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遭污名他却不辩解 到底是为了什么?

作者:怀忍忍
作阴德却遭受污名还能不加以辩解,这样的人就真是难能可贵了!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758
【字号】    
   标签: tags: ,

在世上行善的人不算少见,其中默默行善不张扬的阴德之行就少了,而有些人他们广施阴功(阴德)却遭受污名还能不加以辩解,这样的人就真是难能可贵了!上天看到了这样的人能不爱护吗!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魏廉访(按察使)的父亲,乐善好施,医术高明,而且仁心仁术,名声远传。凡是来求医的,不论贫富,他都尽心尽力为人疗治,不索谢礼。对那些赤贫的人家,他除了赠药,还会赠送他们一笔钱帮助他们。

有乡野农民来城里找他就医的,他必定先给人吃碗粥或吃块饼,等到对方吃完才开始诊脉。有人问他为什么对乡下病人这般周到?他说:“打老远来,又饿肚子,血脉一定紊乱。所以我先给他吃点东西,一面让他得到休息,这样脉才会恢复正常,诊脉才能准确无误。我岂是喜欢行善事,我只是图个医术高明的名声罢了。”往往魏翁都是如此这般的托辞行善。

有一次,有某家人延请他出诊,他前往了。魏翁离开后,病人枕畔有十两银子不翼而飞。病人的儿子怀疑魏翁顺手牵羊,但是不敢问,就跟他人说了。有人教他到魏翁家门口执香跪拜,于是他依言速速前往魏翁家大门口。

魏翁见到他执香跪在门前感到很惊讶,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他回答:“有一件事不明白想请问,但恐怕长者您见怪,不敢言。”
魏翁说:“尽管说,我不会怪你。”对方于是把事情说出来。

魏翁把他请入密室,对他说:“的确有这件事。刚才有急需暂时拿走了银子,原本想等明日复诊时,再私下原璧归赵。现在你既然问了,可以立即取回,愿你勿为外人道!”于是魏翁取出十两银子交给对方。

当这个人执香来到魏翁家门口时,看见的邻人都说魏翁一向谨言慎行,自我要求甚严,不应该以秽行诬赖长者啊!等到这个人取了银子归去,则都改口叹道:“人心不可测啊!都坏到如此地步了!”一时风言风语此起彼落,诽谤之声沸沸扬扬。

一时谗言风起云涌。(示意图) (Pixabay)

魏翁听闻之后,毫不在意,坦然自若不为所动。不久,那病人痊愈了,整理清洁床帐的时候,在床褥下发现了银子,这时他极为惊悔地说:“失物原来一直没丢啊!我们奈何陷长者于不义?要赶快过去当众归还银子,不要让魏翁久受不白之冤。”

于是,父子一起来到魏翁门前,执香而跪。魏翁见到他们笑问道:“今天你们又为何而来呢?”
那儿子惭愧地说:“以前以为丢失的银子还在屋里,怀疑误会了长者您,罪该当死。今天我们来缴还公所赐的银子。小子无知,任您捶打处置。”

魏翁笑着扶起他们说:“没关系,不要介意。”

其子难以启口地说道:“前日说的谗言得罪长者,某惭愧无地自容,现在承蒙您宽洪大量原谅了某,想冒昧请问您何以甘受污名却不说句话呢?”

魏翁笑着说道:“尊翁与我同门,一向知道他勤俭惜财。那时正在病中的他如果听到丢失了十两银子,病况一定会加剧,甚至一病不起。因此我宁受污名,让尊翁知道失物复得,转哀戚为喜悦,病自然痊愈了!”

父子俩听了魏翁的回答又长跪磕头,其父说道:“感君厚德,不惜遭受污名来救活我的命,愿来世做犬做马以报大恩大德。”魏翁于是延请父子俩入室,款待他们喝酒,尽欢而散。

那一天围观的人围成一堵墙,众人都说:“长者的作为,诚然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猜测到的呀!”于是“魏善人”之名远近知名。

后来,他的儿子自进士起家,官至三品,做了某省的按察使,职掌司法。魏公年高八十,屡受封诰;孙子辈也多贵显。《汉书.丙吉传》云:“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子孙。”上天福报善人,天道证验不爽啊!@*#

资料来源:《坐花志果 : 下卷一》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谈中华文化不可能不谈孔子。要想找到中华文化的本源,当然更少不了孔学的核心——那个被孔子称作为“道”的东西……
  • “义理人情”与礼法在日本社会具有约定俗成、世代传承、相对不变等特点,其背后的定海神针,是道德、信仰。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造成1.8万人罹难,40万人受灾。在灾难面前日本人的沉着冷静,井然有序,并相互鼓励、帮助,正是被深植于日本人精神中的礼法之自然表现。
  • 七月中元的祭祀表现了人间与神佛沟通、与灵界鬼魂沟通的精神仪式与多元文化的内涵。然而其中显现的核心精神和一般想像的“鬼节”,又有什么不同呢?来看看佛教的盂兰盆节和道教的中元节起源,即可分明。
  • 各城各邑各地方都有守护地方、翦凶除恶的守护神——“城隍”。民间百姓和官吏都很尊敬这位地方守护神,尊称“城隍爷”。城隍爷是怎么选出来的?哪些人可以当上城隍爷呢?听过城隍的考试吗?蒲松龄《聊斋志异》有“考城隍”的故事;清代名人袁枚的后身也成了城隍。
  • 大陆知名歌手刀郎的《罗刹海市》一曲激起千层浪,歌中有许多谐音、隐喻的文学表现,“那马户不知道它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它是一只鸡,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到底影射了什么人类的问题?
  • 有人认为“劫数”天定,是命运中注定的灾难,人为无法改变。不过我们想深究的是,若“劫数”是天定,那么上天又是依据什么来定呢?后天能否改变呢?
  • 传说中的地狱真的有十八层吗?人到底犯了什么罪会受到这些惩罚?我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个下场呢?
  • 大禹说喝了美酒之后说:“后世必然会有因酒而亡国之君”而拒绝酒师,齐桓公夜半大快朵颐之后,一睡到天亮还不醒,之后说道:“后世必有因美味而亡国的啊!”何以齐桓公还是没能逃出这个预示的宿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