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郑板桥轶事数则

作者: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396
【字号】    
   标签: tags: ,

一、智放小贩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三岁丧母,是靠穷 苦的奶妈费氏,抚养成人的。长大后,先是以卖画为生,后在穷朋友的帮助下开始读 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随后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 郑板桥自幼便对穷苦百姓充满感情,做官后更是处处想着穷苦人。

有一次,一个盐店的大老板,抓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当时不准贩私盐),并把他 扭送到县衙,要求郑板桥从重发落。

郑板桥一看,那小贩年纪很小,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道他不得已才走 上了这条路,便顿生恻隐之心,便想解救他。于是,他令衙役抱来一领大芦席,中间 剪开了一个圆洞,说是“芦枷”,戴在了那小贩的脖子上。又让人取来十多张纸,贴在芦席面上。

接着,郑板桥取过笔墨,当众挥洒,在纸上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还题了诗,然后,令小贩带着芦枷,站在那家盐店大门前受罚、示众。由于郑板桥的诗、书、画素称“ 三绝”,所以那小贩一到盐店大门口,以示 “惩罚”。立刻引来了无数人来观赏。大家争着欣赏郑板桥的诗、书法和画,谁也不愿离开。而那家盐店,由于大门被人群严严堵住,自然也做不成生意。盐老板急得团团转,不得不返回衙门,向郑县令苦苦哀求,请求把盐贩放了。 郑板桥说:“好,那就看在你的分上,把那个小贩放了吧。”

二、郑板桥认义女

郑板桥听说有位财主,嫌自己未成亲的女婿穷,到处托人想退婚。而她的女儿、女婿 ,却自幼青梅竹马,至今仍深深相爱着。于是,郑板桥派人对那财主说,自己想收他 的女儿为“义女”。那财主巴不得能与县令攀亲戚,连忙答应下来。 待“义女”到县衙拜见“义父”那一天,郑板桥提前将穷女婿藏在衙门里。“义女” 一到,即把穷女婿叫了出来,他们二人相见,喜出望外。 郑极桥拿自己的钱,给他们成了亲。然后让他们一同坐着车子,回去拜见双亲及岳父 母大人。男方的双亲特外感谢郑板桥,自然是不在话下。就是那位财主听说后,也把 原来的气恨压下来,他们二老也高高兴兴的接纳了女儿和女婿。结果是皆大欢喜。民 间也传为佳话。

三、痛心赋诗

郑板桥反对奢华,主张俭朴。平时,他每次察看民情,从来不坐轿,不骑马。只是身 穿便服,脚踏草鞋,在田间地头与百姓们促膝畅谈。即便夜间外出查巡,也仅派一个 人提着灯笼引路,决不许打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去鸣锣开道。然而,他的 这些作法,却与当时的官场风气格格不入。所以,很快便有人指责他“于州县习,实不相宜”。他听后只是淡然一笑,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郑板桥和山东其他一些县令到济南议事。有关方面按照惯例,又在趵突泉举 行了隆重的晚宴。当郑板桥看到那些开怀痛饮的官员和浓妆艳抹的妓女,依偎在一起 的丑态,心中十分厌恶。 恰在此时,有人起哄让他当场写诗助兴。他不假思索地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写了一 首七言绝句。随后,吐出了一口长气。众官员兴冲冲的过来一看,顿时气得脸色铁青 ,拂袖而去,宴会也随之不欢而散。原来,那纸上写的是: 原原本本岂徒然, 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 更谁能辨识清泉? 诗的大意是: 贪官与妓女原形毕露的这般撕缠, 使明澈的趵突泉受到严重污染。这里的水流到海边,定像卤水一样混暗, 谁知道它是清泉,还是毒泉?

(事据《清史稿》《清官传》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为世代传颂的“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究其因,则是因为唐太宗的圣德所为。以下两则贞观初期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将一个为民而懮而思的具成汤王之德的君王呈献在我们面前。
  •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曾传唱过一首名为《苏武牧羊词》的歌曲,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其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这句歌词尤其激励人心。此歌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产奶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今天我就讲一讲“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故事。
  • 中国古籍中记载着很多因为施政不当造成冤狱,从而天降大旱,后来又有贤明的官吏使得冤狱获得昭雪,旱情也随之了结的故事。是想告诉后人往往天灾是出于人祸,正因为人做了错事,上天才以各种灾祸的形式降罪于人。因此每当遭遇天灾,应该首先看看本地是否有不平之事发生,即时纠正。下面是古籍中记载的两则故事。
  • 古人十分注重仁义道德,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会信守诺言,所以有“一诺千金”的成语。而且古人常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说受到他人的恩惠,应该想着回报,不能忘恩负义。《太平广记》中就有这么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在唐朝末年,郑畋和西门思恭之间注重仁义的事迹。
  • 崔浩的父亲崔玄伯被北魏开国皇帝拓跋跬所用,初任为黄门侍郎,以后参与军国机要,草创制度,官至吏部尚书,封白马侯。
  • 历史上流传甚广的韩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就说明他有了不起的大忍之心。这个故事讲的是淮阴有个无赖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 (编者注:历史常常惊人的相似。2000年前,当耶酥被迫害的时候,他曾要求门徒为他传播的真理作证。他们没有辜负耶酥的教诲。300年间,一代又一代虔诚的基督徒,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走遍山山水水,只为了告诉人们,耶酥教人向善,他讲的是真理。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洗尽了耶酥蒙受的不白之冤。如今,谁都知道,基督教原本是教人向善的,根本不是当年恶人们所诬陷的所谓邪教。2000年后的今天,法轮功学员为捍卫自己信仰所做的一切,不正是在重复与当年基督徒同样可悲可泣的壮举吗?!为了帮助更多不明真像的人充分认清今天法轮功学员为坚持信仰、揭露邪恶和讲清真像所做的一切,特将早期基督徒的若干故事编写于此,供读者参考。 )
  • 太宗和群臣经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形成共识,所以贯彻的力量非常强大。“贞观四年”时,整个国家就已经进入“贞观之治”的盛世了。“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名臣如云,而其中以“谏诤”闻名的就数魏徵了。
  •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素有大志,那时杀人也要报官偿命,能够随便杀人吗?韩信心无所动,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 一天半夜时分,蒋玄晖与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暗中带领“勇士百人叩行在,言有急奏,请见帝”。当宫门打开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