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羲之 机智避杀机

作者:智仁
font print 人气: 2012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代书圣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后世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刻苦学书,才艺盖世的动人故事。其实,王羲之不仅勤勉好学、行文晓畅,还少年大器智慧过人。

话说王羲之不满十岁时,由于他聪明伶俐,天资活泼,因此很受大将军王敦的疼爱。王敦常常将其带到军营中,玩累了就让他睡在军帐内。

有一天,与大将军王敦同睡于军帐中的王羲之尚未起床,王敦就早已起身梳洗完毕,走出了军帐。过了一会,只见铠曹参军钱凤神秘地走进来,并走到王敦身边。钱凤乃王敦心腹之人,此时来参见大将军,肯定有要事禀报。

王敦会意,立刻挥手支开身旁的随从,独自与钱凤悄悄地商议起事情来。

原来,这位手握军权,权倾一时的大将军王敦,此时已有二心图谋造反。他和心腹钱凤躲在室中私下商议的正是起兵谋反的事。他们只当室中别无他人,完全忘记了那个深受大将军宠爱的孩童王羲之此时还正睡在营帐中。

不久王羲之睡醒了,身旁已不见将军王敦的身影,只听到室内有低低的说话声。

懂得军旅生活的王羲之,知道此时不宜打扰。但出于好奇心,他依然静静地躺在床上,静听室内的谈话。王敦和钱凤依然在低声商谈着起兵谋反的事情。

王羲之大吃一惊,虽然,他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但受家庭环境的薰染及从王敦、钱凤谈话中得知,起兵谋反、图谋不轨之事实属关系重大,牵涉到身家性命是泄漏不得。此时,若室中二人发现自己谈话内容已被他偷听,自己哪有活命的可能?

(Fotolia)

如果这时候起床,肯定不行,必然要引起二人的怀疑;不起床就这么躺着吗?倘若他们发现自己的存在,自己依然会受到怀疑难保活命。看来,要想逃过这一关保住性命,必须得赶紧想个办法才行。

事不宜迟,稍有差错,就可能危及身家性命。王羲之急中生智,他立即悄悄地将手伸入口中,用手指使劲地抠动了几下喉咙,一股涎水便涌出口来。

王羲之迅速将口中吐出的涎水涂到嘴角、脸上及被褥上,然后假装熟睡的样子,依然躺在那里。行事诡秘的王敦和钱凤也很机警,他们依旧是边谈边注意周围的动静。

“糟了,我们的谈话可能已经被人听到了!”事情讨论到一半时,王敦突然想到王羲之尚在帐中,还没有起来。

“什么?有人?谁?”钱凤大惊失色。王敦就将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简短地向钱凤耳语了几句。钱凤顿起杀机:“大将军,事关身家性命,泄密必将自焚。事已至此,别无选择,我们必得杀之灭口。”

“对!已经不得不如此了!”二人迅速扑向睡帐一把掀开账子,只见王羲之正香甜地睡在床上,口中流出的涎水淌得到处都是,看来,他睡得正酣。王、钱二人不由地相视点头,各自松了一口气。看来,这孩子还什么都不知道,二人便退了出去。

王羲之以自己的机智,幸运地躲过一劫。后来,当人们听说王羲之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莫不称赞其才智过人,富有智谋。@*

资料来源:《世说新语.假谲》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的李斌如,多才博学,又精通武艺,参加童子考试二十多年每次都是失意而归。知府张化鹏喜欢他的才学,特拔举他文试第一,他又去应武试,也考得第一,大家都认为他入京城学校不成问题。
  • 丘处机得道法后,一路云游乞讨来到了陕西宝鸡磻溪。他在那儿开掘一洞穴作为居所,名为长春洞。他在此洞内清修,日夜打坐,几乎没有一点日用品,饿了便出去讨口饭吃,冬天常常饥寒交迫。他在磻溪苦修六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不管春夏秋冬,常披一件破蓑衣,人称“蓑衣先生”。
  • 《名贤集》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这话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是人生命运的诠释。不管是帝王将相,或是平民百姓盖莫能外。就拿灭商兴周的姜子牙来说也是这样,时运不济时卖面贩猪都赔本,时运通达时出将入相何等风光。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