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情

故乡的一把泥土

默耕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

故乡,是人的落根处,不论花、叶飘的多高、多远,总有一天要落叶归根

风华的不再,岁月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长笼式的篱笆团围着老厝的外庭(大程),烟草蔓长,地不复见,冬日的雨后,再回故居,那一股散发出的泥土芳香,依然令人怡然自得。

故乡,是人的落根处,不论花、叶飘的多高、多远,总有一天要落叶归根;正如蒲公英一样,身会游历四处,可能远走为事业打拼、为营造一个圆满的家庭、为实现一个“异想天开”的理想,离乡过于千百里,却迟迟忘不了故乡土地的呼唤、人情的温暖,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油然而升。

走过他乡,踏在异国的土地上,如诗如画的风景优美至极,看在眼底,却未能感同身受,埋藏在心中的落寞之情呼之欲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冬雨也转化成冬雪,一股“低气压”盘据在心中,挥之不去。来到这个国度已有一百多个日子,回想当初自己就像小飞侠一样,不顾一切地“投奔”到这里求学,那时想像中的美好,已慢慢被琢磨怠尽。

朋友说我是一个“念旧”的人,对故乡的情怀深植心中,别人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我说:“故乡的泥土特别芬芳”,还没来到这里之前,对“洋”字辈的事物就颇为不感兴趣,看到年轻人抽洋烟,父老长辈常说:抽“长寿”的比较习惯;看到年轻人喝洋酒,他们说还是“台湾绍兴酒”较甘醇,他们少于接收外来讯息对流行有着不同的解读,从小就在这样的耳儒目染当中学习、长成,根深柢固由此而生。

拿起临行之前盛装的一瓶泥土,在低温的侵袭之下,里面的水分早已干涸,结块的土壤在瓶面反光的映射之下,显得特别耀眼,我被深深地吸引在其中,赫然间,我看到有人在泥土上栽种着莱豆(皇帝豆),阿福伯家的小黑在田梗间来回地穿梭着;瞬间画面又转到家中的庭院里,矮牵牛花从泥土中蹦出,壶菊也不甘示弱地争艳着,有一个背影在那儿浇水,那个人正是五叔公,瘦弱的身体,黝黑的皮肤,五十多年来下田耕种如一日,他,正是农民辛勤的象征。

凝神了好一阵子,才能瓶中的幻影跳脱出来,远从台湾来到奥克拉荷马市的土壤,唤醒了百天前的记忆;外面的冰天雪地,泥土被覆盖住了,这把故乡来的泥土显得特别珍贵,我被上大衣,走到外面,将瓶中的泥土洒在外面的花圃里,这里是我暂时的家,花圃中放着故乡的泥土,就如身处于故乡的气息当中,这一刻,四周好似与我很亲近。

“人亲土亲”,生根的地方让人特别动情,望着花圃中的“故乡土”,有一股暖流正在我心中鼓励波涛,慢慢地涌到脸颊,很像在提醒我:不要忘记故乡的温暖,终有一点要再回去拾起一把故乡的泥土。(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 我要写篇短文纪念我刚过世的朋友,林建兴。林大哥生前写道:“人一走,茶就凉,属自然规律;人还在,茶就凉,为世态炎凉。”我喜欢喝茶,虽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凉了,余韵袅袅,还是会让人回味无穷。
  • 什么是四联体格式(tetractys)呢?“四联体格式”是现代英国诗人雷‧斯特宾(Ray Stebbing)发明的一种诗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个音节组成。
  •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多年以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我的父亲已经老得 像一个影子
  • 刚开始,经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口水都会流出来。慢慢等他大一点,他会拉着我的手,自己走几步。再大起来,他就喊着广告词,变换着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着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们欣赏龙山路华灯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赏着我们这一对母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