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岫渔村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4日讯】
宋 高克明
松岫渔村 册
绢 浅设色
24.2 x 25.8公分

 此幅画江村小景,两阜之间,跨以木桥,其下溪流湍急,仿佛有声。桥上一人低头沉吟,步向山村,童子抱琴随于后。小径逶迤转至山背,衍成长堤,坡岸小舟如蚁。山顶路侧,茅屋两间,高悬酒旗。前后两阜有大树五株,间以秃枝杂木,茅屋背衬丛树,其后高起数峰,前一峰峰顶丛木林立,远山愈远愈小愈淡,若有蒸岚迷雾,描写出江南晚春日暮的景象。

  虽是小幅作品,却有辽阔深远之势,山石、木桥、树干用笔沉稳,皴石则稍快,兼用侧笔斜擦。渲染亦十分精巧,细看天空余白处,还染了一层淡墨,远山先以淡墨勾轮廓,再渍以汁绿,屋树背后及远山间,直接染出峰头。构图是典型的边角式,实景只占全幅之半,从远山树梢到堤岸,正好成一斜线。类似的构图与画法,在本次展览中夏圭的“观瀑图”(图版29)及无款的“远水扬帆”(图版25)也可见到。如“观瀑图”有清晰的前景和中景,远山以云气间隔,营造深而远的空间,此图稍加改变,重心仍在中景,且同样以树林围笼村舍,但以迂曲的小径和矮树,使景物显得更远,而靠近背后远山。两图的远渚、小舟,和水流、溪石的画法也有共同处。“远水扬帆”中景同样有前后树群和茅亭构成的图式,草径上的高士和抱琴的童子,也与“松岫渔村”的人物相似。这三幅画都显示出十二世纪,南宋画院流行的马夏风格,旧题归于北宋真宗、仁宗时院画家高克明(活动于公元11世纪前半)(注),并不妥当。

(何传馨)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