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跳河

作者:陆真
font print 人气: 40
【字号】    
   标签: tags: ,

清代,婺源(今属江西)有位姓江的秀才,名永,字慎修。他有异能奇术,会制造奇特的器具。

有一回,他拿来一个猪膀胱,将里面放一些大豆,再向膀胱内吹气,然后把口束紧,大豆就飘浮在猪膀胱的正中间。这样,他就更加相信地球像鸡蛋黄的学说了。

有人希望当他徒弟,他就让徒弟对着猪膀胱,坐着看七天,如果不厌倦就答应收他为徒。

他在家种地耕田,全都使用自制的木牛;进城赶集也骑一头木驴。这木牛木驴不吃草、不鸣叫,又听秀才的使唤。人们把他的木牛和木驴当成怪物看待,秀才笑着说:“这是诸葛孔明曾经用过的方法,不过里面安装着机关罢了,不是怪物。”

他还弄来一个竹筒,中间用玻璃当盖子,有钥匙打开它;打开后,就朝里面说上数千字的语言,说完了马上合好盖子。在千里之内,只要打开筒盖侧耳倾听,那声音还清清楚楚,就像当面说话一样。假如超过了千里的路程,那声音也就慢慢地消散,保存不完全了。

有一天,秀才忽然自己跳进水中,乡亲们惊慌失措,赶快去救他。当他的身躯还只淹没一半时,乡亲们就把他捞救起来了。

他被救以后非常悔恨的说:“我现在明白了,个人的灾难是逃不掉的,你就是想替他去死,神也不允许。我两个儿子到外地漫游,我算定今天未时三刻,命里注 定,他们会一起在洞庭湖淹死。我想用我这老朽的躯体,跳进水里代替他们死。但是,眼下诸位救活了我,那一定没有人能够救我两个儿子了。这是天意安排,天意难违呀!”

不到过半个月,果然收到秀才的两个儿子遇难的不幸消息。

(事据清代袁枚《子不语》)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绿营兵军中就有游击将军一职,秩从三品,位次参将。这位吕姓游击将军是山东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 或许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多人会没有贪念,或者至少会被抑制;但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难能可贵。
  • 神目如电,即使一件小的过错,都会被记录在案,遭受惩罚,更何况犯了大错的报应,那就难以想像了。
  • 玄宗时的御史大夫魏方进,有一个15岁的弟弟不会讲话,总是鼻涕唾沫满身,兄弟亲戚们都把他看作傻子不抚养他。只有他的一个姐姐可怜他供给他衣食,让仆人为他清洗沐浴,毫无倦色。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