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皮袋”老道 料事如神

作者:中国大陆法轮功学员
font print 人气: 651
【字号】    
   标签: tags:

南宋时浙江婺(wù)州郊外有个老人,看他的装束、言行像个散漫的道人,可又不住在道观中。他自称“养皮袋”,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籍贯。

他在婺州住了多年,可是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睡过觉,别人都很奇怪却也不去问他。只有一个来自当涂的张先生常与老人往来,曾问他:“您是某种功法的修炼人吧?”老人并不答话,只是略微点头而已。

南宋孝宗淳熙末年,浙漕京尹潘景硅与老人交往。潘家种有一株紫木樨,花叶繁茂,煞是喜人。及至盛夏,正是天下一片葱郁之时,这株紫木樨却日见槁枯。潘景硅见花叶凋零,心中为之不悦,又恐是什么不祥之兆,竟终日围着这株紫木樨叹息起来。

老人见此情景劝慰潘景硅说:“等到六月六的三更之时,我来为你移栽此花。花如果能再活下来你就要升官了。”果然,花经老人重新移栽后,枝叶蓬勃而生,花朵也怒放起来,鲜艳润泽,竟与当初一样。不久,潘景硅升任工部侍郎。

梅花门边有一户人家开着饭店,此家主人对老人一向尊敬、信赖。有一天,冰雪铺地甚是寒冷。老人经过饭店,便径入店中讨火取暖,店主立刻取来一捆柴草。老人燃起柴草,脱下湿衣服烘烤,待烘烤完了,身上也暖和了,老人便用剩下的草搓起绳子来。草绳刚搓成柴火便灭了。

老人用草绳将未烧尽的柴捆起来,递给店主说:“事情已经办好了,你千万不可动这捆柴。”店主莫名其妙,然一向听说老人行事神异只得遵行。不几日,饭店内忽然失火,火势迅速向四周漫延,及至墙壁下突然火都灭了,饭店的一场火灾奇迹般的避免了。

第二日,老人踏门而入,笑着对店主说:“火已烧完了吧!没事了。”店主这才明白过来,道谢不迭。

(大纪元图片库)

本郡的牙兵司刘泽(“牙兵司”是古代的一种军官名称,是亲卫兵的头领),对待老人也非常恭敬。一天,老人忽然拿出一件布袍送给他说:“拿它遮挡你的臀部。”也不解释,径自去了。刘泽看着这又破又脏的布袍,嫌恶不已,又不敢扔却,便挂在家中的浴堂前。

当天晚上,刘泽无意中得罪了太守叶叔羽。叶叔羽大怒,命人打了刘泽十五杖。刘泽挨打完毕,忍痛走出府门,正见老人朝他笑着说:“教你遮了臀部,你不听,打了也好。”

城中有个酒家,姓刘,买卖公平、诚实。老人拿了一根长竹竿,靠在刘家酒楼旁,一边对刘姓店主说:“救你,救你,你要动着这根竹竿,你就要挨铁棒打。”第二天,一个恶少因为推吏所追捕,深为苦恼,持刀伺机要杀推吏。

恶少见推吏上了刘家酒楼,便追了上来,推吏眼见恶少满脸杀气,手中刀光闪闪,只得避来躲去,众人也是一片惊慌。推吏被恶少逼到窗边,眼见无路可走,忽见窗下倚着一根竹竿,便顺竿溜下,逃了一死,众人才松了一口气,刘某见酒楼无损,推吏得救,心中不由感激老人。

金华门外有个姓徐的人,开着一家药铺,店主为人忠厚,有仁慈心肠。老人抱着一个空砂糖罐子给他说:“找些松脆易燃的木炭,隔五天烧一次,把它烧热了。” 自此徐家药铺多了一味能治百病的灵丹。

建宁人叶森携家避灾,漂泊至婺州,一贫如洗景况难熬。老人见他可怜,就摸出一枚大钱递给他说:“自此以后,你就不会再缺钱用了。”并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丢了这枚大钱。果然,叶森不久就巧遇另一商人,两人合伙做生意,贩往运来,虽有些辛苦,但收入却相当丰厚。

很快,叶森就积蓄了一千吊钱。等到纳税之后,忽然发现那枚大钱已经丢了,这才想起原来不经意间混入别的钱中交官了,叶森并未感觉不妥。正当此时,他的妻子暴病而亡,叶森平时所积蓄的钱,一场丧事就花得一干二净,一贫如故。

老人谈别人的祸福富贵来,了若指掌。老百姓也时时去看望老人,或向他表示敬意,或向他求取钱财。如逢老人高兴,得他礼物,则这天的所作所为一切如愿。如果老人不高兴,则持起手杖赶人,即使是士大夫也一样对待。

在南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春季的某一天,老人突然端坐于一只空坛中,之后便安然辞世了。

这位自称“养皮袋”的老人其实是位修炼人,故事中真正听他说的话去做的饭店店主与刘姓酒家老板,虽然当时不一定理解,但最后都因此免去灾祸得到平安;而牙兵司刘泽,则因为没有照他说的话去做,结果就挨了打吃了亏。

资料来源:《夷坚志》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年轻时在医学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医,登门求教。
  • 相传当时有一位叫婉无义的人,将二十五弦瑟送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却没想到女儿们每天为了弹瑟争执不休,后来竟将瑟争破成两片,便将其中一片十三条弦给了姐姐,另一片十二条弦给了妹妹,秦始皇得知这件事,就把分裂后的乐器叫做“筝”。
  • 北宋的钱若水,为人有器识能断大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记载了他在任同州推官(即知州的僚属和助手)时,顶着上司的压力平息冤案的事情。
  • 唐代中期名臣韦皋,早年很穷,漫游到剑门关外时,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相国张延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但不久相国就看不上他了,而且越来越厌恶得表露无遗。韦皋闷闷不乐,觉得自己很不得志,经常在幕府和宾客朋友一起出游,并表明自己的不满。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