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 天真烂漫是我师——苏东坡(一)

明训
font print 人气: 146
【字号】    
   标签: tags:

天真烂漫是我师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国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入古出新,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并被尊为四家之首;他的文章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也擅长绘画,其花鸟画开文人画之先躯,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

这位“五绝”文毫对于烹调、酿酒、尤其是茶道都有浓厚的兴趣与独到的研究,也留下许多传奇趣闻。有一回东坡与几位好友相约品茗,清茶三杯搜枯肠,众人文思泉涌,于是吟诗作对,舞文弄墨。茶香墨浓之际与座者之一司马光便问东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 ” 原来司马光知道东坡书艺茶道均精通,有意开个玩笑调侃他。没想到东坡轻轻松松就解了这道难题,他搁下笔,啜了口茶,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 众人无不佩服他才思敏捷而且胸壑高尚。

东坡同时也是修道炼丹、参禅学佛的修炼人。他与佛印禅师“磬(庆)有鱼(余)”与“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东”等趣闻轶事,篇篇耐人寻味,每次看都令人会心一笑。其实可别看他们幽默机智,谈笑风生,作为修炼人,东坡其实是注重心灵自律的,他曾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东坡修炼到怎样的层次,吾人不得知,可以想见的是,东坡被佛印“一屁打过江”后应会更精进,更注重心性层次的提升。

东坡的天才是多面性的,他的生活丰富而多采多姿,他一方面气度恢宏、光明磊落,另一方面他又天真烂漫、诙谐风趣,他鲜明多样的形象也伴随着“苏诗、“苏文”、“苏字”、“苏词”、“苏画”,甚至“东坡鱼”,“东坡肉”,千年来一直存于每位被他深深吸引的读者心中。@

参考资料:
(1) 林语堂 (1987) 《苏东坡传》 台北: 远景出版事业公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话说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常感叹无人可以共论书艺,于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荐了一位年仅三十六岁的后起之秀,这位年轻书家即是褚遂良。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