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然植物的教室──台北植物园

文╱叶伦会
台北植物园
台北植物园是认识自然植物的教室。( Foxy Who \(^∀^)//维基百科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16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0年06月05日讯】台北植物园位于台北市南海路53号,占地约8.2公顷,成立于1921年,很少人注意她的大门设在博爱路口,也鲜少有人知道,位于博爱路口,台湾省林业试验所台北植物园是于右任的墨宝。

1895年,台湾总督府殖产课为了解台湾树木性质及配合造林需要,找了5公顷的土地成立苗圃。

1900年,购入小南门外龙匣口庄农地12,953坪,进行整地及树苗移植,除苗圃设施外,设置母树园、果树园及花卉园,从事育苗并进行苗木栽培试验,始称“台北苗圃”,低洼处挖掘为池沼,分别自台湾或日本采运母树种植于园内,并插名牌,做为植物教育之用。其位置大概是现在的植物名人园、植物分类园区、双子叶植物区、林业试验所行政大楼一带。

1921年,中央研究所成立,接管林业试验场,台北苗圃改名台北植物园,除继续培育热带植物,熟悉南洋各种植物与生态环境外,派员前往欧、美、澳、非洲及东南亚一带收集树种,运回培育。1930年左右,园内栽种1,120种植物,泰半为国外引进者,提供学术及自然科学教育用。该园有大王椰子、亚历山大椰子等棕榈科非台湾原生的树木,如果仔细观赏这些近百年的大王椰子,或许可以在部分树干上看到二次世界大战飞机扫射遗留的炮弹痕迹。

1933年,因兴建台北公会堂的需要,将原址的钦差行台厅舍一部分移筑至台北植物园,另一部分移至圆山动物园。1949年,台湾省立林业试验所改为台湾省农林厅林业试验所。1999年,台湾省农林厅林业试验所改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

台北植物园搜集植物完整的纪录,提供陆域、水域生态展示空间,搜集野地及世界各地的植物,供从事科学研究、保育、展示、教育暨休息之用,让植物园成为认识自然植物的教室。此外,林业试验所藉由解说系统,将生物界最真的知识及最美的画面提供给游园民众。游客可以浏览各类植物区,赏荷花又赏鸟,既休闲又可认识独特的动植物生态,是市民假日休憩散心好所在。

台北植物园
台北植物园被认为是台北市鸟类最密集的区域。图为栖息园内的夜鹭。( Taiwankengo /维基百科提供)

二次大战期间,台北植物园区树木枯损殆尽。光复后,林业试验所将该园重新整理,引种新树种,使得植物种类超过以往盛况,目前约有2,000种。因为生态丰富,动物进去后就舍不得离开,尤其是鸟类,一年四季的鸟种各异,被认为是台北市鸟类最密集的区域,屡屡让我们看到罕见的新鸟种,至少哪种鸟有趣?哪种受到青睐?看哪儿聚集大炮型摄影机多,大概不会让您失望。麻雀、白头翁、绿绣眼是优势鸟种。

台北植物园有两座古迹,分别是钦差行台和台北植物园腊叶馆。钦差行台以前叫布政使司文物馆,是闽南式建筑,红瓦燕尾屋顶,造型古色古香,被指定为国定古迹;1924年设立的林业部腊叶标本馆,即台北植物园腊叶馆是市定古迹。

台北植物园依植物分类系统与习性分区,以不同的主题呈现,设解说牌介绍琳琅满目的奇花异卉,如荷花池、十二生肖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多肉植物区、蕨类植物区、诗经植物区、民俗植物区、棕榈科区、双子科植物区、植物名人园……等不同的植物生态园区。

植物分类园区内有一座圆拱屋顶白色建筑,是仿纽约植物园栽培植物花卉的温室。以繁花异木及荷花池最有名,也最引人注目,雅致古典的古式凉亭,周边尽是绿意和诗意。木栈步道穿越双子叶植物区,两旁是黄金雨树阿勃勒,空气清新,鸟叫虫鸣。

漫步在台北植物园,想到对面建中学生游园是不是有股:“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台北植物园水域面积辽阔,约占全园面积1/7,是台北市公园里的少数湿地,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育地。其它大小不一的水塘,具有调节温度的功能。荷花池是台北植物园水域面积最大者,是台北植物园的精神象征,提供摄影、写生、赏鸟、观赏水生动、植物……等。好摄之徒常把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百态变成永远的回忆。

莲花又称荷花,古称芙蓉或菡萏。荷花池旁有睡莲池,贴在水面是睡莲,叶子伸出水面的是莲花。冰清玉洁不染尘,为荷花赢得“水中女神”的美誉。睡莲池即便睡莲初绽多稀疏,但两花竞相绽放,交相辉映,美丽得叫人舍不得离开。叶子飘浮在水面上的是睡莲(香水莲),花朵挺出水面上,花瓣倒映池面,散发浓郁的香气。姿态优雅的蜻蜓告诉我们,这儿未经农药污染。

台北植物园内有铜像,而且是法国人,屡屡引来注意。佛里和早田文藏是最早建立台湾植物分类标准和制度者。佛里是法国传教士、1874年起在日本传教,利用余暇观察、记录日本的植物,经由整理、统计、分类成为植物采集家;1903年来台湾探险和采集植物,发现许多植物新物种,国立台湾大学植物馆保留有数百份,是研究东亚和东北亚植物重要的资料,1915年7月4日在台湾过世,被认为台湾植物研究的先驱,2017年,行政院农委会在台北植物园为这位法国人佛里设立铜像,早田文藏纪念碑。

语云:“千年土地百人主”。似乎在告诉我们,物换星移的快速。台北植物园2021年就一百岁了,随着植物和动物数量的增加,有越来越旺的趋势,在于维护公益性质和形象。期盼,每位游园的朋友也获得相同的启发。@

责任编辑:王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农委会表示,台北植物园2013年假日主题导览活动开跑,将以“植物分类大观园”为主轴,每月推出不同主题让民众了解植物。
  • 每个星期一是成衣市场的固定批发日,来自各地的小贩带着超级大袋子,穿梭在各家商店中,比较衣服品质的好、坏,价钱也在你来我往的喊价中降至合宜价位。
  • 1760年,郭锡瑠引新店溪河水建瑠公圳,灌溉台北盆地一千两百多甲土地。最初,一年两次收熟的稻子,利用太阳晒干后予以保存,晒稻谷的地方叫稻埕,稻埕有大、有小,约定俗成地将其命名为大稻埕。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也缔造了一项影史上最吊诡的纪录,那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深度其实大不相同。”电影散场后,尾随一群观众默默离开戏院,我其实很想拦住他们、大声告诉他们我看到的电影内容,包括那些电影中已经说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或没时间说出来的故事。
  • 《奥本海默》这部电影还缔造了一项影史上最吊诡的纪录,那就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每一个人看到的内容深度其实大不相同。”电影散场后,尾随一群观众默默离开戏院,我其实很想拦住他们、大声告诉他们我看到的电影内容,包括那些电影中已经说出来的,还有那些没有、或没时间说出来的故事。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