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瓜实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8日讯】
宋 作者不详
草虫瓜实 册
绢 设色
23.5 x 24.8公分

  秋熟的季节,一枚浓绿的南瓜,懒洋洋地躺在地上。熟透的它,终于忍不住“啪”的一声,把肚皮给撑破了。甜熟的香气随风飘散了开来,就连附近的“纺织娘”-“螽斯”,也不禁闻香而来探个究竟。

  传统中国农业社会,人心趋吉,人们大多殷切地期望子孙满堂,繁衍不绝。这幅生动有趣的“草虫瓜实”图,就是一幅多子多孙意涵的吉祥画。早在春秋时代,《诗经》中就因瓜田里遍布着大瓜、小瓜,彼此又有瓜蔓相连,以“瓜瓞绵绵”来代表子孙绵延、越来越繁盛。同时诗经也常因螽斯能生多子、彼此不妒忌、和睦相处,来比喻子孙众多的有德妇人。因此后人就以“螽斯之征”、“螽斯衍庆”等,来祝颂别人子孙众多了。

  这幅带有吉祥寓意的宋人“瓜实草虫图”,构图虽然简单,但用笔精细,线条有力,赋色也充满了变化的趣味。无论是瓜实、瓜叶、瓜须、或是瓜叶上的螽斯,都有着细腻的刻画。宋代画家讲求写生,草虫入画,既能表现天地造化万物之奇,又能托寓吉祥,是体现宋画精微及丰富文化内涵的好题材。

摘得秋瓜一枚,横置地上,瓜熟透,头部已裂开。瓜皮用老绿渍染,瓜棱填以赭黄,裂罅中则以石绿淡淡匀染,瓜叶边缘已枯残,亦用赭黄渍染,脆裂之状,如弹指即破。极尽形容之妙,的是一流高手。络纬、瓜叶、瓜须、钩筋之用笔,圆润细劲之甚,它处少见。绢已破裂,略有补笔。团扇构图,瓜置中央,瓜上置一叶,占据大部分画面,唯利用右侧上方,点一络纬作啮叶之状,打破此呆板布局。从画科论,本幅归草虫一门。

  宋人讲求写生,奠基于深刻观察,“草虫瓜实”画来,如置物于眼前,宋罗大经(生卒年不详)《鹤林玉露》记有一例。“曾云巢(生卒年不详)无疑工画草虫,年迈俞精。余尝问其有所传乎?无疑笑曰:‘是岂有法可传哉!某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烦,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得其天,方其落笔之际,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此与造化生物之机缄,盖无以异,岂有可传之法哉!’”(注1)如是画家学习的方法。宋李澄叟(生卒年不详)也说:“……夫画花竹翎毛者,正当浸润笼养飞放之徒。叫虫,问养叫虫者;斗虫,问养斗虫者;或棚头之人求之。……”(注2)大有孔子所谓“请学为稼,吾不如老农”之说(《论语.子路》)。

  草虫为画,世以北宋僧居宁(生卒年不详)为首,称“毗陵画派”,传世无僧居宁画,其画风如日本知恩院藏“于子明莲花图”是毗陵一派画风。(注3)

  国人用具体事物,来祈求取“吉祥”的观念,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文饰,汉代起更大为流行,汉瓦当上有“大吉羊”,就是“大吉祥”,就以羊为祥。吉祥的祈求,无非是驱灾、纳福、喜庆。手法上常采取象征的意义,由于理性的关连,使用一种人人得见的图像、符号。这些文饰,或许来自远古的神话,从无意识象征到有意识象征;有的来自历史上有根据的史实,如《诗经》对动物花卉的赋比兴;有的来自民间习俗,成为约定俗成的信念,如牡丹之富贵,自唐朝以来就遍布人间。画上有络纬一只,草虫画中的“吉祥”题材,最常见者是螽斯,络纬是螽斯科的一种。案《诗经.周南》赞美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比喻子孙繁荣,盖螽斯不妒忌,如同有德妇人,生多子是以祝人子孙众多,用螽斯衍庆。又《诗经.大雅》“绵绵瓜瓞”,大者为瓜,小者为瓞,瓜蔓的末端不断的再生瓜。瓜果多子,瓜叶瓜须绵延,所谓瓜瓞绵绵也。这也是农业社会祝福多子多孙的象征。本幅为一吉祥题意作品。

(王耀庭)

注1: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第八六五册,页11下-12上。

注2:李澄叟,〈山水诀〉“泛说”条,收录于杨家骆主编,《艺术丛编》(台北:世界书局,1967),第一集第十册,页54。

注3:见户田祯佑,〈花鸟画江南的〉,收于户田祯佑.小川裕充合编,《中国花鸟画日本—花鸟画之世界》(东京:学习研究社,1983),页113。

文见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书画册页名品特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5),页299—300。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