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注定的钱财

作者:李如心
font print 人气: 2121
【字号】    
   标签: tags: ,

山东邹平县的张华东公,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去祭拜南岳。走到半路时,眼看就要天黑了,便准备在附近的驿亭住一晚。可是领队的士兵告诉张公:“听说这个驿亭常有怪事发生,如果在这过夜可能会遇到麻烦。”

张公不怕,嗤之以鼻。到了半夜,他整齐穿戴官服,握剑正坐屋内。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从门外走进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叟,一身赤黑色的穿着。张公觉得很奇怪,问他是谁。

老叟跪在地上叩头说:“我是此地监守府库财银的‘库官’,为大人典藏金银已有一段时日了。今夜幸逢您大驾光临,请立即盘点取走,下官也好借此放下这重责大任了!”

“我库存银两有多少?”张公问他。

“二万三千五百两黄金。”老叟回答。

张公想到自己还要去南岳祭拜,一路带这么多黄金,危险又不方便,不如返回时再来点收。于是和老叟相约回程再取,老叟唯唯诺诺答应后,随即退下不见。

张公到了南岳替皇上拜祭天地、山神,劳苦功高,获得了很多赏赐馈赠。等到一行人马再回到驿亭住宿时,这老叟又现身拜谒。张公问他原先库存的财物,打算点收取回,老叟却回答他:“那笔黄金已经拨发到辽东,当兵饷发放了。”

张公大惑不解,这老叟说话怎么前后不一致?前些日子才说那库银是我的,怎么现在又拨到辽东当军饷了?

张公追究原因,老叟回答:“人生在世的福禄、寿命,皆有天定的额数,丝毫不能增加、减少或改动!大人南岳此行,所获得的朝廷馈赠,就是您命中应得之数,现在您已经得到了,还要多求什么呢?”说完掉头就走。

于是,张华东仔细核对自己此行所获,总计结果与库官所言的库数:二万三千五百两黄金,分文不差。于是感慨人的一生该有多少财物,皆是命定,不能贪求。@*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宰相宋璟的孙子宋沇对音律学很有造诣,唐德宗贞元年间,宋沇进献乐书二卷,唐德宗读后十分赞赏,又得知宋沇即是宋璟的孙子,于是诏见宋沇进宫。德宗与宋沇两人对面而坐,谈论音律谈得非常高兴。
  • 几头馿被圈养在围栏里,怎么也出不来。可是有一头馿竟然用嘴将栏杆搬开,很从容地出来了。
  • 古人都很重视誓言,所以丈夫听接生婆发了这样的毒誓,就不再怀疑她了,反而怀疑.....
  • 古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对于一句交托的话,能做到终身不忘,而真正成为良知、正义、感恩的人。践约守信是诚实做人的核心,是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要求,是对自己良心的忠诚和对他人的负责。
  • 前面两章,孔子分别讲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和“君子不器”。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请注意,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