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跳河

作者: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清代,婺源(今屬江西)有位姓江的秀才,名永,字慎修。他有異能奇術,會製造奇特的器具。

有一回,他拿來一個豬膀胱,將裡面放一些大豆,再向膀胱內吹氣,然後把口束緊,大豆就飄浮在豬膀胱的正中間。這樣,他就更加相信地球像雞蛋黃的學說了。

有人希望當他徒弟,他就讓徒弟對著豬膀胱,坐著看七天,如果不厭倦就答應收他為徒。

他在家種地耕田,全都使用自製的木牛;進城趕集也騎一頭木驢。這木牛木驢不吃草、不鳴叫,又聽秀才的使喚。人們把他的木牛和木驢當成怪物看待,秀才笑著說:「這是諸葛孔明曾經用過的方法,不過裡面安裝著機關罷了,不是怪物。」

他還弄來一個竹筒,中間用玻璃當蓋子,有鑰匙打開它;打開後,就朝裡面說上數千字的語言,說完了馬上合好蓋子。在千里之內,只要打開筒蓋側耳傾聽,那聲音還清清楚楚,就像當面說話一樣。假如超過了千里的路程,那聲音也就慢慢地消散,保存不完全了。

有一天,秀才忽然自己跳進水中,鄉親們驚慌失措,趕快去救他。當他的身軀還只淹沒一半時,鄉親們就把他撈救起來了。

他被救以後非常悔恨的說:「我現在明白了,個人的災難是逃不掉的,你就是想替他去死,神也不允許。我兩個兒子到外地漫遊,我算定今天未時三刻,命裡注 定,他們會一起在洞庭湖淹死。我想用我這老朽的軀體,跳進水裡代替他們死。但是,眼下諸位救活了我,那一定沒有人能夠救我兩個兒子了。這是天意安排,天意難違呀!」

不到過半個月,果然收到秀才的兩個兒子遇難的不幸消息。

(事據清代袁枚《子不語》)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綠營兵軍中就有游擊將軍一職,秩從三品,位次參將。這位呂姓游擊將軍是山東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 或許在眾目睽睽之下,很多人會沒有貪念,或者至少會被抑制;但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難能可貴。
  • 神目如電,即使一件小的過錯,都會被記錄在案,遭受懲罰,更何況犯了大錯的報應,那就難以想像了。
  • 玄宗時的御史大夫魏方進,有一個15歲的弟弟不會講話,總是鼻涕唾沫滿身,兄弟親戚們都把他看作傻子不撫養他。只有他的一個姐姐可憐他供給他衣食,讓僕人為他清洗沐浴,毫無倦色。
  • 前面兩章,孔子分別講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君子不器」。君子為什麼能「溫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為君子「志於道」。請注意,本篇是講「為政」的,君子「溫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還不夠,所以本章強調了第三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這樣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暢通。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