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實事求是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劉德,西漢景帝的第三子,栗姬第二子。景帝前二年封為河間王,卒後諡獻,又稱為河間獻王。劉德好研習學問,喜歡古代的事物,做事切實,力求真確。他凡從民間求得好書,必精心繕寫副本還給對方,留下真本,並多加財物賞賜給他。

因此,四方各地有學問的人往往不遠千里,將先人留下的舊書進獻給劉德,所以他收藏的書,竟然與漢王朝皇家藏書樓的數量相當。當時,淮南王劉安也喜愛收藏書,但所徵得都是浮誇巧辯而不實用的書。

獻王所蒐集的書都是古文及先秦舊書,如《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等之類,是儒家經典與解釋經典的著作,都是孔子弟及其門人的論說。

據載,自從秦始皇焚書後,古文書籍幾乎全部湮滅,由於劉德傾力蒐集,獲得許多先秦時代的古書,並嚴肅、認真的從事整理研究,使這些珍貴的古籍得以流傳後世。

因此,劉德深受後人讚揚,東漢史學家班固編著《漢書》時,就替他寫了傳記,稱頌他:「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大意是說,劉德尊崇儒術,修習禮樂,治學嚴謹,做學問時必定掌握充分的事實根據以後,才從中求得正確可靠的結論。原文中的「實事求是」被引用為成語,指做事實在,力求真確。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