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代教育(下)

雲松
font print 人氣: 268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的教育分為民辦和官辦,或稱公學、私學。民辦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開科講學、授課教徒。興辦教育成為讀書人的一條重要出路,既解決生計,又培養人才,更促進教育的發展。

中國古代社會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師道尊嚴,「天地君親師」,講究的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讀書人都很願意從教。如果自己的學生能夠榜上有名,一登龍門,那老師是很有面子,可以榮耀一生。

官辦主要的就是書院,有些書院雖然是民辦,但都有官方背景,都得到官方的扶持、資助。書院是讀書人深造、培養高級人才的地方,只有那些有志於科考的讀書人,才有機會進入書院學習。

書院一般是各省和大的州府才有,古代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書院有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睢陽書院、象山書院、東林書院等。書院實行的是精英教育,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很高的學術水平。

執掌書院的山長,都是學界泰斗,無不是德高望重的名流大儒。社會辦學與政府辦學相結合,普及和提高相結合,中國古代教育形成完備的教育體制,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提供不同的人才。

中國古代的教育方法也很有特色的,比如那時候的教育分為經學、蒙學、半經和半蒙幾種。蒙學也就是啟蒙教育,啟蒙的時候,老師只授課,不講解。老師一字一句的念,學生一字一句的背,直到背熟為止。

在這過程中,老師一般是不講解。所以那時候的儒生,隨便叫一個出來,都可以洋洋灑灑的背上幾十萬言。這種教學方法看似笨拙,其實是很有效,也很有道理的。

第一是可以磨練孩子的性情,端正學習態度,此為正心誠意爾。第二就是通過這種強化訓練,可以使聖人之言深深的刻在他的腦子裡,一輩子都忘不了,可以使他受益終生。通過這一階段,就會為他以後的學習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老師不講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聖人之言都有深刻的哲理和內涵,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得清,講了也未必明白。那是需要學生用一生的時間去體會消化、實踐領會、融會貫通的。不恰當的講解反而會誤導學生,把學生領入歧途。所以,對於儒家典籍,啟蒙的時候老師是不講解,這是傳統。

經學就是老師一邊授課一邊講解,師生之間可以自由討論。那時候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學識水平和紮實功底,能夠和老師進行一些學術交流和討論。學生可以提問,老師可以為學生破疑解惑。宋代以後興起的理學,就是在師生之間學術交流和討論中發展起來的。

半經半蒙就是在兩者之間,老師有限度的給學生做一些講解。經學也好,蒙學也好,學生的修業和老師的水平還是有很大關係。

中國古代教育是很注重啟發教育,以及學生的領悟和體會,只有學生真正領悟掌 握,才算是入了門學到家。

有些人認為,中國古代教育就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其實並不盡然,這種理解很片面。學習需要努力,有一個吃苦的過程,只有努力才會有收穫,這是天理。古代教育講究的是循序漸進,學生的學業和自身修養是結合在一起,學生學習提高的過程其實是自我修行提高的過程。

其實中國古代教育並不枯燥,而是很有趣。因為學生除了學習儒家經典外,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詩詞歌賦、練習書法、學習琴、棋、書、畫等等,這些東西會給學生帶來很多樂趣。

古代教育有很多對學生強化訓練的方法,比如聲律啟蒙、對對子、作詩詞、寫作文、選學琴棋書畫等,幾乎每天都要進行這些訓練,寓教於樂。這對於開發學生的智力,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激發創造力和創作欲望,陶冶思想情操都大有裨益。

中國古代教育,有很多優良的傳統,實在值得我們今天及未來的教育所學習和借鑑。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四名中國宇航員目前正在中國航天員訓練基地緊張進行訓練,以備在不遠的將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神舟號”升空。有關方面負責人均強調指出,中國發射宇宙飛船首先要确保宇航員安全。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