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生津液 清虛樂有餘

--康熙之養生智慧
單若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的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堪與前世明君比肩,其文治武功可以說是無與倫比。他引導著大清帝國擺脫了明清之際的混亂與動 ,走向了和平與安定,為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餘年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清朝對中國歷史最重要的貢獻是完成國家統一,而這一成就正是在康熙朝 奠定的。後世史家在評價康熙帝的一生時,認為其「雖曰守成,實同開創」,評價可謂公允。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終其一生,可以說是一位聖德之君。其為君之道主要在於:勤慎理政,仁愛寬刑。康熙皇帝的一生與醫學也有不解之緣,他平素不僅注意醫藥保健,熟諳養生之道,對醫藥科學也有所涉獵。有關他的養生軼事很多,在此略述幾則。

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

作為皇帝,膳食無疑要比一般人豐富得多,但是康熙皇帝的飲食卻比較簡單。他說:「朕每日進膳二次,此外不食別物,煙酒及檳榔等物皆屬無用」,「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如是而已。」他特別告誡人們︰「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諸樣可食果品,必待其成熟之時始食之,此亦養身之要也。」他還說︰「老年人飲食宜清淡,每兼蔬菜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

康熙自幼不喜飲酒,雖然能飲而不飲。他認為:「大抵嗜酒則心志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至疾病,實非有益於人之物。故夏先君以旨酒為深戒也。」

他提倡飯後要創造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朕用膳後必談好事,或寓目於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則飲食易消,於身有益也。」

此外,康熙還多次批評了好逸惡勞的思想,他說:「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所謂人恒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

注重養生 不濫用補藥

古之帝王,大多偏愛服用補藥,而康熙皇帝對補藥則有所戒。對補藥,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服補藥大無益。藥性宜於心者不宜於脾;宜於肺者不宜於腎。朕嘗諭人勿服補藥。藥補不如食補。夫好服補藥者,猶人之喜逢迎者。天下豈有喜逢迎而可為善乎?先年滿州內老人皆不服藥,朕也從不服藥。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藥,爾等當以是為法。」

康熙的這段話從藥理的角度闡述了無病而「好服補藥」之弊,十分中肯。康熙五十七歲時,頦下有幾根白須,曾有大臣進獻滋補肝腎的烏鬚丸,康熙認為乃多此一舉,笑而拒之。

書法以「寬懷」運動強體質

康熙皇帝注重通過練習書法以求得「寬懷」(舒心)。他曾親自總結了一條經驗,叫做「寬懷只有數行字」。即書寫「數行字」就可得到「寬懷」之效。按醫學角度解釋,練習書法可對大腦起到調節、放鬆、消除疲勞的作用,還可培養人的耐心,鍛煉人的意志,從而獲得身心健康。

康熙的〈仿二王墨蹟〉詩云:「案上露凝銅雀潤,象管揮時在正心。」這「正心」二字,體現了他練書之專,養志之誠,娛心之深。

康熙一生勤於治理朝政,深悉身體體質的重要。他認為「恒勞而知逸」,在日理萬機之暇,還在宮內種植蔬菜。在秋高氣爽之時,則到木蘭圍場,急馬奔走,狩獵騎射,以舒展筋骨,增強體質。

禁止吸煙

康熙從不飲酒,也厭惡抽煙。但是,大臣史貽直和陳元龍卻嗜煙如命,成天煙袋不離手,康熙打算讓兩人把煙戒掉。

一年,康熙去江南出巡,史、陳兩人也隨行。皇帝御車在山東的德州駐蹕。康熙當面賞賜兩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煙袋,讓他倆當眾抽吸。倆人搞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還有些受寵若驚,馬上裝煙點火抽起來。

誰想,剛一用力吸,隔著透明的煙杆可以清楚地看到火星順杆直往上冒,劈啪作響,直到唇邊,還發出更響的爆裂聲。史、陳二人到這時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此後,倆人再不敢吸煙,並從此戒了煙。

康熙晚年所作的詩頗能概括他的養生之道:「淡泊生津液,清虛樂有餘。鬢霜漸薄德,神憊恐高譽。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書。山翁多耄耋,精食並園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楊春光非常事件(組詩)
  • 中國古代教育主要就是儒家教育。孔子杏壇講學,門徒三千,開創儒家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儒學的基礎。
  • 英明的君主都有三怕:一怕身居尊位而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二怕得意時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三怕聽到了至理金言而不能踐行。
  • 中國古代的教育分為民辦和官辦,或稱公學、私學。民辦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開科講學、授課教徒。興辦教育成為讀書人的一條重要出路,既解決生計,又培養人才,更促進教育的發展。
  • 中國歷代聖賢明君無不恪守天道,以道德教化人民,使國泰民安。
  • 「匏」也叫葫蘆,早在遠古時代中國人的祖先就開始用葫蘆製作樂器,用這種樂器演奏的音樂稱為「匏樂」,亦稱「葫蘆樂」
  • 蕭意辛與妯娌們在一起,大家在爭論用甚麼方法可以得到丈夫的寵愛。蕭意辛說:「用邪法不如用禮法。」
  • 陸玉珍家中有兩個婢女,有一天,準備吃午飯時,婢女來喜端著湯送進來,結果一不小心將碗摔到地上,熱湯撒在陸玉珍的手上、衣服上,來喜害怕受到責罵而哭了起來....
  • 陳仲,是戰國時代的著名賢士。他的哥哥是齊國的卿大夫,俸祿有萬鍾之多,其中多有不義之財。陳仲深以為恥,因此便搬到於陵居住,所以人又稱「於陵仲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