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京劇欣賞】金雁橋

張任中了孔明的計過橋被擒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161
【字號】    
   標籤: tags:

先是漢中的張魯攻打劉璋,劉璋請劉備入川協助。劉備從荊州,以龐統為軍師,帶著部隊,到成都與劉璋會面。接著,劉備駐守在綿竹一年。劉璋反悔,懷疑劉備的動機,乃攻劉備,交戰中龐統被箭射死。荆州的孔明(諸葛亮)急忙率領張飛、趙雲等出兵,打敗劉璋的悍將張任。終於,劉備與孔明會師成都,劉備取代劉璋的位置,開始統治四川。


1. 眾將等候軍師孔明升帳分派任務,右起魏延、黃忠、張飛、趙雲、顏嚴等。

京劇《金雁橋》,一名《擒張任》,又名《取雒城》,是以張任為主角的一齣武戲。孔明入川攻打雒城,佯敗,誘使張任出城追擊,過金雁橋,黄忠、嚴顏、趙雲、魏延與張飛等輪流攻打。截斷橋樑,張任已無退路,張飛將他生擒,他不願投降而被殺。孔明用棺盛殮,葬於高坡,以彰其忠義。 川、漢、徽、秦腔及河北梆子、同州梆子均有此劇目。


2. 《金雁橋》張任(林政翰飾演)出場亮相:掏翎、持槍、跺泥。

《金雁橋》的主角張任穿紅靠,紅靠為英雄氣性的將領所穿。如《戰太平》之華雲,《小商河》之楊再興,《誅仙陣》之韋陀等穿紅靠。紅色,它有「一點孤忠」的意味,紅的使用是因其少數、特殊而具有貴氣(如貴族王爺、新婚夫婦穿紅),如果像中共新編京劇,服裝濫用紅色,大小演員都穿紅,此紅已成賤色,毫不足貴,僅象徵灑狗血罷了。


4. 張任(林政翰飾演)攻擊孔明,孔明(張化緯飾演)面不改色。復興劇場演出。

《金雁橋》趙雲穿白靠,白色代表驍勇善戰,銳不可當;他比較要冷靜,而不像紅色的熱忱重情。在《金雁橋》裏,趙雲是攻打張任的群將之一,算是配角;按一般武生的排序,頭牌武生演張任,二牌武生演趙雲。但是《金雁橋》有一段李春來與蓋叫天感人的故事:蓋叫天如日中天享大名時,卻屈居二牌,敬讓給盛名不再的李春來演頭牌的張任。


5. 張任與趙雲以長槍對戰。兩人飄揚的硬靠與靠旗,及空中翻飛的槍花。

清末上海,李春來(1855-1924)被尊為「武聖」,也有稱他是「南方武生宗匠」的。後來蓋叫天(1888-1971)得與李春來同台演出,從中向其學習。誰知李春來一時失察,被女觀眾糾纏,致使坐獄兩年。坐牢間,蓋叫天經常去探監送飯,李春來向蓋傳授武技訣竅,蓋每日勤練,武戲臻於成熟。


6. 張任追張飛(楊宇敬飾演)過了金雁橋。

李春來出獄後,登台大不容易,風頭盡失,逐漸淪為配角,在大世界娛樂場掛二牌、三牌。當時一等戲院是天蟾舞台、大舞台;而大世界和四大公司京劇場所,屬於三等檔次,名伶都不肯降低身價去演。這時蓋叫天在天蟾舞台掛頭牌,他保薦李春來到天蟾。蓋為使李重振聲威,自居配角拿二牌的薪水,而讓李春來做頭牌,蓋這種助人的義舉,可說十分了不起。這些戲如《金雁橋》蓋飾趙雲,李飾張任;《拿謝虎》蓋飾賀人傑,李飾一枝桃謝虎;《獅子樓》蓋飾西門慶,李飾武松,……。


7. 張任與張飛(楊宇敬飾演)在橋上打鬥。


蓋叫天氣度很大,他並不勉強別人與他演法一致。蓋叫天傾向新社會,他的武打喜歡結合生活美學。李春來則是古典派,以傳統為大,例如戴翎子的長靠戲:《金雁橋》、《伐子都》、《趙家樓》、《蓮花湖》、《戰濮陽》等,走時勾腳背、亮靴底,站或坐時,始終一隻腳的靴跟點地。這些舉止,都符合武生由雉尾生(明代崑曲角色)化出來的典型。

李春來在《金雁橋》裏飾張任還有幾個精彩之處:(1)過橋時,「紮巾大額子」翎子、狐尾,「台漫」下桌子。(2)被擒在張飛身上的「跨肩」。這些宛如花式溜冰的驚險動作,原來在京劇中早就有了。


8. 張飛(楊宇敬飾演)用雙刀、張任(林政翰飾演)用大刀,有一場精彩的對戰。

讓人扼腕的是蓋叫天在文革時,被打成「浙江省最大的反動戲霸」,批鬥大會上他受盡種種酷刑虐待。共產黨不容許藝術自由,凡有自己領悟、自成一格發揮的京劇藝術家,都被視為「戲霸」。原因是違反「平均主義」,是在為自己出風頭。人人吃一樣的大鍋飯,文革時搞「均貧」,最後江青甘脆規定只演樣板戲,取代傳統京劇。經過平反,後來有些傳統京劇又可演出,但只有殼子,聲勢唬人如樣板戲,內涵卻失去了溫柔敦厚的韻味、醇味。


9. 張任(林政翰飾演)被擒,寧死不投降。


共產黨的恐怖,是拿「平均主義」來欺騙人民,藝術觀也來這一套,它以「平均主義」包裝,外強中乾。外表「偽善」面貌,其實已抹煞掉個人性。為黨、為人民,卻沒給京劇藝術家內在空間,再怎麼唱做念打,也出不來藝術家的心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國三十多次,足跡幾乎踏遍全球之後,陳錫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國人,願意千里迢迢來看戲,但傳統戲劇在台灣卻非常弱勢。憑著一股「藝術的東西不能給外國人看不起」的志氣,2009年,陳錫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 大幕拉開,雄渾的圓號響起,氣氛凝重。只見江水滔滔,霧氣瀰漫,一艘艘戰船正在行進。諸葛亮一襲白衣,羽扇輕搖。面對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們奮力搖槳,向曹營進發。接近對方水寨時,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鼓聲引來曹軍箭如飛蝗,射中船上綁紮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萬餘支,滿載而歸。
  • 皚皚白雪,連綿青山,芳草萋萋,悠揚的笛聲緩緩而出。隨之,樂曲節奏轉而明快昂揚,一群藏族少年們躍然而至。他們揮舞著的雪白長袖飄曳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純潔無瑕。這是神韻作品的早期節目《為神歡歌》的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