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專輯

鼠年吉祥? 「鼠語」借鑒

作者:容乃加

庚子鼠年吉祥話,逢凶化吉詢戒鑑!(容乃加 /大紀元)

  人氣: 14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鼠年常用吉祥話非常多,很多是從諧音字造來的;「鼠」的成語諺語歇後語也很多,提醒人且莫「樂不思鼠」——鼠年當關,正面臨許多非比尋常的挑戰!鼠年來,人們說「鼠來寶」,就來說一說「鼠」語,找一找借鑒,從「戒鑒」中尋寶!

鼠年話「鼠」常用吉祥話

鼠來寶,新年好!

子在支首鼠領頭,鼠年行大運!

數不勝鼠,好運屬於你!

聰明如鼠,眾望所鼠!

有情人終成眷鼠!

金花萬簇迎錢鼠!

人歡為體健,鼠碩因年豐。鼠年吉祥!

庚金鼠年錢黏鼠,錢鼠咬錢進家門!

金子吉祥,鼠運亨通!

靈鼠迎年春色好,穎鼠報歲福滿門!

金鼠年「鼠來寶」。(容乃加/大紀元)

鼠語數鑒  借鑒鼠語逢凶化吉

1.鼯鼠五技:又稱「鼫鼠五技」,比喻人的技能雖多卻不專精。《荀子.勸學篇》說:「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老鼠本性精靈,就像「鼯鼠五技」,但是,就像另一句俏皮歇後語警醒人:「十竅通九竅——一竅不通!」鼠年自省時,聽聽三千年前的聖人荀子的話,專精一技,一世受用啊!面對重要抉擇,可不要「首鼠兩端」(同「首尾兩端」)躊躇不決。錯失良機,後悔無窮!

2.老鼠食油眼前光:意思是說老鼠看到了點著的油燈,就跑去偷吃燈油,當時,只見到眼前一片油光,而未注意背後被捕的危險。這話引申比喻目光淺短,只顧眼前利,不顧背後的安危,好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思。另一方面,此話勸戒人,作人做事,要深思遠慮。利慾薰心,災禍將近在眼前!

莫要「老鼠食油眼前光」,需要三思後行! (容乃加/大紀元)

3.老鼠尾巴生瘡兒——出膿也不多:此歇後語以老鼠尾巴形狀來發揮,老鼠尾巴又細又長,就是生了瘡也不會太大,出膿也不會多。此話以乾巴細瘦的老鼠尾巴比喻才能有限,沒多大的能耐。這話和上一句「鼯鼠五技」相應和,在學習上不要像老鼠呀,能專於一藝,不亮也光!

4.虎頭老鼠尾:這話也是以老鼠尾巴來發揮,形容事情在起頭時規模巨大、聲勢浩大,後來有始無終,意義同於「虎頭蛇尾」。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伊始,新年新願,新計劃一籮筐,畫出美麗的願景。然而,最佳的收獲只給有始有終不以「老鼠尾」收場的人。

5.老鼠趖(*音sô,爬行)竹篙,一目過一目:這話描述老鼠在竹竿上爬行,一節(一目)一節地爬上去,引喻做事按部就班、有條不紊。這隻老鼠和「食油眼前光的老鼠」是兩種類型,同類不同屬,各奔前程,給人借鑒。

6.飼老鼠咬布袋:這話比喻引狼入室或姑息養奸,最後當然身受其害。目前人們普遍知道了,中國大陸發生嚴重疫情,當疫情發露時,中共慣用手法就是對災情的隱藏、遮蓋,當年對「非典」(*SARS)是這樣,現在對「中共肺炎」疫情也是這樣。用布袋遮蓋「老鼠」,當布袋被咬破無法再遮蓋之時,也是災情慘重難以收拾之時。為了私利眷養了許多咬布袋的「老鼠」,就是中共專政之下的禍端之一,可憐受害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對中共「殃視」還有各媒體的「一堂言」要提高警戒!

老鼠尾巴怎麼作出學問來?(容乃加/大紀元)

7.抱頭鼠竄形容人狼狽逃走的樣子,像鼠懼怕見到人一般到處亂竄。當前最讓人驚心的狼狽逃走事件,莫過於武漢的「封城」。鼠年之前,「中共肺炎」就傳出了。但是中共當局政治掛帥,總以「政治安全」高於「人命安全」,還製出「可防可控」的「謠言」,結果讓人疏於防範,加速疫情的散播。疫情來勢洶洶,武漢一帶疫情慘重,連其它鄰近城市、其它省份也都發生「封城」事件。武漢限時封城前,人心惶惶,人們「抱頭鼠竄」狼狽而逃!還來不及知道封城的人更多,受到中共當局的蒙蔽,眾生堪憐。古人說:「兼聽則明,偏聽則蔽」,多方聽取意見才能辨明是非得失,光聽中共當局的「一堂言」,惡果也一再給人警戒。

8.滾水潑老鼠:這是句歇後語,想想用滾燙的水去潑老鼠,將造成的後果是——「皮爛毛脫」!人們藉此與來比喻災情慘重、體無完膚。但是「滾水」並沒有真把災害的根源控制住;找出災害的根源和對症下藥才能根治。清代劉松峰《松峰說疫》說:「 瘟疫乃天地之邪氣,人身正氣固,則邪不能干」!經驗往往告訴人,敗壞的人心猛於瘟疫。

9.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歇後語將老鼠比喻為壞人壞事,人人深惡痛恨,欲除之而後快。想想大量的老鼠吃穀物、糧食,就是從人這兒「偷」去的;再如傳染疾病,像是散播可怕的瘟疫,比如「鼠疫」[1],曾在人類歷史上造成三次大流行。這讓人怵目驚心的「鼠疫」年前在中國大陸現蹤。所以說看到老鼠過街,人人厭惡,人人喊打!

不過,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會出現瘟疫的大流行?又為什麼現在又出現了呢?是世人給瘟疫造了傳染的環境不是嗎!那環境又是怎樣造成的呢?也是我們世間人要反思的,想出了根源問題,才能徹底解決問題。西方文明歷經瘟疫之難後,認定瘟疫是上帝對道德墮落的人類的懲罰;中國的神傳文化告訴人,人間背離天道、道德淪喪時必將受到天譴,瘟疫、地震都是方式之一。[2]

10.貓哭老鼠——假慈悲:這句話也作「貓哭耗子」,耗子就是老鼠。猫是老鼠的天敵,貓怎會為老鼠而哭?故而「貓哭老鼠」是假的,假慈悲的意思。既然是假的,所以也救不了人,也救不了自己。

2020庚子鼠年在紛亂中展開,面對許多瘟疫、傳染病叩關,人心多惶惶。歷史上曾經有明訓,世界上三次鼠疫大傳染,當時,很多人走著、說著就忽然倒地死去了,然而,有些人始終沒事,雖然他們的周圍、甚至他們接觸的都是染病的人,然而這些人卻能夠度過險境不受感染。為什麼呢?原來,老天有眼!留下的都是些慈悲善良的人、業力少的人![3]

鼠來寶——「淑」來寶!「淑」就是「善」(*《爾雅.釋詁》)善才是保護人、自我保護的力量。人們真的體認到「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導,剝去後天學來的自私、爭奪的心機,回復人善良的本性,提昇人的道德標準,才能安然渡過難關。庚子年「吉中藏凶」、「凶中有吉」,莫忘人善良的初心──人之初性本善!從「鼠語」中找借鑒,磨亮美好的生命珍寶──善性,趨吉避凶!

鼠年慶「餘」善!(容乃加/大紀元)

註釋

[1] 鼠疫又稱黑死病。始發在西元541年的「查士丁尼鼠疫」是世界史上三次大鼠疫的首次,拜占庭死了四分之三的人口。在14世紀大流行時,導致歐亞大陸7,500萬至2億人的死亡,約占歐洲30%~60%的人口,最高峰是在西元1347~1351年,過了兩百年人口才回到疾病流行前的水平。在19世紀,黑死病又在歐洲爆發。2019年在北京、內蒙古也先後出現鼠疫病例。

[2] 歷史上的各種預言,如《馬前課》、《燒餅歌》、《格庵遺錄》、《聖經‧啟示錄》都有共同的警示,人類在末劫時將要面臨著一場大瘟疫。百多年來,共產主義和共產暴政形成人間最大的災難,超過一億人死於共產主義暴政。共產主義的病毒侵害了全世界,灌輸人、蠱惑人,顛倒黑白是非,泯滅道德良知;有人遠離傳統、道德墮落猶然不自覺。庚子年前後,瘟疫緊扣關,是否就是清理這末世的亂象來的呢?

[3] 深入參考請點入閱讀:【歷史回眸】大瘟疫:改朝換代的前奏

@*#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說到刺客,很多現代人腦中馬上浮現的是沒有善惡之分的冷面殺手。其實,出現在春秋時期的中國的早期刺客,其行刺動機較為單純,往往因感激委託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帶有一些俠義精神,其中《史記》中刻畫的以「士為知己者死」作信條的四大刺客專諸、聶政、豫讓和荊軻最為有名。秦朝之後的刺客,雖然行刺動機多了金錢、名聲、仇恨、政治等因素,但仍有一些刺客保持著俠義精神。
  • 當別人對自己不好,公開或在背後使壞,甚至造成了某種損失的情況下,我們是以同樣的方式回擊,還是以德報怨,想辦法化解雙方的矛盾和怨恨呢?古人的兩則故事給出了答案。
  • 一石才中的八斗才給了曹子建,那麼另外兩斗才在誰那裡呀?可能和最早讚美他有八斗之才的人有關係嗎?
  • 司馬懿面對四門大開的空城,與陸遜面對空無一人的石陣,他們倆的心態是那麼的相似:如臨大敵,困惑猶豫,急忙撤退。陸遜為何撤軍十里?因為他看到了陣陣沖天而起的殺氣。那司馬懿呢?他沒有看到殺氣,可是他聽到了動人心魄的琴聲。
  • 「學富五車」的成語來自莊子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然而,這話不是真讚美惠施好學問,到底要表達什麼真意?
  • 晉元帝任用鄧攸為太子中庶子,後又任命他為吳郡太守。鄧攸自己帶著米糧前去就任,不肯接受俸祿,只飲用吳郡的水而已。當時吳郡正鬧饑荒,鄧攸上書請求朝廷賑濟,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回覆。為了不讓百姓餓死,鄧攸私自下令開倉放糧。這時朝廷派來賑濟災民的官員也到了,同時來了解鄧攸從政的好壞。有人彈劾鄧攸私自放糧之罪,但是朝廷很快赦免了他的罪過。
  • 晏嬰是春秋後期齊國著名的賢相,後人習慣上多尊稱他為「晏子」。春秋時魯昭公三年(西元前539年),齊景公認為晏嬰的住宅太差了,就對晏嬰說:「您身為宰相,不宜再住在這麼寒酸的房子裡了。我為你建造一座明亮高爽的住宅,如何?」
  • 回到公元前四世紀,孟子回答梁惠王問題時,反問他:「你說,百步真的不如五十步嗎?」 孟子這樣反問梁惠王的用心何在呢?其實五十步笑百步,兩個都是輸家。
  •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第一回有一首《好了歌》,詩中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一首詩道盡了無數人在人世間執著的追求,但是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有多少世人明白人在世間不過是匆匆過客,所謂的功名利祿皆有定數?
  • 古人認為瘟疫乃神鬼所為。道教《太平經》上說:「陰氣勝陽,下欺上,鬼神邪物大興,而晝行人道,疾疫不絕,而陽氣不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