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指书奇人——唐怀岳

文、摄影 ◎ 吴丽丽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1日讯】在日本提起书道,可谓家喻户晓,全国各地“书道教室”比比皆是。日本人热中书道犹如饭后品茗,传统又时尚。有人说日本人既有自古以来承传传统文化的天性,又有猎奇创新的个性,在日奇人指书家唐怀岳的成功经历,便是符合了日人此一特殊性格吧。

距东京一百零五公里的木县宇都宫市,中国青年指书家唐怀岳被他的日本人爱好者们如众星捧月般围绕着。唐怀岳高兴地对记者介绍自己在日本成功举办指书个展情况时说:“我在日本这么六年之间,我总共办了四十八场个展,其中大型的有一个礼拜的,那个小型的是三天,最少是一天。”

一九六四年唐怀岳出生在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大学毕业后曾就职旅行社,担任过部门经理。谈起他指书的由来,唐怀岳说,五岁时,爷爷开始教他用毛笔写字,但是这只是一种爱好而已。大学毕业以后,进入旅行社工作,有个客人知道他喜欢书道,就说他有一个老师,在中国很有名,用手指写字。

老师传授,发扬中华文化

手指也能写字?唐怀岳很好奇,希望能够认识这个老师。朋友带他到指书老师家里,展现在眼前的这些作品不可思议,很难想像是用手指写出来的。老师七十八岁,是个很慈善的老人,为人很亲切,当场就演示他的指书。指书经师母用绣花针绣出来,感觉就像那个字写在丝绸上面一样。

老师曾任市委书记,也是高干子弟,教了很多徒弟,后来被打成右派,他特有的这种艺术技能也因而得不到发展。可惜的是,老师在十年前去世了。

唐怀岳用心学了五年,打下了很好的指书基础。他满怀感激的拿出作品,向记者介绍,像这种大的字,是用大拇指写的;那种小的字,是用小拇指的指甲写的。他的字体风格,是在承传老师的传统风格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意,再利用日本书道上的一些法规,改动一下,很受日本人欢迎。

他说,日本人喜欢的内容如杜甫、李白的诗,还有如“元气”、“热情”、“千客万来”、“温故知新”、“笑”、“忍”等。

在去日本之前,唐怀岳在中国的旅行社当导游,偶尔为日本旅客讲解中国历史。一年冬天,一台大巴士坐着三十来人左右,看着有一部分客人没有兴致听中国历史,唯恐他们睡着,就在满是蒸气的汽车玻璃上,写起了指书。啊!他们都感到很好奇,这样就使整个车里的气氛活络了起来。

这些日本旅客一回到日本后,马上给他写来感谢信,一些客人兴奋地说:“我来中国十多次了,这次是最有意义的一次。”

唐怀岳自豪地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工作时间,无形中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宣扬给日本人。所以有日本人表示,“希望他有机会的话,能到日本去,亲自教我写。”


在日本举办指书个展。

柳暗花明又一村,东瀛之征

一九九七年开始日本的经济不景气,去中国的旅客减少了。当时国内年轻人工作之余,就是打麻将、打扑克。唐怀岳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如果每天随着潮流把时间就这么浪费掉,青春尽费,人生就完了。

于是唐怀岳想到日本学习日本具体的文化,日本的汉字来自于中国,但像他这种用手指写字肯定在日本没有人知道。二零零一年,唐怀岳受邀去日本宇都宫大学,先是留学,后来就在当地就职。到日本约半年之后,他就在此举办第一次书展,相当成功。

赞助这次书展的日本社长是一位摄影家,曾举办多次个展,但门可罗雀。他想拍摄中国的风土人情,知道唐怀岳曾经在旅行社工作,就随着唐怀岳去了一次他的故乡,之后又去了人种以少数民族为主的云南省,十天的旅程中,拍摄了很多很有意义的照片。

经过了一个月的整理后,他俩第一次在日本的福岛县いわき市举办了一个礼拜的书画和摄影联展。当天还来了福岛日本NHK的记者、地方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想采访唐怀岳。但他还是按照当天计划现场表演指书,想要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展示给日本人。

当唐怀岳用手指沾墨写字的那一瞬间,在场的来宾都给予热烈的掌声。一个手指竟能写出这样的字,真是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来宾怀疑他的指甲里面是不是藏了什么东西?当他们仔细查看手指之后,很讶异,觉得中国人真了不起!第一次书展为期一个礼拜,高达两千多人观赏,给唐怀岳一个很大的鼓励。


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采访。

唐士如鱼得水,唐装锦上添花

在福岛展览过后,唐怀岳将办书展的成果资料寄给木县喜连川街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会长是唐怀岳过去在旅行社工作时认识的,到日本后也受到他很多的关照。相隔不到一个月,在以温泉著称的喜连川唐怀岳又办一个礼拜的书展,这次展览来了很多对中国表示友好的来宾。

有很多人抱着好奇的心情来参观。当天当地的报社《下野日报》报导书展后,很多书法爱好者来到了现场,询问了很多指画的相关问题。“你为什么要用手指来写字?”除了跟他们解释一些比较正规的指书历史之外,唐怀岳也和他们开了一些开玩笑。

比方说,中国并不很富裕,毛笔很贵,再加上家里很穷,所以买不起毛笔,只好用手指写字。就在这样活络的交谈中,无形中唐怀岳把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传授了出去,让人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来自各地的观众都希望他到自己的故乡办书展。

三年前,唐怀岳在宇都宫的国际交流中心办了个人书展,他采用一个日本艺术界人士的建议,改穿唐装,以塑造中国人的形象,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以及其他媒体记者纷纷到场摄影、拍照。

消息在首都圈内传开后,第二天早上交流中心的大门还没开,就来了很多从东京、千叶、群马、福岛等地的观众在会场外等候参观书展。有记者对唐怀岳说,还是你的这个艺术比较有魅力。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在异国他乡受到关注,唐怀岳感觉很荣幸。

唐怀岳的作品中,包括唐诗、宋词等,很多都是在当导游时旅客教他的。其实对中国人来讲,唐诗三百首整个能够背下来的人很少。而日本人为了了解中国的文化,努力背诵唐诗,还知道什么诗是很有名气的。日本人在中学就开始学习唐诗,比方说,知道〈春眠不觉晓〉是孟浩然写的。现场有学过书道的日本人,就把唐怀岳写的汉字念出来,吸引很多现场记者的拍摄。

有缘千里一线牵

日本有一种约24 × 27公分的色纸,专门用来请名人作画写字,以留作纪念。唐怀岳的指书写在色纸上,很独特,很受欢迎。很多日本人带回家后,特地裱框,很恭敬地挂在家里。

唐怀岳说,一些当地的市长向他表示,以指书的形式写完后挂在墙壁上,是一种每天给自己的鼓励。山口县房符市松浦市长曾经要要求他写“忍耐”两个字,装框后,一直放在他的办公室里。

对这件事情,唐怀岳满怀感动,犹记得去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山口县房符市和市长约好一个小时的拜会,没想到一谈就两个半小时,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市长出生于中国的四川省,成长阶段回到了日本。

唐怀岳十分感谢促成此事的日本朋友。他在中国当导游的时候,认识了在房符市工作的一对老夫妇。来日本后,每次办书展,他都把书展资料寄给这对日本夫妇。这对夫妇总是觉得很遗憾,因为年岁大,地方又远,不能成行。然而这次在广岛的吴市书展,他们全家特意来到现场参观,并为他安排拜会山口县房符市市长的行程。

当天拜访山口县房符市市长时,由夫人随行,结束后,夫人说:“是靠你的面子啊,实际上我在这个房符市住了六十年,今天是我第一次踏进市长的办公室。”

丰富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唐怀岳说自己很喜欢写“梦”这个字,以此激励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希望将来不仅在日本传播指书,还希望将指书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

据史料,指书古已有之。宋代的司马光曾写过指书,遗憾的是未流传下来。另据清代辽阳高青畴编著的《指头画说》,康熙年间著名画家高且园能够极尽指墨的功能,他常用指头蘸墨题画落款,但他匠心独运不在指书方面,而是他独领三百年风骚的指头画。

指书的特点是以指运墨。必须在以指运墨上深下功夫,才能写好指书。唐怀岳写指书习惯用右手。右手五指中,多使用拇指及小指写字。按右手拇指的形体、部位及指头着纸的角度,下指运墨。

唐怀岳还说出了写指书的奥妙:欲出软毫效果,要用指肚;欲类硬毫面目,宜用指甲;若要写得有骨有肉,刚柔相间,就需要甲肉并用。

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指书虽非主干,也非旁支。不断探讨提高指书的表现能力,就是不断继承和丰富发展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温故知新”和“梦”想是唐怀岳今后发展的方向盘。──转自《新纪元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报导,英国心理学家约翰‧曼宁即将出版新作“手指书”,书中指出,手指长度特别是食指和无名指比例可预测人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性取向、易患疾病和体育才能。
  • 在日本提起书道,可谓家喻户晓,全国各地“书道教室”比比皆是。可见日本人热衷书道犹如饭后品名茶,传统又时尚。常言道:一件事的兴旺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围环境因素的综合整合状况了。有人说日本人既有自古以来承传传统文化的天性,又有猎奇创新的个性。的确在日奇人指书家唐怀岳先生的指书的成功经历,便是佐证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又一佳作吧。
  • 在日本提起书道,可谓家喻户晓,全国各地“书道教室”比比皆是。可见日本人热衷书道犹如饭后品名茶,传统又时尚。常言道:一件事的兴旺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围环境因素的综合整合状况了。有人说日本人既有自古以来承传传统文化的天性,又有猎奇创新的个性。的确在日奇人指书家唐怀岳先生的指书的成功经历,便是佐证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又一佳作吧。
  • 美国第一名嘴塔克·卡尔森因敢言遭封杀;前美国之音总监之子成保守派媒体斗士;联手川普马斯克坚守媒体真相阵地。
  • 陈云裳福慧双全、进退自如的一生,既有云霞蒸蔚的绚丽多姿,又有光风霁月的明净清爽……是远比娱乐圈的绯闻婚变更适宜年轻姑娘眺望的风景。
  •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迪士尼改编成颇具女权色彩、实现自我价值的超级英雄。而神州千古传颂的木兰则是忠孝节义、智勇双全、贤淑高洁的化身。虽然战功赫赫、封为尚书郎,木兰还是辞官隐退,回归传统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镇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知识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聪。他小时候跑去看过枪毙“反革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种场面,“回来吃不下饭。”
  • 家常、感情、文学、电影、时政,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界的两大巨擘──夏济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鱼雁往返,是一代知识分子珍贵的时代缩影。
  • 李欧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学术、感情,都在书中完整呈现,五六十年代美国汉学界的各路人马,也纷纷登场。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难得的平生知己。他们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学,终于夏济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脑溢血过世,横跨十八年,从未间断。不论就内容或数量而言,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现代中国学术史料的重要事件。在历史惘惘的威胁下,夏氏兄弟以书信记录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论文艺,饶有魏晋风雅,尤见手足真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