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养肝丸之父李深浦》

齐天
font print 人气: 6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5日讯】

前言
李深浦在台湾为知名中医,专长为医治肝病,他在去年出版自己如何学习中医,至开设公司、制造肝药;文末附上肝病简介与察觉方法。

内文简介
李深浦为一名农家小孩,出生台湾彰化县。十岁从放牛吃草的一天中悟到人生十分短暂,即使活了一百岁,也只有三万天,加上曾经阅读《西游记》,年幼的他萌生静坐修练之意。

擅诗从医的祖父李清志影响李深浦极大,祖父个性不与人争,为人谦冲,常讲许多循循善诱的古老故事给李深浦听,并告诉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因此李深浦从小在家扛起大小工作,从打扫到挑猪粪、下田耕作。

李深浦小学时,每天要走一公里到学校,上中学则每天骑车来回26公里。他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砥砺自己,其他孩子逃学时,他坚持上学;初中毕业,因为家穷无法升学,便自己发誓,没有成就就不穿新衣服、不带新斗笠。

李深浦年轻时排斥中医,认为不科学,患有重听的祖父便让他当病人的翻译,因此可以接触到一些西医看不好、回头找中医的病人。李深浦生病时,祖父要他想办法看书自己医治,他翻开中医古书一瞧,竟然有阴阳五行,和修道有关,他便开始产生兴趣。

初中毕业没多久,他开始学习针灸课程,授课老师是彰化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廖天恩,从“道”的方向解释中医的伤寒论与内科,让李深浦对中医又多了一层了解。

李深浦的生意愈来愈好之后,他找了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的涉谷博士帮忙做药的研究,后来又找了南加大药理和毒理系帮忙进行养肝丸的研究,开始了制造养肝丸。

内容摘录
我先学道、后学医。对于神鬼仙,我一直很留意,不是不信,也不是全信。虽然我没见过,但不见得不存在。古人之所以言之凿凿,必定有其根据。

想要真正读懂古人的书,必须将书中的事物抽象化,将人体天地化。我看“西游记”时一直想到,中医的人体就是一个小天地,“西游记”也是将人当作小宇宙,所以,花果山就是心脏,只是无限放大、变成一座山。

古人形容两眼如日月,如果两眼如日月,那么人的嘴一张开,岂不是几个地球都吞下去了。从肉眼看不见的一条精虫及一颗卵子,成长大道成人,是亿万万倍的放大了。

我悟道很早。由于我具备科学观念,所以我读中国的道经、佛经,我都认为一定不是照字面的意思去读就行了。我有时候看古书,遇到一些不太懂的话,例如“静坐时要悟”,我可能一想就想上好几天。

例如吕洞宾说“晓他为主我为宾”,他指的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精神。为什么出现了“我”又出现了“他”?怎么会有“他”和“我”呢?人体中,怎么会有“他”呢?这很玄。

● 基本资料

作者:李深浦
出版社:世潮出版(台湾)
初版一刷:2005.09
定价:NT$250(约7.8美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医师,帮我检查一下,我一定是肝出了问题!” 擡头一看,是个四十出头的小姐,长得还蛮标致的,只是目前还是小姑独处。 只见她把两手一摊,露出黄黄的双手来。
  • 猪肝性温味甘苦,能补肝明目养血;此汤能疏肝明目、下气调中、补血通脉、利水通便,因为简单、效用佳,是调养肝病与保养肝脏的首选。
  • 【大纪元6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杨加/台北报导)台湾肝病防治会刊2006年一月出刊的报导指出,台大医院外科部主任李伯皇表示,活体捐肝者在台湾约有10年历史,至今进行约300多例,而根据统计,大陆肝脏移植的人数从2002年的537例,5年来肝脏移植人数达7273例。该报导提醒,大陆地区对于肝脏移植的规范不严,失败率高,小心人财两失。
  • 中华医学会二○○五年一月首次发布《中国乙肝患者生存和治疗现状调查报告》指,中国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即超过一亿二千万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HBVER),全球四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作为乙肝大国,又多了一个“世界第一”的殊荣。
  • 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慢性乙肝病人约2000万,每年约有28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硬化或肝癌。
  • 高智晟承传了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坚忍。他做律师,常常是免费为最底层穷人打官司。他走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心想着那些还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所以他告诉妻子,“我觉得我跟这个社会是隔开的,我融入不到这个社会当中。因为我挣的钱越多,我的当事人的苦难越多。”
  • 爸,书终于要出版了,我花了好多时间重新认识您,拼凑您,书写与刻划您,您又重新活过来了,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台湾的历史与未来里…
  • 话说唐宪宗皇帝元和十三年,裴度领兵削平了淮西反贼吴元济,还朝拜为首相,进爵晋国公。又有两处积久负固的藩镇,都惧怕裴度威名,上表献地赎罪:恒冀节度使王承宗愿献德、隶二州;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愿献沂、密、海三州。
  • 惠琴最不想去的就是那个地方──鬼仔山。 但她不得不去。 半年的台风带来了不少山上的断木,那一阵子总有人争先恐后到海坪上搬回湿漉漉的漂流木。惠琴也跟去了。
  • 最大的孙女出生那年,也就是民国七十七年。马岗渔港新建东、西防波堤109公尺,码头170公尺,为第二期的建设;自此,扩建工程完成。渔港有了新的面貌,可阿利的女儿们一一出嫁,身边除了渔船,似乎越来越安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