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佾舞乐中 找回孔子的身影

font print 人气: 82
【字号】    
   标签: tags:

台湾每年逢九月二十八日教师节这一天,各大城市的孔庙都隆重的举行祭孔大典,并且由地方行政首长担任正献官,表示对这位中国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祭典后即行表演佾舞,通常由国小或国中的学生担任佾生,在破晓的晨曦中,钟鼓齐鸣,佾生身着儒服,左手持籥右手秉翟,东西班佾生左右对称的动作,随着献礼的进行循环舞动,翟的龙口上饰有三支雉尾毛,随着舞蹈而摆动,行献礼时舞乐并起,韵律优雅,庄严肃穆,这是祭孔大典的高潮。

台湾还完整保留雅乐 弥足珍贵

专攻雅乐的文化大学教授陈玉秀,也是台北孔庙委员之一,根据她对佾舞的研究表示,佾舞强调的是慎终追远,不管是身体、声音或动作,都在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意。

陈玉秀说,佾舞用的是雅乐,雅乐里维持一种“静”的存在感觉,因为人的本质是中规中矩的,包括身体结构也是中规中矩,现在中国大陆已经没有雅乐了,只有台湾还完整保留,非常珍贵。

陈玉秀还强调,雅乐不同于俗乐,俗乐如流行音乐,快乐的声音使人产生快乐的感觉,悲伤的声音使人悲伤,让人陷于七情六欲中,丧失本身的自主性,但雅乐强调的是人的原创性。

孔子制礼作乐

远在孔子那个时代,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制度衰败,《诗经》、《书经》等典籍也散失了,孔子就追寻夏、商、周三代的礼乐,上至唐尧下至秦穆公时代,把那期间所发生的事情都整理出来。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倡圣道,并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立教范垂道统。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将孔子与学生及当时的人,有关“做人、求学、为政、施政、文学”的言论及对话,记录在《论语》里,其言辞简洁精练,内容博大精深,风格温柔敦厚,充满睿智先见;孔子的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后世尚且流传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

在这个教师节也就是孔子诞辰纪念日的时刻,让我们翻开这一部影响中国人精神并进而影响中国历史的《论语》,重温孔子温柔敦厚的性情,以及他关怀百姓的深沉智慧。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天问孔子,你能给我一个字让我终生奉行吗?孔子回答说,如果有这个字,大概就是“恕”吧。“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孔子跟学生说:“曾参啊,我作人作事有一个贯彻始终的观念。”曾参为他的同学解释说:“老师这一生作人作事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忠、恕两个字。”

自己愿意作的事,假如也能帮别人作到,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而自己不愿意作的不要强加于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曾参受到孔子教诲,也向内心反省自己,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诚信是儒家思想核心

诚信是儒家思想核心理念,孔子提出了信的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好像车子徒具横木,没有关键的木销,也是走不动的。

孔子也说过这样的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壅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能心胸坦荡、为人正直,才能安身立命,他的人生的道路才能走的长远,而不正直的人,虽然侥幸脱逃灾难“幸而免”,终究也要遭受惩罚的。

儒家以德政为治国的理想

儒家的治国理想,就是行德政,孔子如何为政,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就是说,治理国家,如果用刑法来约束,百姓为免去刑罚,当然会遵守法律,如果用道德来诱导,用礼制来教化人民,那么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自然会遵守正道,这是孔子的治国理想。

开私人兴学之风 有教无类

孔子终其一生精研学说,并确立治国平天下的准则,必须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做起;以礼义廉耻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维八德维系世道人心,使中华民族之道统,赖以不坠;孔子的丰功伟业足为万世之表率,因此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孔子三十岁左右,即首开私人兴学之风气,他是以私人身份担任教师的第一人,教不倦、学不厌、有教无类、谆谆善诱;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只要肯送上干肉做学费的人,不问其出身是贫富贵贱智愚,贤或不肖,一律可以当孔子的学生;这对当时受教育是贵族权力的专制时代,是前所未有的创见,广开了平等受教之门。

启蒙读经 孺慕中华传统文化

台湾近年兴起一股儿童读经热潮,对象是国中、小学及学龄前之儿童,学习内容包括国学启蒙、《大学》、《中庸》、《论语》等,政府为了推广文化经典教育,提倡善良纯朴礼俗,发扬传统尊师重道精神,以及将六艺文化融入生活,自二零零零年起联合各县市政府教育局、各县市读经学会,每年共同举办“全国经典总会考”,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儿童读经评鉴活动,迄目前累积报考人数已超过四万人次,合格学童超过一万五千人次,对国内读经风气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有正面的作用。

教师节当天,台湾各地孔庙佾乐扬起,人们追怀着一代伟人的智慧哲思;至圣先师孔子,两千五百年来春风化雨着神洲的子民,在这个庄严的日子里,我们期望两岸的人民都能在佾舞肃穆祥和的舞乐里,重新唤回儒家的道德精神,走向富而有礼的社会。

本文转自第91期【新纪元周刊】“文化之美”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88/11065.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诸葛亮二十七岁初出茅庐做为刘备的军师,现代人总是钦佩他的善于计谋,而对刘备临终托孤,有许多人解读是因为孔明的才能和声望过高,刘备担心自己死后孔明可能篡位自立为王,不得已以退为进逼迫孔明立誓以明志的手段,这是因为现代人的自我意识过分高涨、太过强调自身利益的思想结果。
  •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富贵不忘结发妻,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 陆绩(187年~219年),三国时代吴国的学者,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其父亲陆康在担任庐江太守时,与诸侯袁术有来往。陆绩6岁时,在九江面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陆绩却暗中收起3颗。当要离去时,陆绩拜辞袁术,但3颗橘子却从怀里跌在地上,袁术对他说:“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陆郎(陆绩)你作为宾客,但却私下收起橘子?)”陆绩跪下回答:“欲归遗母。(我想拿回家给母亲吃。)”袁术对此赞赏不已。
  • 孟子曾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意思是说禹、稷见人有溺水或饥饿,如同身受,这是“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仁者之心。
  • 明代马伶名锦,字云将。其祖先是西域人,当时人们还叫他马回回。
  • 天之为天者远矣,地之为地者久矣。及万物初生,日月吐丽天之曜,山川铺地理之形,动植有章,云霞焕彩,天下有文彰而光明,此文明之始,而造化之功,尤以人类之文明,衍生众部,分布九宇,腾珠焰以五色,历千载而蔚然。然至近世,时运迁革,三百年间世风陡变,一朝法末文明陵替,有巨孽炼形邪党,逞十逆荼毒天下,阳九之厄而三光既隐,百六之亏而山川脉断,万姓嗷嗷,天运剥极。然天道有常,势极必返,数九九将归一,运无穷以循环。于是地裂天崩九见苍穹尽空,法轮常转乃有大圣之出,履诸天之至尊,握乾坤之机枢,拯群生于坏灭,启文明之新运。是宇宙未有之鸿烈,洪微无上之功业,故非以区区万言妄述一二,仅以九章之书,仰赞文明之真统,顶礼道德之皇极。
  • 唐文宗(即李昂,纪元809-840年)经常视为珍宝的白玉枕,是德宗时于阗国贡献的。它雕琢得特别精巧,是稀世珍宝,被放置在皇帝寝宫的帷帐之中。有一天,却不翼而飞了。
  • 自古以来,社会道德普遍低下时,往往出现瘟疫流行。而人修养道德,就会避免瘟疫降临在自己身上;一个人重视道德修养,不仅仅对于自己有好处,对于家人也有帮助。以下是2则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