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唐诗】张九龄.感遇(其七)

方遥
font print 人气: 1205
【字号】    
   标签: tags: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ads-->

【注释】
1.岂伊:难道,反诘词。
2.岁寒心:《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此指耐寒的品性。
3.荐:呈献﹑进献;嘉客:佳宾、贵宾;阻“重”深:复叠,层层积累。
4.运命:气数、命中注定的遭遇。
5.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往复相承的运转或变化。寻:追究。。
6.树:种植。阴:同“荫”。后世亦用“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门生后辈。典出《韩诗外传.卷七》。

【试译】
江南一带生长的丹橘,经过寒冬仍能保持青葱的枝叶。这难道是因为江南地方的气候温暧?其实是因为这橘树本身就具有耐寒的本性,坚贞不变。所以他的果实最适宜进献给嘉宾品尝,怎奈有重重山水深远的阻隔着,无法让人欣赏到它的甘美与坚贞。就如同人的命运随其遭遇变化难测,“遇”或“不遇”如同四季变更、循环往复,无法探究、追寻,并非洁身清白有才华的人就一定得遇、受重用。当今世人都爱种植桃树李树,难道橘树不也能葱茏青翠而成美荫吗?!

【试解】
“藉物抒怀”、“托物明志”一直是中国诗文中常用的笔法,从《诗经》之比兴、屈原藉香草美人以自述以来,咏物诗篇并非以描绘精美为上乘,而是以 物感于心、心融于物 为境界,诗人笔下之“物”当可体现其生命,传达其思想、情感,像本诗就是借着江南丹橘来抒发感怀。

张九龄是南方人,他观察到江南丹橘不同于一般树木入秋即飘零摇落,而是“经冬犹绿林”,用此一“犹”字,可见作者领悟了君子坚贞不变的本心、充满了赞颂之意。

以橘树象征其实渊源有自,屈原的《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早已歌颂橘树坚贞的德性,因此诗人以平易清新的问答语句道出:这不仅是江南“地气暖”,最可贵的是橘树“自有岁寒心”。此“岁寒心”是极富深意的,正是孔子在《论语.子罕》篇所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屈原在〈橘颂〉里又说:“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说橘树有青色、黄色的果实杂揉,色彩灿烂夺目。而且表皮色泽鲜明,内部果肉洁白,就好像是以道义为己任的君子。这样的内外兼美,也就是本诗所谓的“可以荐嘉客”。无奈山川遥阻,如此天地间的“嘉树”,竟无法让人欣赏到他的美好!诗意所呈现的对比,实是深深叹惜怀才不遇的真君子!

继而往深处想,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际遇的不同,而人生的“遇”或“不遇”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寻不出一定的原则。君子能做的只是洁己修身、自尽其道,面对世人只晓得种植桃树、李树,诗人发出感叹“此木岂无阴”?感叹人们不能真正识才、访贤,只是任情的随俗而逐,太盲目也太势利了!

俗世浊流中,众人所好、争相追逐者,未必是好;被人冷落、不得不遇者,未必不好;因为世风日下,道德标准已不复,在无法探寻的运命中,唯有持守一己之清净地,如诗中所谓的“岁寒心”,坚持“横而不流”(屈原.橘颂),成为浊世中的清流!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有余地,篇终语清省。”读这首诗确实语言清新而简练,且诗外有广阔空间让人联想。当时的朝政、诗人的遭遇、人生的态度与运命穷通之理……全诗托物言志,婉而多讽,含蓄深沉,可谓平淡而浑成。@*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床前皎洁的月光洒落,朦胧中我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可抬头一望,原来是明月在看着我呢,低下头来发觉孤身一人,令人不禁遥念起远在他方的故乡。
  • 春眠不觉晓(1),处处闻啼鸟(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
  • 您是从故乡来的,一定知道故乡发生的大小事情吧?快告诉我您来的那一天,我家窗前的那一株梅花是不是开了呢?
  • 丞相祠堂何处寻(1)。锦官城(2)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3)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4)频烦天下计。两朝(5)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兰花在春天花叶扶疏繁茂,桂花在秋天花色明洁芬芳,各自生意盎然欣欣向荣
    ,自然形成了春秋时节的佳景良时。没想到栖于山林间的隐士因欣赏春兰秋桂
    的美好而心怡神悦(而引之以为同调),其实,花草树木自有他们的本性,顺时
    自然的生长中已展现其大美,又何必要经由美人采摘来肯定他们存在的价值呢?
  • 张九龄在政治上虽有才华足以崭露头角,却也先后二次被贬。当第二次贬官,左迁为荆州长使时,有诗〈荆州作〉二首,虽宦途不顺遂,仍写下“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的句子。
  •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 绿螘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 随着大雪纷飞,渐渐的鸟儿飞散了,人的踪迹也寻不着了。周围的一切都因风雪天寒而发生了变化,只有渔翁依旧不为所动。
  • 以暮春为题材的诗古来有很多人写,如何切入是关键。杨花为什么能独得东风意呢?因为它身轻啊!它没有那么多执著和负担,没有那么多牵挂;所以春风(东风)就能带着它们飞呀飞,它们如雪花飞舞,向着晴空向着阳光飞行,再也不回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