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张咏除邪念

莫求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北宋初期,有位名臣名叫张咏(字复之,号乖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他在治理四川时发明的。纸币的发明对人类的贡献可谓大矣。不过我今天不是来讲诉张咏如何发明交子的故事,我今天讲诉的是一个张咏谨守道德伦理驱除邪念的故事。

张咏喜好读书,总是读书“以自律”,他的官俸几乎都用来购买各种书籍经典,当时人称他“不事产业聚典籍”。张咏在四川当官时公务繁忙,为了能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便选了一个年轻女子作她的女仆,为他洗衣缝补。

这位女仆活干得不错,长的也挺好看。时间久了,张咏对她便很有好感。一天晚上半夜时分,张咏突然之间对那女仆生了色欲之心,但很快就想到了圣贤之教诲,想到了道德伦理,于是对自己厉声喝道:“张咏小人!不可,不可”,当下就将邪念驱除。

初读这个故事,觉的没有什么,但仔细一想,这个故事也包含着一定的道理在里面:首先,人在迷中,很可能一时就动了什么邪念,但人一定要能够及时克制、消除这些邪念;其次,张咏之所以能在邪念出现之后很快就察觉它,抵制它,我想这和他长期读圣贤之书,思想中都是好的东西是分不开的;最后,张咏之所以能有一番成就,也是和他有严格的道德操守有直接的关系。

(资料来源:《尧山堂外纪》)

转载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听说这一消息很高兴,他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经验吗?”孟子说:“不。”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高兴呢?”
  • 唐寅 失明 刺史 隐士
    唐朝寿州刺史张士平夫妇,中年以后都患了眼疾,不久便看不见东西。到处求医问药,并且请术士施行法术,都毫无结果。张士平夫妇只好隐居到别墅,闭门思过,专心致志的继续修行,向上苍祷告,祈求神灵保佑。过了许多年,家业日渐凋敝,但他们的修行求道之心,精诚不减。
  • 唐德宗贞元进士李翱,去世后谥号为“文”。因此后人尊称他为李文公。李翱生前由于得罪了宰相李逢吉,从中央的尚书省,被贬到边远的庐州当刺史。李翔生性偏激而耿直,从来不相信鬼神之事。当时有一个外地人李处士,住在庐州郡,他自称懂得神仙的语言,能与神鬼沟通,所以,很多事都被他的预言说中了,全郡的人对他无不尊敬,就如同事奉神明一般。
  • 寿春县有个人,姓苟名泰,有个三岁的儿子,在遇到强盗时丢失了,过了几年,也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人赵奉伯的家里,苟泰便报告了官府。在公堂上,双方都申言那孩子是自己的儿子,并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两级官吏,查访了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定案。
  • 齐桓公称霸以后,又过了六年,贤相管仲生了重病,眼看不治。齐桓公很着急,亲自去看望他。桓公问他:“大臣中谁可以继承您的位置呢?”管仲说:“君主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您应该知道得很清楚。”
  • 由吾道荣,琅邪人。年轻时喜好道术,和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联络到长白山、泰山潜心隐居,都通晓了道术。于是在邹、鲁之间游历,学习儒学。听说晋阳某人,很精通法术,就去寻找他...
  • 士兵所送题目,竟然没有一点差错!就这样,华士的考试,全都答对了,考试结果名列前茅...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少时勤奋好学,十三岁即有文名,二十岁中进士,授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史里行、礼部员外郎。他凭自己的经历及观察所得,写出《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指出,这也是养人的道理,为官治民者,不可“好烦其令”。文传千载,熠熠生辉,极富社会意义。
  • 周擥啧这个人家境贫困,却乐守圣贤之道。他夫妇晚上继续耕地时,累了就睡在地里休息,梦见天帝经过,天帝可怜他,命令下属司命神(主管人间贫富贵贱的神)赐给他钱财。
  • 睡莲
    唐代的沈嘉会,在太宗贞观年中任校书郎。因为犯事被发配到兰州,思归之心十分迫切。每天早晚,常常向东拜祭泰山,希望早日能活着回到那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