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典范研讨会 论文研析宋代绘画画题源流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5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五日电)“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今天举行第二场论文发表,堪萨斯市纳尔逊-阿金斯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杨晓能曾任职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独立学者姜斐德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板仓圣哲分别发表论文,研析讨论宋代绘画的“画题与源流”。

国立故宫博物院“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分四天举行,共安排了七场精彩的主题演讲,论文发表分成九个场次:分别是一、形式与风格,二、画题与源流,三、宋徽宗,四、宫廷艺术,五、文人艺术,六、书为心画,七、青瓷之魁,八、典范的形象,九、造作与消费。

今天第二场论文发表,分别由堪萨斯市纳尔逊-阿金斯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杨晓能发表“北宋绘画渊源的考古学观察”,独立学者姜斐德发表“画题-北宋的典范”,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板仓圣哲发表“睢阳五老图像的成立与开展:北宋时代知识人的绘画表象”等三篇论文。

杨晓能在“北宋绘画渊源的考古学观察”论文中,致力北宋绘画渊源的考古学观察,是根据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内涵、手法和特征,以考古发现的北宋以前的关键绘画实例入手,从笔法、构图、体裁、题材、美学观、风格等角度出发,追溯早期中国绘画的发展轨迹,试图梳理出北宋绘画渊源的大致框架。

杨晓能将考古学的分析排比法和美术史的传统研究途径相结合,举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纲,以点带面,在典型个案的观察和研究中汲取出种种的资讯和物证,以求对北宋绘画渊源有所启示。他指出,从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没有北宋以前的绘画实践与成就,也就没有北宋绘画艺术的辉煌。

独立学者姜斐德发表“画题-北宋的典范”论文指出,绘画作品命名的实践,在十一世纪产生重大的改变。在北宋之前,绘画作品并没有标题或以内容来命名。由现存材料来看,画名通常采用最简洁的描述,诸如“佛”或“山水”。

当这种简化、描述性标题沿用下来,特别在着录里,一种更具启发性的画题在北宋时出现,这个新现象与有教养的文人对绘画产生兴趣有关。姜斐德透过检查存世的唐宋绘画着录以及文学资料,追溯这样的发展。

四个字画题的出现,与山水画的兴起以及脱离人物题材的趋势平行。姜斐德说,有人质疑这是否暗示对人文的兴趣减少,证据显示恰好相反,因为大量的自然现象提供可以满足人类事物的隐喻,以运用典故的方式,与这个时代的美学和礼仪相符一致。

北宋时代具代表性的肖像画“睢阳五老图”画的是杜衍、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这五位真宗至仁宗时期的官员。为首的宰相杜衍在庆历年间(西元一0四一至一0四八年)范仲淹等人实施的改革活动“庆历新政”里扮演改革派的后盾。板仓圣哲发表“睢阳五老图像的成立与开展:北宋时代知识人的绘画表象”论文,主要是以后人的接受度为观点出发,重新探讨此类文人肖像画拥有的功用,及其开展与转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2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四日电)国立故宫博物院庆祝正馆重新启用,推出“大观:北宋书画、汝窑、宋版图书特展”,并将于五日至八日举办“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邀请四十余位海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从典范性的角度探讨宋代的书法、绘画、工艺美术和出版事业等各种面向。
  • 【大纪元2月5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五日电)钻研美术史的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方闻 (Wen Fong),今天在故宫博物院“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发表“宋元绘画典范的解构:‘形似再现’终结后中国绘画的再生”专题演讲,他从美术史的观点,分析宋元绘画从“状物形”向“表我意”模式的转换和流变。
  • 【大纪元2月5日报导】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专题报导(中央社记者罗广仁台北五日电)“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今天举行第一场论文发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小川裕充、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分别发表论文,研析讨论宋代绘画的“形式与风格”。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