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彼此却形同陌路,常年不说一句话,让长期夹在他们中间的儿女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第三对夫妻各自分居在不同的地方,老死不相往来,而且一直到老先生去逝了以后,老太太一提起他还是满腹的怨恨。

以上这三对老夫妻的表现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怨”。

第一位老太太不敢与先生起正面的冲突,但心里的怨气无法发泄,潜意识中就以“不动或反向动”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第二对夫妻是以“形同陌路”来表达互相之间的“怨”,也就是所谓的“话不投机半句多”;第三对夫妻把彼此不满的情绪完全台面化了,不但不愿意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且人死了怨气都还消不了,简直把对方视为仇人了。

这三对夫妻虽然表面上都还维持着婚姻关系,其实他们的心早就离婚了。深入了解,发现造成彼此水火不容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可是经过日积月累之后,就逐渐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愈滚愈大,最后就难以收拾了。

俗语说:“钟鼎山林,各有天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与家庭背景,不同两个人凑在一起,久而久之,难免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时只有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并且多找找自己的问题:这件事会不会是我错了?或者是我的态度有问题造成的?也只有如此经常地自我反省,且多考虑对方的立场,彼此才能和睦相处。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要有考验、有多样性,活着才有意思,如果每个人的想法、看法都一样,那不是太无趣了吗?何况我们对朋友或同事有时都能做到体谅与容忍,那么为什么对自己的亲密爱人就不能退让几分呢?人为地把老伴变成了老“绊”,何苦来哉!@(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两位母亲相拥而泣,认为这是上天安排的神迹,提醒人们无私地帮助他人,总会有一天得到回报。
  • 他们流露宽大的理解和怜悯,来自别人的怨恨与袭击,伤害不了他;在自己心中,遭受背叛的怨恨,也没有滋生的余地。这不仅有助于修复破裂的关系,也给予自己个人内心无边的平和的天地,乐活无碍无忧 !
  • 当你看到报摊主说道:“糟了!这下肯定拿不回来了……”,当时的你怎么想呢?这个当下第一时间酝酿而出的想法,当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经验构成的观念,但并不是这世界的全部。如果我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触及的事物经纬,那么编织而成的世界,一定是以偏概全的结果。
  • 这是一个关于新年团圆、思念旧人、一代新人关爱老人的温暖家庭情感故事。
  • 善心和宽恕都是从心上入手,推己及人,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摩擦冲突,真正的从内在改变人,感化人,这是避免怨恨,化解矛盾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 Shutterstock,butter milk,白脱牛奶,牛奶
    助人不要回报,就像在社会上存入一笔不要领回的善款,而它的利息,会一直挹注到社会的土壤中,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复利,越来越丰厚,最后将比本金多很多,永远存爱人间。而无所不知的上天,会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回报福份在存善款的人身上!
  •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就什么样的自己?……“空想”是没有用的,“立刻去做”才有用。
  • 人们看不见夸克却深信它的存在,看不见灵界为何就认定其不存在?是谁在蒙蔽我们?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如何解开心灵封印?
  • 伦敦网红餐厅靠卖“心情”,开业半年登上了伦敦餐馆排行榜榜首。怪异的是,谁也不知道餐厅到底在哪!“幽灵餐厅”的背后是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