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靈:有靈性的猴子

詩送野賓
鄭念行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3063
【字號】    
   標籤: tags:

王仁裕曾在漢中巴山任職,有捕獵的人送給他一隻小猿。牠又小又聰明,王仁裕很愛憐它,取名叫「野賓」,意為山野中的來客,一叫就答應。

後來牠長得很強壯,拴得稍鬆一點,牠逢人就咬,就算用鞭子抽打也不怕。於是王仁裕就在一條紅綢上題了首詩,繫在牠的頸上,詩中寫到:「放爾丁寧復故林,舊來行處好追尋。月明巫峽堪憐靜,路隔巴山莫厭深。棲宿免勞青嶂夢,躋攀應愜碧雲心。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徹曉吟。」並派人送入孤雲兩角山,把牠放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後來,王仁裕任職期滿,進入四川,行到嶓廟前,看到漢江邊上有一群猿猴,從峭岩上連臂相繼而下,到江邊喝水。其中有一隻高大的猿猴,離開猴群走向他們,在路邊的古樹間垂身往下看,脖子上的紅綢還在。隨從的人指著牠說:「這不是野賓嗎?」大聲叫牠的名字,每次牠都答應。

王仁裕停下馬,看了牠很長時間,不覺心中有些傷感。他放開馬韁繼續向前趕路,野賓哀叫了幾聲離去。一行人在山路上走了很遠,還能聽見猿猴低沉淒切的聲音。王仁裕於是又作了一首詩:「蟠塚祠邊漢水濱,此猿連臂下嶙峋。漸來仔細窺行客,認得依稀是野賓。月宿縱勞羈紲夢,松餐非复稻粱身。數聲腸斷和雲叫,識是前年舊主人。」

李斯義點評說:久別相逢,悲喜交加。野賓和主人兩情依依,不忍分離,就像故友重逢一般。讀到此處,令人為他們的離別感到惋惜。

鶴子點評說:黯然銷魂的愁緒,唯有離別時感受最深。這兩首詩纏綿婉約,和江淹所作的賦,意境相近。相比之下,描寫野賓的詩句,似更加鮮明生動。

詩曰:
紅綃詩就諷回環,送別孤雲兩角山。
蟠塚重逢各含淚,餘聲猶繞亂峰間。@*

(出自《警心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一隻雄雁,被煙熏暈,掉了下來,這家人認為是不祥之物......
  • (shown)另一隻斑鳩,飛過來探視,銜著東西餵牠,卻沒有反應,又用翅膀上的羽毛蘸著水,擦抹牠受傷的地方......
  • (shown)夢中有一位穿黑衣的婦人,對他說:我腹中有五千個幼子......
  • (shown)鄖國國君的夫人,不想讓女兒的事被別人知道,就派人把所生的嬰兒,丟棄在雲夢的荒澤之中......
  • (shown)突然,一隻老虎從山林間躍出,撲上來抓住她的孫子。李婆婆挺身向前,拉住老虎大哭,向牠敘述自己的孤苦遭遇......
  • (shown)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後,下旨表彰他們,稱讚他們的家庭,為「二難」。
  • (shown)母貓身體一天天瘦弱,但還是像從前一樣,奔走照顧這些小貓,直到牠們過了哺乳期......
  • (shown)其中一隻貓死了,牠的兩隻幼崽,餓得咿咿直叫,聲音非常淒切......
  • (shown)她的養父母偶然從這裡經過,聽見嬰兒的哭聲,覺得很可憐,就過去察看......
  • (shown)其中一隻雌鵲,被凶猛的大鳥所害,兩隻幼鳥失去母親,啁啾鳴叫不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