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寶劍傳奇

蘇省
font print 人氣: 96
【字號】    
   標籤: tags:

古人認為「劍」不僅作為武器,更具有神祕的力量。寶劍「泰阿」的故事,或許就能讓我們了解古人對於劍的看法。

戰國時期,晉國和鄭國得知楚王獲得鑄劍大師歐冶子所打造的三把著名的寶劍──龍淵(龍泉)、泰阿(太阿)和工布後,都企圖獲取這三把寶劍,不料遭到拒絕,於是興兵圍困楚國城池,三年不退,導致城中彈盡糧絕,楚國群臣、賢士都無良策解決。

後來楚王親持泰阿劍登上城樓,朝空揮舞,一時間,敵人三軍迅速敗陣、士兵不辨方向、血流成河,猛獸懼怕奔逃,連江水都為之波濤大作,晉王與鄭王也害怕得頭髮變白。可見得泰阿劍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力。

而這樣「一劍出揮勝負分」的寶劍,楚王當然是珍而藏之的。可是沒想到,泰阿劍卻神祕消失,下落不明。中國古代的「神物」常常是應時、擇主而出,是否這把神劍也是如此?

數百年後的魏晉時期,一天夜裡,斗牛之間有明亮的紫氣出現。據古代的星相學家認為,斗牛之間的區域所對應人間的位置,正是在長江流域口附近,當時是東吳所在地。而紫氣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祥瑞的象徵,於是在晉朝中就有人認為東吳王氣未失,不宜征伐。而博物多識的張華卻不認為如此,力勸晉武帝伐吳,終歸一統。

張華不是個普通的文人,《晉書》中記載:在吳郡崩落一個石鼓,槌擊沒有聲音,皇帝問張華這是何物?張華回道:「可將蜀中桐材雕刻成魚形敲之,石鼓就能發出聲音。」後來正如其言,而且這鼓聲聞數里。有關張華這一類的記載在《晉書》裡頗多。

東吳被滅後,斗牛間的紫氣依然,張華也不得其解,於是請來星相學家雷煥登樓觀看。雷煥認為紫氣是「寶劍的精氣,上達於天而形成的」。後來雷煥果然在一座監獄地基下四丈多深的地方起出了一個石匣子,打開一看,真有兩把寶劍,一刻著「龍泉」,另一題著「太阿」,而當兩把寶劍被起出後,斗牛之間的紫氣就消失了。

雷煥只將其中一把寶劍送給張華,留著一把自己配帶。有人告誡雷煥說:「你挖出了兩把只獻出一把,難道張公是這麼容易被你欺騙的人嗎?」雷煥卻說:「晉朝將亂,張公將會遭災,此劍將來是要掛在張公墓旁樹上。而且這種有靈性的寶物,終究會化去,不會永遠被人佩帶的。」張華拿到寶劍相當喜愛,並且奇怪寶劍為何只有一把,就回信雷煥說:「天生神物,應是成雙成對的?」

後來張華果然被殺,他所佩帶的寶劍也不翼而飛,但雷煥卻將寶劍傳給自己的兒子雷華。有一天雷華佩著寶劍行經延平津(渡口),通靈的寶劍倏然從腰間飛出直墮湖中,雷華立即派人下水找尋,遍尋不著,卻見兩條龍各長數丈在湖裡盤繞,光彩四射,嚇得潛水者跳回岸上。不久,湖水光彩奪目,波濤洶湧,那寶劍就不知蹤影。雷華感嘆地說:「正如先父所言,終當必然化去,也合張公所說終將成雙。」

楚王登城神劍一出,三年的戰事頓然結束,一把劍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實則它不只是一把劍而已,從它誕生的傳奇,誕生後所創造傳奇的故事,這一切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或許就是在告知我們現代人:對於天、地、人,宇宙的一切,我們是多麼渺小無知!

--轉載自《看雜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術,是一種需要身體各部肌肉,各個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都要參加活動的運動。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的靈活性以及腰部的柔韌性、上下肢的力量和氣息的調動,在武術運動中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武術家們常說:「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
  • 吻靴主要是鍛煉小腿後部的腓腸肌、比目魚肌及跟腱的伸長性,同時也鍛煉了小腿前部的脛骨前肌和肌腱的收縮性。另外,由於屈膝下蹲,也鍛煉了腿部肌肉的力量與彈性。
  • 前俯腰主要是鍛煉腰椎的關節、軟骨和韌帶的柔軟性,使腰椎在運動中能夠達到前屈的極度。
  • 馬襠步主要鍛煉股直肌、縫匠肌、內外側肌、脛骨肌、腓骨肌和比目魚肌等的力量。
  • 混元樁主要鍛煉週身氣血的活暢,並增強腿部股直肌、脛骨前肌、腓腸肌、比目魚肌等肌腱及腳部韌帶的力量和堅韌。
  • 肘鼎主要是鍛煉三角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和肱前肌等肌肉的力量。
  • 鬆肩訓練是鍛煉肩關節靈活性的主要項目,也是鼎臂訓練以後所必須要做的活動性練習。《華拳譜》曾說:「臂有力而肩僵,拳之揮動何能自如................
  • 馬步衝拳動作是1兩腳開步站立,兩腿屈膝半蹲為馬步,兩手握拳抱於兩腰側,拳心朝上,拳眼朝外;2右拳慶腰部向前平伸衝出,變拳心朝下
  • 武術在套路運動方面,分徒手和器械兩種,包含著輕快飄逸的,雄偉渾厚的、趺撲翻滾的,舒展勁拔的,短小緊削的,柔的、剛的、慢的,快的等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
  • 彈腿預備要領是當左手做動作時,眼睛注視左手;當右手做動作時,眼睛注視右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