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客疯狂下注 冷却声也响起

林丽美 :艺术市场热透 还能红多久?

林丽美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1月11日讯】近年,在中东油元、俄罗斯、中国与印度等新兴市场巨富的大力追逐之下,去年艺术市场走过风风光光的丰收年,当代艺术作品频频创天价,接下来又将如何?

有人担心会崩盘

去年十一月底的美国迈哈密秋拍会,艺术观察家从买家的眼睛,已看出景气的端倪,那种充满势在必得、那种眨都不眨眼就下注的的神劲,似乎已经熄火。最重要的分水岭,是去年十一月七日在纽约拍卖会,一幅梵谷生前最后的作品“麦田”,因为没有达到拍卖底价一千七百万英镑而流标,(有意的买家,只愿意出一千二百万英镑)。次日,苏富比的股价一开盘就重挫三五%,从五○.五美元跳空下跌至三二.七五美元。市场认为,梵谷画作没有卖出去,是一个指标,艺术市场可能要下修或崩盘了。

二○○七年,可以说是这一波艺术市场香火最鼎盛的一年,“苏富比(Sotheby’s)”和“佳士德(Cristie’s)”频频传来报捷声,单是上半年,两家公司的拍卖金额,约各创下三二.五亿美元的高峰,比前一年成长五○%以上。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都创下历史新高价。罗浮可(Rothko)的“白色中心”,五月在苏富比拍到七二八○万美元;沃霍(Warhol)“死亡与灾难”系列作品之一的“绿色车祸”,敲下七一七○万美元;赫斯特(Damien Hirst)的“药柜”雕塑,也飙到一九三○万美元。这是欧洲有史以来“活艺术家”身价最高的时候。

两大拍卖公司去年十月一场拍卖会下来,苏富比赚进七千多万美元、而佳士德赚进八千多万美元。但已有很多专家认为:“当代作品已被炒得太凶,没有这么高的价值;万一经济景气有所翻转,艺术市场势必要向下修正或甚至会崩盘。”

为了要贴近有钱买艺术品的大户,苏富比和佳士德的拍卖会直捣新兴市场,成长速度飞快。在很多人还吃不饱的中国,佳士德在二○○三年前,每场拍卖会的成交金额,还不到一千万元人民币。二○○三年的春、秋两场拍卖会,就分别成长到一九四○万元人民币、一四五八万元人民币。到了二○○五年秋天,就突破一亿元人民币。一位当代的中国画家,在七、八年前只标价一百美元的摄影作品,到了二○○六年以七、八万美元卖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飙升了三倍。

中东加入战局

同样的戏码也发生在圣彼得堡和杜拜的拍卖市场,中东艺术也因有钱而贵气起来,可兰经、异国风味的古珠宝、伊斯兰画风作品,连同伊斯兰意识,也夹带登上佳士德与苏富比拍卖会的殿堂。最受注目的画作,是一幅头裹着黑、白相间阿拉伯头巾的男子,凝视着死海,遥望以色列。这幅画是阿拉伯籍al Ghoussein的作品,他要向世人表达—不是所有戴阿拉伯头巾的男人,都是恐怖份子。这是油国致富之后,在世界舞台争取到的发言权。其他两本十三世纪的可兰经,标价在二十五万至三十五万美元之谱。

艺术市场会被金融市场的“波纹效应”所冲击?从艺术市场的历史看,似乎在所难免,艺术是有饭吃之后,才有余力去追求。像八○年代的日本,正值经济的黄金岁月,日本大亨把法国印象派作品炒得热烘烘,带动艺术市场盛极一时;进入九○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爆发,艺术市场熬过一段很长的度小月。一直到九○年代末期,网路科技所造就的科技新贵接棒进场,才又见到艺术市场的春天,不幸的是,进入新世纪不多久就发生网路泡沫,艺术市场沈寂一时。

直到二○○三年,这一波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财富又经过一番洗盘,石油财富以及新兴市场的崛起,中东、俄罗斯、中国与印度的巨富,又成为艺术市场的新权贵,二○○五年全球拍卖会的成交金额,也比前一年成长十五%,达到二十二亿英镑。去(二○○七)年,上市的苏富比公司股价,终于站上历史新高六一.四美元。

去年十月中旬,全球两个最大的艺术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德”的当代艺术作品拍卖,有些作品卖不出去、有些则达不到预期的价格。十一月在纽约、十二月在迈哈密几个经典拍卖会中,表现不如预期,引起全球艺术市场又要开始走下坡的虞虑。

传统以来,苏富比有一项“真假保证制度”,每一件它所拍卖的艺术品,都要先经过专家团队的鉴定;如果不慎这件艺术品被发现是冒牌货,经过两位以上权威专家与科技鉴定属实,五年内,苏富比保证退钱。这项真假保证制度,将艺术市场在全球带动起来,也使得二○○七年的买家勇于下注。

价格保证制度 买家也疯狂

此外,八○年代末期,艺术市场又推出一种充满风险的制度,对于非常抢手的艺术品,苏富比和佳士德都有提供一项“价格保证制度”,如果拍卖敲定的价格,超过保证价,多出来的部分,卖主和拍卖公司可以对半分,原本只能赚到佣金的拍卖公司,又多了一项丰厚的额外利润。在艺术市场很热的时候,很有赚头。但是,景气不好时,卖不到保证价格,又变成最风险的事业,赌博的意味相当浓厚。

由于保证价格都是秘密进行,外人很难获得确切数字,只能从艺术品的预估价来估计,例如,毕卡索“朵拉画像”预估价,是从六千五百万至八千五百万美元之间,你可以猜测,保证价格可能是六千五百万美元。据估计,去年十一月前,苏富比的保证金额可能达到八亿美元。

佳士德拍卖公司没有上市,老板愿意怎么赌,随他高兴;但是苏富比是上市公司,赌输了,股东不高兴之外,也要遭市场修理!去年艺术市场的最后重头戏—秋季拍卖会中,事情就发生了。十一月梵谷的“麦田”在纽约拍卖会中流标;次日,苏富比的股价一开盘就重挫三五%,从五○.五美元跳空下跌至三二.七五美元。直至次周,随后的拍卖会表现稍有起色,股价才从二九.八美元上扬到三八.二七美元,不过,和最高价六一.四美元相较,股价已近腰斩。

苏富比公布的第三季财报中,所提列的保证价格损失,已达一四六○万美元,造成第三季总亏损二○九○万美元。

金融市场是试金石

去年中开始,美国一连串经济危机,首先是次级贷款危机、房地产泡沫危机、美元贬值,看起来对艺术市场的冲击并不明显。一般而言,艺术市场是落后指标,通常落后金融市场好几个月,才看得出怎么一回事。

如将苏富比股价和股市大盘相对照,苏富比的股价,是经济景气成就出来的,这一波苏富比与佳士德的大户中,不乏“私募基金”和“避险基金”那些脸上还有稚气的天之骄子,如果全球经济向下反转,手头不再能为所欲为时,说不定他们会改变主意,感到买一幅画放在仓库,还不如去买一部法拉利跑车来飙玩!

“怎么来,就怎么去!”走过十年的荣景,艺术市场是否还能继续走红,或许接下来二月中旬纽约的慈善拍卖会看得更清楚,这场慈善拍卖,是由当代最红的艺术家赫斯特出面为非洲爱滋病患募款而筹办,众星云集,买家是否会慷慨解囊,也是艺术市场荣枯的试金石。艺术与经济的走势,都有待再观察。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林丽美:物价涨风何时了?
林丽美:美国经济 摇摇欲坠
林丽美:美元忽弱忽强 后市多空难料
林丽美:混沌情势中 看见印度的机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