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虎侍亲

作者:紫悦
font print 人气: 779
【字号】    
   标签: tags:

山西赵城有个七十岁的孤苦老妪,只有一子陪伴身侧。一天进山砍柴,被老虎给吃了。老妪悲痛欲绝,于是到县宰面前号哭涕泣,具状“告老虎”。县宰笑说:“老虎能用官署的刑法制裁吗?”老妪听了愈加嚎啕不止,谁都劝不住。

县宰火了怒骂她,她也不怕。又可怜她老迈无依,不忍施加扰乱公堂的“堂威”,于是,口头敷衍她、哄她,佯装答应为她捕虎。

可这老妪并不离去,仍然跪伏不起,非得等县宰发出“捕虎公文”方肯罢休。县宰无奈就问堂下诸役,谁有这个本事。

有个名叫李能的衙役,平日闲来没事,总爱喝得醉醺醺的,一听召唤赶紧步履蹒跚的进来,也没听清原委就说自己能行,起身接下公文走了。老妪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李能宿醉醒来之后,听其他同事取笑,才搞清楚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悔恨不已。心里琢磨着,县太爷想出这招儿,也不过是哄骗老人,免除她死缠不放而已,没啥了不起!因此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隔了几天,就拿着公文销差去了。

县太爷一看缴的是白卷怒道:“你说能行,咋反悔?”李能哑子吃黄莲、百口莫辩,窘迫之下灵机一动,申请公文征召所有猎户帮忙,县宰答应了。李能聚集了许多猎户,日夜在山谷守候,希望能逮个一只半只的老虎,好回去交差。

这样过了月余仍一无所获,这期间因交不了差廷杖数百,屁股几乎快被打烂了,身心所受的委屈冤苦,又无处控诉。于是跑到东郭岳庙向“东岳大帝”跪而祝之,失声痛哭。

不久,忽见外头出现一只老虎,李能正错愕间,怕自己被吃吓得不行。可这老虎啥也不理会,竟直直的蹲立在庙门中。

李能默默的对它祝祷着:“如果吃了老妪儿子的是你,那你就俯首贴耳的听我捆绑。”于是拿出刑具铐住虎脖子,老虎真的乖乖的任由李能摆布,任由他牵回县府衙门。

县宰升堂审问:“老妪儿子被你吃啦?”老虎点头颔首。县太爷又道:“杀人者死,古之定律!况且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而你把他杀了,如今她风烛残年、体衰力竭何以为生?倘若你能当她干儿子尽心侍奉,我就赦免你的罪行。”老虎再次点头应允。

于是,解了刑具让老虎走了。可这老妪怨气冲天,认为这县太爷妇人之仁,没杀虎为子偿命有欠公允。

次日,天将破晓之际,老妪开门一看,门口有只死鹿血迹斑斑。老妪就把鹿肉肢解、鹿皮剥下,拿到市集贩卖出售,得钱过日子,如此这般的就习以为常。

有时这“义子”还会衔来金帛丢弃在老妪家的庭院中。老太婆家慢慢的有了些积蓄,她心中窃喜,这干儿子的孝心与奉养,真的胜过故去的儿子,认为它堪称“德虎”。老虎来时就在屋檐下悄悄俯卧,整日不离,人畜相安,没啥猜忌。

几年之后,老妪无疾而终,干儿子奔来堂中穿行、吼叫不止,十分伤心。老妇平日积攒的钱足够办丧事了,于是邻里乡亲共同埋葬她。

坟墓刚修筑好,这“虎儿子”骤然间奔窜而来,吓得宾客尽逃。老虎直接到坟塚前,虎吼咆哮、嗥鸣雷动,过了好大一会儿方才离去,从此不再出现。当地人立“义虎祠”于东郊,至今犹存。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人汪道鼎述说:华亭县韩漱山,富而好礼,见义必为,乡里都称他是大善人。相传他家族致富的缘由,有一段足以讽人劝世的...
  • 清代绿营兵军中就有游击将军一职,秩从三品,位次参将。这位吕姓游击将军是山东人,相貌魁梧,只是缺了左耳.........
  • 或许在众目睽睽之下,很多人会没有贪念,或者至少会被抑制;但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能做到不欺心最是难能可贵。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