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玲:从台湾美食展看台湾美食行销的转机

陈彦玲

人气 7

【大纪元9月3日讯】美食是众人之所好,古人有言:“民以食为天”。台湾美食展能持续了近二十年,的确不容易,也是成功行销的模范。

不过,在全球一片要求节能减碳的呼吁和行动中,许多人开始思考四天美食展的精美装潢、约15万人次的参观人潮,到底为台湾的美食写下了哪些历史?亮丽的装潢拆掉之后,参观者的脑海里还留下了哪些印象?而这些又影响了台湾的民众什么?两岸的美食交流极尽妆点的华丽,褪色之后又搭起了什么样的桥梁?

这些疑问几乎可以在最后一天的台湾美食行销高峰会,和参观民众的抱怨声中找到答案。高峰会的贵宾有来自日本的料理铁人陈建一、程一彦,和以台湾为娘家的作家平野久美子、食客电影的美食导演金秀珍、香港美食家蔡澜和余健志、新加坡美食评论家黄怀玉、马来西亚的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副会长林德来、德国知名美食杂志主编Reginec和法国名厨Alain Cirelli。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但有傲人的成就,难得的是吃了46道菜之后还能很中肯的提出建言,真正不负个中好手的名望。

细细的品味这些专家建言,真能找到台湾美食行销的转机,因为不论内销或外销、不论是商机或生活品质的提升,饮食乃生活的最基本,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国力,从饮食的面貌一定能看出端倪。因为饮食呈现的样貌肯定跟人民的价值观不可分割。如果以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若只有因为感官上的刺激所采取的行动比较不能持久,其连结脑部的运作也比较不深入,相对的就没有“耐人回味”的后劲,那何谈永续发展与传承?

难怪这些海外的贵宾会告诉我们:“要用心的作好每个细节, 包括笑脸迎人、要相信自己、用心的对待每一个人是最重要的。”

“台湾的治安好,晚上在路边摊都能安心的吃,人民善良人性温暖,守住自己传统的口味,不要偷懒,不要失去坚持与尊严。”

“观光客要的就是差异性,请保留自己的特色,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台湾保有许多传统的文化,一如故宫,台湾一定能作的出典型的中国菜,我们不会为了要吃‘好吃’东西跑这么远来,但是我们会为了文化而不远千里而来”。

因此,当要推展台湾美食于国际,想将台湾的观光提升,必然要结合教育与文化的深耕,希望能跨部门的将教育、文化等相关的领域作一个具体而长远的整合。台湾做的到吗?台湾有懂神传文化的办桌老师傅,懂得为东家着想,依天地运行的时令而服务。台湾有年轻厨师会下乡听月琴,会为着探访麻油而凌晨两三点拿着相机纪录最入心的香味,会从汉字理出人的饮食之道的用心坚持:一个“泔”字说尽饮食滋味,(泔的闽南音是喂食婴儿的时候的用语也是煮粥的浓汤,婴儿断母奶的最初食也应是最纯净的滋味),以这样的标准期许自己作菜已不为美食商机,而如古人之悟道。

台湾还有用文化入菜的厨师:一个紫苏岩梅酱加生蚝和“东港那个鱼”的料理,可以让“鲜甜带汁的酥脆”将“眼眶泛红思乡的感觉”真实呈现,准确的让食客体恤渔家出海的辛苦。当一个厨师能以毛笔写食谱且作诗词,则其道德、用心、使命与致知已,不是几面金牌可以涵盖的了。这些无尽的文化资产确实值得国家保护与宣扬,他以一首“食而沸烹亦不知其道、虽有佳肴沸意不知旨也”,期待从生产到消费都能“敬天敬神、敬心敬德”,若以“敬”字代替“拼”为美食展的主视觉,则民众自有定夺、行销自有转机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台湾食品在纽约美食展以品质及包装取胜
陈彦玲:从中国旅客在台脱队谈起
陈彦玲:“同心同德以心明鉴”保平安
四方美食/齐聚一堂 台湾美食展热闹登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