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的「忠」旨

作者:佟新
岳陽樓
一篇文情並茂的《岳陽樓記》,一塊皇帝親題的功德碑,這是那個時代的士人一種令人羡慕的榮耀。而這個榮耀恰恰是由「忠」而累積的威德!圖為岳陽樓。(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301
【字號】    
   標籤: tags: , ,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令今人稱道的是,一泓浩渺無垠的湖水,一座新建的專門用於觀景的樓閣,一道亮麗而變幻莫測的風景,一個述事記勝的囑託,始終同建功立業、效忠朝廷這類儒士的心思聯繫在一起,作者寄情家國的憂樂感受與洞庭湖、岳陽樓具有密切的聯繫。

這與其說是作者獨到的匠心,不如說是作者「忠」旨的純粹流露。

范仲淹出身貧寒,幼時曾屢遭不幸,一度還陷入三餐不繼的絕境。然而,他不為艱難所動,將困苦當成砥礪人格的財富,竭力奮發成才,終於踏上了仕途。他入仕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始終繫念著天下蒼生:立身廟堂,不時向皇帝遞呈批評時政、貢獻合理建議的本章,謀國以忠;主政地方,則興利除弊、吊憂問貧;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績卓著,口碑極好。

用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標準來衡量,范仲淹也的確稱得上是成功的儒士。范仲淹倡行的慶曆新政雖然無果而終,但非常清晰地表達了他的一片憂國憂民的古道熱腸。

范仲淹的詩文,雖然流傳下來的不多,但的確是膾炙人口的精品,一篇 《岳陽樓記》、一首描寫邊戍生活的《漁家傲》,能夠流傳千年,為人傳頌和吟唱,真的應驗了曹丕所說的文章可讓人不朽的斷言。

「名因文章著」,范仲淹的經歷似乎再一次印證了中國文化史上這個頗具普遍意義的現象。

從《岳陽樓記》的文體組合中,讀者可以探尋到作者的一些隱祕心曲。以今天的眼光看,范仲淹既是一個身體力行的實幹家,也是一個熟諳展示自己理念的活動家,確有「口惠實至」的風範。倘若用現代眼光將范仲淹的名字看成是一塊標誌的話,那麼這塊高標風節的招牌之所以能夠獵獵迎風、千年不倒,同范仲淹既善做、又會說是分不開的。

雖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中國人所推崇的品格,但恰恰是范仲淹的這種「言說」,才讓後人永遠記住了范仲淹這個名字,才讓今人通過范仲淹「先憂後樂」的名句明白了「忠」字的含義。

相比之下,許多創造了輝煌業績、而沒有通過「言說」而記錄下自己理念的忠臣,往往不一定能經受歲月的磨礪,可能最終淹沒在歷史長河的波浪之中,逐漸被後人遺忘,如越之范蠡、漢之張良,他們也輔佐人主,宦業突出,但他們功成身退,棲身林泉,不留片言隻語,其事蹟變得蹤跡杳然,難以尋覓,為後人帶來了追懷、啟悟的難度。

因此,從這樣的意義上說,我們應該感謝范仲淹通過《岳陽樓記》的「言說」而對「忠」的形象闡釋。《宋史》有這樣的記載:「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范仲淹在身居高位後,也許是因樹大招風,經受了忠而遭謗、信而見疑的遭遇,因為宣導新政,遭到了利益集團的誹謗,如任意罷免皇帝命官、無事生非等狀告信紛紛飛向皇帝身邊,輿論之下,皇帝將范仲淹逐出了京城。

這是范仲淹人生的一大挫折,應該說,為此即使感到失落、感到悵然屬於很正常的心態,可此時當他在寫作《岳陽樓記》時,寵辱皆忘,更是將心中的負面情緒棄置一旁,體現出一種胸懷天下的大度姿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這是何等的耿耿忠心!怎不打動仁宗皇帝本來就不太堅硬的心腸?

一般而言,「霪雨霏霏」「陰風怒號」之時登岳陽樓,會有「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的情緒;在「春和景明」之時則有「把酒臨風,其喜洋洋」的心態,然而,在范仲淹看來,仁人志士當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讀者明確了范仲淹這樣的立足點,對他即便身處逆境之時也表白「進亦憂,退亦憂」的「忠」心也就了然了。

范仲淹雖然不等復職就謝世了,但這一篇《岳陽樓記》卻換得了一塊御製的「褒賢之碑」。一篇文情並茂的《岳陽樓記》,一塊皇帝親題的功德碑,這是那個時代的士人一種令人羡慕的榮耀。而這個榮耀恰恰是由「忠」而累積的威德!@*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天夜晚,他夢到縣城隍到省城南門,撤走隨從,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駕駛馬車,並告訴農夫說:「你暫且跟我去參加會議!」於是,農夫便跟隨他,來到一個省府縣城隍都在的地方。
  • 在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和」一向是中華民族推崇的傳統道德,是涵蓋自然、社會、內心等層面與各領域的基本原則,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質規定,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
  • 古人學習始終以致用為綱,重在實踐,講求無倦與精進,學貴有恆,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對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看似一個簡單的「德」字,卻緊密聯繫著朝代的興衰。明君有德而國興,昏君無德而亡國。歷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見證德的價值何其威嚴。
  • 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難免有過。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過遷善,所以他才偉大而英明。
  • 書生余某,浙江鄞縣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夢見自己進入文昌宮,見文昌帝君親自送一位身材魁偉的男子走出殿閣,前有旌旗儀仗開路,後有節幢長隊護擁,真是威儀萬方,十分氣派。
  • 楊溥,明朝湖廣石首,授以翰林編修,後為當朝首輔,以有雅操、質直廉靜而出名,被後人譽為一代賢相。
  • 亭,有頂無牆,是中國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樣式。《園冶》中說,亭「造式無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橫圭、八角到十字,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
  • 宋朝的趙康靖非常重視純淨心意,他曾用一個瓶子投放黑豆、白豆的方式,來檢查和提高自己的心性…
  • 雲是古代詩歌常見意象之一,如同自然界的雲,五彩斑斕,形態萬千,古代詩歌中的雲意象也具有豐富的意蘊與文化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