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济公破扇济贫

郑念行
font print 人气: 380
【字号】    
   标签: tags: ,

宋朝时,杭州城内有个扇子巷,很是有名。名从何来?原来,济公一把破扇济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个扇子巷,原来是条无名小巷,巷子里住的全是贫民百姓。其中有一对老夫妇,都已年过花甲,以制扇、补扇、卖扇为生。年轻时,手艺精,肯出力,制出的扇子可以挑到集上去卖,日子还算活得下去。但是,现在年老体弱,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吃了上顿没下顿,老俩口忍饥挨饿,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

这天,日过晌午,老俩口没有下锅的米,灶上冷冷清清。老太婆在屋里炕上,迷迷糊糊睡着了,老头子依着门框,坐在门坎上打盹。

这时,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走到门前。向屋里望了望,叹了一口气;再看看坐在门坎上的老头儿,心里充满了同情。和尚一抬手,看见自己手里的扇子,忽然眼睛一亮,心里便有了主意。

他用扇子拨了拨老头肩膀。老人一惊,睁眼看见一个疯和尚站在面前,便问:“师父有什么事?”

“我要修扇子!”说着,把手里的扇子向老头一扬。

“好,好,请进屋!”老头见有了生意,心里高兴,连忙向屋里让人。

济公抬脚进屋,把扇子往案子上一扔:“快修啊,等一会儿我就来取!”说完,掉头而去。

老头拿起扇子一看,心里犯了嘀咕:“这扇子破成这个样子,骨不成骨,架不成架,吊儿郎当,怎么修补。”正要向那和尚说明这个扇子太破,实在不好修。可是和尚已走远了。修扇子老人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我这里有的是新扇子,待会儿送给他一把新的算了。”

过了一个时辰,疯和尚回来了。一进门便问:“扇子修好了吗?”

“修好了。”老人递过一把新扇子。

“哈哈,手艺不错,补得像把新扇子!”疯和尚满意地说。

老人苦笑着,心里闷声的说:“本来就是一把新扇子么!”

疯和尚把一锭银子放到案上,转身跨出了门坎。回头用扇子向门框上扇了扇,嘴里还念念有词地扬长而去。

老人追出门去,嘴里不停地说:“谢谢师父!”回头一看门上,不知什么时候,自家的门上,新贴上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手艺精 心善福积
下联是:扇子美 手勤财到

横批:苦尽甜来

扇子老人的奇遇,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争先恐后来老人家门前看对联,买扇子的人络绎不绝。从此,老两口的日子好过了!

无名巷从此就叫“扇子巷”。

不久,大家都醒悟过来,说:“这个疯和尚就是济公活佛,特来为老两口扶贫解困的。”

正是:

贫苦老人有善心,
济公和尚很同情,
略施小计去解困,
从此生意便兴盛。
何谓佛济有缘人?
此即一例细思忖!

(事据《高僧传奇》)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一天,波斯匿王来到释迦牟尼佛的住处。他拖着肥胖的躯体,浑身大汗,向佛顶礼后,气喘吁吁的退坐于一旁。释迦牟尼佛看到后说:“大王,您的身体太胖了。”波斯匿王说道:“的确如此。身体过胖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令我很烦恼”。
  • 在释迦摩尼佛驻世时,一位年轻人来皈依,意欲出家。年轻人名叫摩头罗瑟质。出家未久,就获得应真,立刻修得阿罗汉果位,当出外乞讨之时,几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 唐朝时有位法名释常愍的僧人。他是山西并州人,自从剃发出家后,就修炼佛教净土宗的佛法,发愿一定要去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因此总是精进不懈的念诵那一法门的佛号。后来他又到长安、洛阳一带云游苦修,发愿抄写万卷佛经,以传佛法。后来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万卷佛经的抄写。
  • 古印度时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的顶礼佛陀说:“尊贵的佛陀,弟子愿以真诚的心,于城镇的街道上,准备素宴敬奉佛陀及随行众人,让国人能够认识世尊!愿一切众生都能因世尊的慈悲德行,听闻微妙的法要,而远离邪魔蛊惑及一切恶法,不造作恶业,以此消除一切灾难。”佛陀说:“真是有善根的国王啊!能够用智慧治理国政,为人民种下未来的善因,并引导人民走向人生的正道。”
  • 净捡是中国两晋之交时期的一位尼姑,也是中国最早的尼姑。她本姓仲,名令仪,籍贯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
  • 唐代太和年间,高阳人许文度,住在高阳郡。他由于苦热患病,一病就是一个多月。一天躺在床上,他像是处于昏迷沉醉的状态,过了好几天,才醒过来。
  • 国画
    唐朝时候,朝廷特意表彰了工部尚书邢曹进。他是一个于国于民,确有功德的人。
  • 只见那金刚像就挑起行李担子随他走了。寺中的僧人见此无不惊讶,这才知道自己平常看不起的疯僧竟然是位有大神通的人。
  • 周武帝发出灭佛的命令,士兵们放火烧了很多寺庙,但唯独这尊大石佛像,巍然屹立,丝毫未损..
  •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慧能脸不红,心不跳,从容自若地说:“三年后的今天,与众位相会于此。”说完,拜别方丈和众僧,收起三件随身之物,出寺门下山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