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直觉与感觉的哲学思维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78
【字号】    
   标签: tags:

跟着感觉走,请抓住我的手…,这是以前民歌手苏芮的名歌曲【跟着感觉走】的部分词句,而这也是我们需要转化心灵,改变态度,从中学习到生活智慧的形而上感觉。

感觉与直觉似乎有些契合处,可在我的认知里,感觉好像较为表相、混沌不明的,像化合物一般,这里头有纯粹的元素在里面,可是就无法达到纯物质;直觉不然,它像是纯粹的、天然的、心灵感应脑神经纤维下的纯元素,浑然天成的在一瞬间灵遇灵通,是形而上的精神感应吧!

一切的直觉都属于智慧而非仅是感觉的思维。一切不朽的思想和真正的艺术品、科学哲思等,受其生命的火花产生出来的过程,也是在于直觉的理解之中。

谈到直觉,它是在没有实际资料可以利用时,只凭直觉的经验即决定自己的行动;它是感性多于理性的成分,对事物的判断缺乏理性,与感觉同样被视为非理性功能。关于世界的完整图像,不能缺少时间这一范畴,直觉便是在时间这一范畴上对世界的把握。即人们通常讲的预感。

荣格谈到:“直觉功能使你看见实际上还看不见的东西,你事实上做不到,但直觉能力能够做到,你也信任它。”直觉是一种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用到的功能,但你若在非洲中部,你计算不出绕过树丛时会否碰上犀牛,然而你有一种预感,这种预感说不定会救你的命。”

荣格还谈到:“我认为直觉是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并不是在感官的支配下精确动作的,它通过潜意识而起作用。”他同时说:“我不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

谈到荣格的直觉,联想到叔本华的直观,叔本华谈到:“一切的直观都属于智慧而非仅是感觉的东西。”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以为重要的事—例如洗碗、打扫清洁、家庭琐事、清理庭院、短程目标、电视节目、煮饭、工作或任何例行公事等等,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延迟一下。但是只有感觉是无法延迟的。感觉是当下、瞬间、立即发生的。

当感觉出现时,当感觉对了,你只有两种选择—你可以立刻面对处理,或是不予理会,留下一个可怕的后遗症。如果你以用爱与关怀的心境面对自己的感觉,你会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中也加入爱与温柔的要素。否则你会榨干自己,让自己更远离心爱的人。

这其实是破坏两人关系最重的一个因素,而决定权完全在你—看你是要选择感觉第一,还是事情第一。

  当有一位小男孩,父亲碰到一些小事—东西打坏、车子的凹痕、家俱上的刮痕等等,他总会说一句话:“放轻松,任何东西都可以取代,只有人不能。”直到长大成人,这位男孩还记得这个童年时代所获得的讯息。男孩感激他爱心的话语。他让男孩知道自己比那些东西都还要重要。

后来男孩长大了,在家中如果有什么东西坏掉或出状况时,也会尽量保持这样的态度。虽然还是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但已经尽量可能地将家人的感觉放在第一位了。

  我发现将感觉第一的观念放在心中绝对有帮助。当你能这么做时,你不会再为维护感情花很多时间,而你的家务事仍然可以整理得漂漂亮亮的。这个简单的策略能将你的家庭带入充满爱与分享的世界。

一个小小的感觉,跟着感觉走,美满家庭就此产生。

这里我想由叔本华的话里:“一切的直观都属于智慧而非仅是感觉的东西。”以及上述的生活实例中,推论出:

感觉是心灵的表相,直觉(观)是孤独灵魂的“崇高内涵”;感觉是精神的外表,直觉(观)是精神的“精思入神”。

伟大的天才创造者都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他们尤其受精神状态的影响,而当他出现高亢但很难坚持下去的精神状态时,正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这不仅是一种形成形而上智慧的过渡时期,也是叔本华直观的一种显现。

天才的灵感保持一贯的一丝不茍的完美与孤立。“古塔的最高之点,有勇者气魄之心。”歌德这首优美诗句,就是由这直观与智慧在瞬间的感触下因运而生。

心灵的感触激发出灵感,就是体悟在直观这世界时的出发点。“梦即诗,意识即散文。”天才的直观是非理性的智慧与感触的融合体,超越真实面貌的情境中,如梦如诗,却能在梦的诗境中找到意识的散文灵感,与大自然浑然天成。

直观的智慧灵感显现仰赖意志的达成,也唯有如此,才给了天才直观智慧价值,以及理解形成智慧的灵感现象的那把钥匙,作为和行动、热诚,以及迈向美好愿景的内在动力。

直观需要灵感,需求智慧,更需要悟性的体悟。直观的灵感是瞬间呈现、稍纵即逝,这中间如果没有深入问题核心,从问题核心中激荡出新的智慧灵感火花,可能下一次再集中思维出的时间会延后许久,悟性的体悟便成了直观与智慧灵感的润滑剂,让永恒的智慧灵感藉由悟性的体悟,唤化成智慧美感的“菩提道”。

菩提是智慧的象征,道乃世上第一等的形而上思维,这才符合天才直观的完美结果。

好一个“菩提道”,与我一直提倡的“塑造极佳的美好愿景。”似乎在形而上思维已经合而为一,与古人所谓:“天人合一”也相契合。

没错,这才是东西方形而上的哲学思维融合后,天才的直观的完美显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只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么,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
  • 我听过一则故事,这是一个记者接近两名工人的故事。记者问第一位工人:“你在做什么?”他的回答抱怨自己根本等于是一个奴隶,一个工资超低的砌砖工,浪费生命堆砌一块又一块的砖块。

  • 我们常不满足我们的现况,一直在追求无穷尽的虚拟幸福,去说服自己“总有一天”会比今天更好,不幸的是,告诉我们期待未来的相同心理机制只会一再重复,结果“总有一天”从未真正到来。
  • 密西根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无形的财富比有形的财富更重要。专家教授说:“快乐并不是拥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经拥有的。”跟金钱一样,年龄、性别、种族和教育都不是快乐幸福的关键。
  • 有一种保险杆贴纸已经问世一段时间了。全世界都看得到贴了这种贴纸的汽车。它说:“练习毫无目的的善行以及无意义的美行。”我发现到,将自己的优点写下来,贴在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这些优点的贴纸将越来越多,最后会形成像棵大树一样的“优点成长树”!
  • 证明自己有很强的能力是一个危险的陷阱。它需要大量的精力,不断指出自己的成就、吹嘘或是说服别人你的价值。吹嘘会稀释你从成就中得到的美好感觉,或是你引以为傲的事情。更糟的是,你越尝试证明自己,他人就越会回避你,在你背后谈论你需要吹嘘的不安,甚至会憎恶你。

  •   “心念学”是一套超越情商理论的学问。比起“情商”来说,心念更接近成功的核心,也更全面把握成功的整体,因为成功主要依靠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不只是一种对情感的把握。心念学也是超越“心理学”的学问。因为一个人要内在有力量,并不是仅仅懂得“理”就足够,他还特别需要体验,更要实践。这样,外在“理”才会变成内在的“力量”。
  • 我们发现已自成一格、名闻遐迩的师傅,不论是从事何种餐饮,竟都有其共通的特色,工作态度都是严谨到一丝不苟的地步,他们是用全副精神在煮面、捏寿司,对这一碗几分钟就吃完的面,一口就下肚的寿司,其用心专注的程度就如艺术家在从事一件艺术品,对学徒的要求也是如此,一丝细节都不马虎放过。
  • “心念”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心里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感觉、每一个信念,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们生老病死的过程。
  • 生命长短有限,你无法控制,但“生命宽度”无限,你可掌握。天气阴晴有别,你无法控制,但“心情”你可改变。容貌美丑天生,你无法改变,但“笑容”你可随时出现。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能掌握自己心念思想的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