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里桐寨人的天人合一觀

張曉松 凌風 李梓 編輯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在貴州從江縣的山壑溝谷間,有一座名不見經傳的侗寨,名叫占里。自古以來,占里人利用傳統的力量,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長,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的平衡。這裡有兩項令人驚歎的記錄:其一,自1949年以來,占里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為零;其二,占里的刑事案件發生率也始終為零。

坐落在兩山之間平緩處的占里村十分優美,村前有一條淙淙東流的小溪,溪邊十幾米高的禾晾架上掛滿了剛割下的金色稻穀,金光閃閃的稻穀與兩邊青山相互映襯,分外迷人。村邊路旁偶爾有三三兩兩喚歸的牛群或肩挑擔子從田裡歸來的村民,宛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的場景。

在這個村寨,我們經常看到一群群穿戴乾淨整齊、活潑聰明、無憂無慮的玩童在做遊戲,或是身體健朗、耳聰目明帶著孫輩玩耍亦或趕著牛群走來走去的耋耄老人。看不到有些山區娃娃背娃娃的景象。

水是占里人的血脈,水井自然就成為占里人心目中的聖地和生命的本源。小小一個寨子有8口井,最老的一座已經有幾百年歷史。每天清晨,第一個起來挑水的人,要先打個草標投入井中,然後才開始舀水。草標代表自然,是它感動了井神,人才能豁免罪孽。

修井是寨子裡的頭等大事,每口井都用石板精心舖就,上面刻著龍神的故事。井邊不許洗衣、洗頭,井中還養著幾條魚,魚是村寨興旺的象徵。安放靈柩的墳坑,占里人也稱作「井」,表示死去的人回歸生命的源頭。

有水就有樹。占里人相信,天地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到一草一木,都有神祇依附,人的禍福則與這些自然萬物休戚相關。所以,山嶺是神,不能隨意動土;古樹是神,不能隨意砍伐;巨石是神,不能任意開鑿,損傷地脈,給村寨帶來災害。敬畏是保護的開始,占里人有效地保護了自己的生存環境。

每年新年剛過,第一件事就是上山植樹造林,然後才能下田耕耘。各家生下兒女,要為他(她)種下一些樹,俗稱「女兒杉」,讓樹伴著兒女成長。年年代代,森林在長大,牧草地卻在縮小,森林覆蓋率高達75%,人們放牛都只好到灌木叢裡去。如今,寨子周圍是一片又一片的「風水林」,參天的巨大楓樹、杉樹、馬尾松蔭密地覆蓋著占里的土地。它們是山寨的庇護神,也是不可預知的、令人畏懼的自然之力的代表。

千百年過去,古老的占里退隱到了山水林木的幕後。

在占里人看來,自然與神靈是一體的,它們相互間的作用決定著人的處境。人在兩種力量的雙重控制下,惟有敬畏與珍惜,竭力實現和諧相處才能獲得生存的權利和繁衍的機會。因此,像其他侗族一樣,占里人採取了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並由此創造出奇特的生存智慧。

古書上把侗族稱為「溪峒」。「溪峒」其實是指侗族居住的地方。占里是一座群山環抱的山間壩子,山上林木繁茂,溪水清澈見底,「梯田」沿山層遞而上。「梯田」是水邊民族來到土地匱乏的山區之後的一大創造。自從「薩歲」母親戰死,侗族移居到了山區,因為土地有限,就把水田開到了山上,占里地方尤為突出。這裡兩山夾峙,在山、水和寨子之間,土地非常非常少。老人們說,占里是一條船,山林就是水,田如果開得太多,水就沒有了。

傳說,在占里定居的哥哥生下5個兒子,隨漢姓為吳。兒子們長大後各自建立家庭,很快繁衍成了6O戶,人稱「六十占里」。寨老吳公立眼見占里人多得像漫過井的水,擔心「崽多無田種,女多無銀兩。」「一棵樹上一窩雀,多了一窩就挨餓。」缺食少穿必鬧饑荒、出盜賊,長此下去,土地就養不活占里人了。於是立下寨規:一對夫婦有50擔稻田的可以養兩個孩子,有3O擔稻田的就只准養一個孩子。

由於人口增長較慢,生活環境好,長壽老人多,占里村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很常見。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的傳統生育觀之一。占里卻很好地解決了人口平衡的問題,占里現有5位孤寡老人,生活卻過得很好。村長吳元介紹:尊老愛幼是占里的風氣。村裡定期安排人去幫助老人打柴、耕種,年事很高、生活實在不能自理的老人,親戚們會主動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或把他們接回家贍養。總之,是不會出現老人們生活不安,無人贍養的問題。

在占里這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中,出現古老而神奇的醫藥術,便顯得很尋常了。

對人口的調節傳統中,占里有一套藥物和手術治療方法,從避孕,孩子的性別選擇到產後的調理等等,十分系統而完備。所有使用的藥物是自製的草藥,不僅有避孕藥,據說還有一種叫做「換花草」 的調節嬰兒性別的「仙草」。這裡有女人用的避孕藥,還有男性用的避孕藥。

如果有了兩個孩子,夫妻就會自覺地吃避孕藥。老人們說,這種藥物吃上一次就可以終生避孕。如果孩子遇到不幸,藥師還有一種解藥,幫助夫妻實現他們的希望。占里的藥方極其保密,除了少數人之外,即使是占里本寨的人也不可知。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即「土生土長的人」,這個民族歷史悠久,自2000多年前就定居在湘西、鄂西一帶,那裏山崗纏繞,有著雄奇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土家吊腳樓就是其中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
  • 西雙版納的森林中,依山傍水的壩子邊,坐落著一個個傣族村寨,高大的椰子樹、芒果樹、棕櫚樹,還有香蕉林、灌木叢,以及那些挺拔的竹林,一幢幢造型古樸別緻的傣家竹樓,若隱若現在綠海碧波中,飄浮在裊裊炊煙和潺潺流水的畫卷裡,好一幅優美的民族風情畫。
  • 中國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歷史、風俗和文化,他們的傳統民居也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如草原上的蒙古包、侗族的吊腳樓、傣族的竹樓等等。而黎族是海南島獨有的民族,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他們的傳統民居則是一種形似船狀的「船形屋」。
  • 胡同原為蒙族語,即小街巷。胡同稱呼始於元代,多數的這些小巷在元、明和清朝的時候被建造,北京胡同是明清的典型民居..................
  • 「柳塘蓮蒲路迢迢,小憩渾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這是清代李靜山讚譽北京什剎海夏季風情的一首詩...............
  • 北京鐘鼓樓建於元代至元九年,原名齊政樓,寓意取齊七政(日、月、木、火、土、金、水)。
  • 北京鐘樓始建於元代,元大都時期這裡是萬寧寺的中心閣,閣內懸鐘,故稱鐘樓。
  • 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