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73)

子仪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2 重任海军大臣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以后,英国国内要求成立联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可以表明英国人同心协力,举国一致的姿态,或许会令希特勒在战争面前知难而退;也有些人认为,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就应该将包括反对派在内的杰出领导人延揽入内阁。张伯伦对于这种意见不置可否,实际上就是不愿采纳,因为这意味着丘吉尔也将进入政府。

的确,要求让丘吉尔参加内阁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就连最正统的保守党人中间也有许多人持这种看法。保守党的喉舌《每日电讯报》7月3日在社论中提到这种看法时还如此评价丘吉尔,说他“不仅是一位元由于同国家事务有着长期而密切的接触而训练得极有责任心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对处理在战争中出现的、特别是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棘手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实际经验的政治家”。

7月12日,该报还发表了几位知名的自由党人署名的来信,赞成丘吉尔回到政府中。保守党元老索尔兹伯里侯爵也写来了表示赞同的信。但张伯伦的想法是:“若有任何缓和紧张局势和恢复同独裁者正常关系的可能性,我都不会甘冒那种无疑会被他们视作一种挑战的风险。”他认为让丘吉尔进入政府可能会刺激希特勒。所以尽管许多人提出这一要求,甚至还有人发起了一场四处张贴“丘吉尔必须回到政府去”的标语和海报的运动,许多青年男女在身体前后都挂有这样标语的牌子在下院门口请愿,张伯伦还是不为所动。

但是,德国对波兰的入侵,迫使张伯伦改变了态度。9月1日早晨,英国下达了军队动员令。下午,张伯伦在首相官邸约见丘吉尔,向他发出参加由6位大臣组成的小型战时内阁的邀请。但张伯伦说,由于自由党和工党对各大党派的联合尚未作出决定,所以暂时不能发出正式任命。第二天,丘吉尔写信给张伯伦,认为他拟议中的战时内阁的大臣年龄偏大,希望再添上较年轻的辛克莱和艾登。实质上丘吉尔是想添上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

9月3日,张伯伦维护和平的幻想最后破灭,下院批准了政府作出的全国进入战争状态的决定。从某种
意义上说,张伯伦是被舆论和下院推着走的,如历史学家泰勒所说:“是下院把战争强加在动摇不定的英国政府头上的。”在下院的首相办公室里,张伯伦向丘吉尔宣布,他决定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参加战时内阁,并请丘吉尔任海军大臣。

在阔别了24年之后,丘吉尔又回到海军部工作,心情十分迫切。刚接受任命,等不得在王宫行吻手礼,他就捎话给海军部说,他将在当天下午6点到部视事。海军部立即电告各海军舰队:“温斯顿回来了。”

他对海军大臣的办公室仍然相当熟悉,但对海军部的大批高级军官却比较陌生。在他上一次任海军大臣时,这些人都还是中级军官。他任命布伦丹•布雷肯为私人政务秘书;请林德曼教授帮助建立了统计处;还在自己的房间附近设立了高级作战室,以便掌握舰队的调遣分布和商船运输情况。他请海军部侍从副官C•B•汤普逊海军中校每周二安排一次聚餐会,以便可以定期见到各部门官员。

在他刚到海军部不久,因为“雅典娜”号被鱼雷击沉,其中有不少美国人遇难,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给他打来电话交换情况,这是丘吉尔第一次与罗斯福通话。9月11日,罗斯福还以个人名义写信给丘吉尔说:“我希望你和首相了解,如果你们有什么事要告诉我,我随时欢迎你们直接和我联系。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把封好的信,通过你们的外交邮袋或我的外交邮袋寄给我。”丘吉尔立刻以“前海军人员”的名义给罗斯福总统回了信。此后他一直与罗斯福长期保持着通信联系,双方来往信件达千封之多。

英国对德宣战之后到1940年4月这段时间里,实际上处于一种宣而不战的状态,生怕刺激了德国人会妨碍将来的议和,因而在历史上这一时期被称为“晦暗不明的战争”或者“奇怪的战争”。只有丘吉尔主持的英国海军部是个例外。他上任以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海军部的各项工作中去,每天夜以继日地忙碌着,时间往往长达十八、九个小时。为了保持航线畅通,保证军用物资以及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他组织建立了商船护航制度,并为商船装备了反潜大炮以防止敌人潜艇袭击。他视察了英国沿海各基地的舰队。

9月14日,他北上视察本土舰队,同时想对斯卡帕湾加以考察,试图为护航舰队落实一个适当的根据地。丘吉尔乘坐本土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查理斯•福布斯爵士的旗舰“纳尔逊号”,视察了斯卡帕湾和停泊在埃韦湾的其他舰只。他回顾了25年前的另一次视察,与今天两相对照,他认为:“严格的军纪,优良的作风,威武的姿态,以及礼仪上的惯例,这一切都没有变。但完全不同的一代穿上了军装,走上了岗位。唯有战舰绝大部分还是我在任期间建造的,没有一艘是新的。”不仅装备陈旧,而且数量不足。

丘吉尔惊讶地发现,像“纳尔逊号”这样的巨型战列舰,竟连一艘负责护卫的驱逐舰都没有。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由于军事技术的进步,战舰受到了来自水下潜艇和空中飞机的更大威胁。绥靖政策荒废的岁月和眼前的严重情况都使他的心情格外沉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4月6日,当政府要求对外交政策进行信任投票时,丘吉尔又对整个局势的发展作了深邃的预见。他说: “希特勒已撕毁各种条约,在莱茵兰驻了兵。
  • 1936年底,丘吉尔应邀在保守党外交委员会所作的一次秘密演讲中,对英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作了精辟的论述。
  • 丘吉尔直到战后也仍然对张伯伦的态度大惑不解:“这次拒绝了美国的建议——事实上确是拒绝了,也就失去了用战争以外的方法使世界免于暴政的最后一点点机会。
  • 1938年3月18日,苏联提出举行会议,希望商讨在德国对世界和平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国际联盟用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应付时局。法国对此反应冷淡。
  • 在会谈中,希特勒当面向张伯伦提出了割让苏台德区的要求。张伯伦当即表示他个人同意这一要求,但须回国向政府报告并取得批准。
  • 在张伯伦回到伦敦后,英国内阁于9月25日召开了三次会议。张伯伦试图说服内阁接受德国的新建议,但遭到海军大臣达夫•库珀的坚决反对。连一直追随张伯伦的哈利法克斯也因良心所迫,在苦思冥想之后改变了态度,强烈拒绝张伯伦的意见。
  • 随后丘吉尔在下院的长时间辩论中也发了言。当他说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时,引起了一片暴风雨般的抗议声,使他中断了片刻之后才能继续说下去,但他仍然毫无顾忌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 根据多次的经验,希特勒对英、法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战是深信不疑的。但德国的将军们从军事实力的对比出发却感到信心不足,因而准备阻止希特勒的计划。当时,“有三十到四十个师的捷克军队部署在德国东部边境,而法国军队约以八比一的优势开始沉重地压在‘西墙’。
  • 4月3日,德国总参谋长凯特尔发出了针对波兰的秘密命令“1939年到1940年武装部队指令”,代号“白色方案”。希特勒在上面批示要求:“准备的工作务须做到从9月1日起任何时间都可以发动军事行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