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維的造就

作者 : 王昊天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普天之下,儘管各民族之間的語言、膚色、信仰文化不同,但對於普世的價值觀,對基本的善惡、好壞、是非的認識,都有一個總體的共識,就是在對待善惡等這些問題上的思考,認識,看待方式,思維模式幾乎是共通的。在衡定善惡的行為時,思維的取向,不會受到任何語言的限制。

這一簡單的現象,引起人們思考:人類的思維是如何造就的,又是誰造就了人類這樣認識好壞善惡的思維?

翻開歷史典籍,在中國,在西來幽靈的邪黨沒有進入中國以前,沒有摧毀中國正統文化以前,那時的中國人,思想中對仁義禮智信,尊師、重孝、貞潔、誓忠等等都有很明確的概念。一個人好與不好,就是用德來衡量。衡量好壞的思維方式,思考人生的價值取向,都是以「德」為中心。

再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用了幾乎一個朝代的歷史,給人們講述了甚麼是義,甚麼是人的智慧與謀略;岳飛的歷史故事,告訴了我們甚麼是忠;《西遊記》以唐僧取經的經歷,講述了一段非常生動的修煉故事,善惡的因果報應,以及描述地獄的景象;《紅樓夢》講述了人間的一切恩怨果報都有前因, 一切皆有定數。

對於現代人,也許相信神佛存在的人很少。但在日常中,人們在遭遇突然的甚麼問題時,往往會不假思索張口就能說出:「缺德」、「積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緣千里來相會」、「上輩子造的孽、上輩子欠的、上輩子積德了」等等,我們經常能聽到的這些話。

這些話好像在我們的腦中很早以前就已經沉積下來了,一直保存在腦中。就像一朝一代的歷史,像演戲一樣,一朝演完了,留下了一些筆墨文化、服裝、道具,然後穿上另一套戲服,拿起新的台詞,接著演繹。

中國古典小說中,有一個明顯的現象,書名的標題,大多是甚麼甚麼演義。比如:《隋唐演義》、《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等。

這樣一朝一代的文化痕跡漸漸的沉澱在我們生命中,一點一滴濃縮在我們的思維深處。人類生命也像是在總結經驗一樣,一點一點把好的精華的東西,傳承了下來,以免後人重蹈覆轍。
所以,在中國便有了以「德」為中心,來認識事物對錯、善惡、好壞的思維方式,而且經過了歷史變遷的風風雨雨,不斷層的傳承了幾千年。

儘管現代有些年輕人,叫囂:「德多少錢一斤?」。邪黨無神論的宣傳灌輸,使人們不相信德的存在,不相信有天堂、地獄、因果報應。但他們無法避免不使用這些詞彙,無法排斥這些詞彙在人們思維深處的存在,也無法徹底的清除掉,這些詞彙在人們腦中的印象和位置。

漫長的歷史,留在人類思維中的痕跡,是如此的深刻。就像冥冥中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歷史過程中,不斷把必要的文化,精華的物質,良好的思想方式,一點一滴輸進人類的思想中,並且造就得如此豐富。

儘管歷史上,有些天災天譴對人類是毀滅性的打擊,但人類思維深處,沒有因為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受到太大的影響。因為思維深處沉積的精華,在更深層。

回首看看,如果沒有這些歷史過程中的充分演繹,我們現代人也許就不會那麼深刻,那麼形象生動的體會到,甚麼是忠孝仁義,甚麼是英雄氣魄,甚麼是王者風範,甚麼是奸佞小人等等。
歷史過程中,造就了人類的思維,引導人類認識善良,認識正信文化,認識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認識人類社會所發生的一切,皆有定數。

在兩千五百年前,從東方到西方,不約而同的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的幾大正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這些修煉的文化,奠定了人類認識是非,善惡好壞的基本思維方式,而且傳承至今,影響至今。從這一點上,也許可以說,人類思維的造就,源於豐富的修煉文化。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二十七歲初出茅廬做為劉備的軍師,現代人總是欽佩他的善於計謀,而對劉備臨終託孤,有許多人解讀是因為孔明的才能和聲望過高,劉備擔心自己死後孔明可能篡位自立為王,不得已以退為進逼迫孔明立誓以明志的手段,這是因為現代人的自我意識過分高漲、太過強調自身利益的思想結果。
  • 百里奚,春秋時秦國大夫。百里奚富貴不忘結髮妻,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文字簡練,內涵深刻,對仗工整,音調和諧,字數可多可少,但上下兩聯字數相等。
  • 明朝某年一日,建寧府知府郭子章,自從任職以來,一貫廉明幹練,所以晉級較快。現在,新官上任,前往水西路。路過前橋,但見四周叢山峻嶺,峰巒疊障,滿目翠綠,令人賞心悅目。
  • 陸績(187年~219年),三國時代吳國的學者,字公紀,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其父親陸康在擔任廬江太守時,與諸侯袁術有來往。陸績6歲時,在九江面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陸績卻暗中收起3顆。當要離去時,陸績拜辭袁術,但3顆橘子卻從懷裏跌在地上,袁術對他說:「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陸郎(陸績)你作為賓客,但卻私下收起橘子?)」陸績跪下回答:「欲歸遺母。(我想拿回家給母親吃。)」袁術對此讚賞不已。
  • 孟子曾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意思是說禹、稷見人有溺水或飢餓,如同身受,這是「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仁者之心。
  • 明代馬伶名錦,字雲將。其祖先是西域人,當時人們還叫他馬回回。
  • 天之為天者遠矣,地之為地者久矣。及萬物初生,日月吐麗天之曜,山川鋪地理之形,動植有章,雲霞煥彩,天下有文彰而光明,此文明之始,而造化之功,尤以人類之文明,衍生眾部,分布九宇,騰珠焰以五色,歷千載而蔚然。然至近世,時運遷革,三百年間世風陡變,一朝法末文明陵替,有巨孽煉形邪黨,逞十逆荼毒天下,陽九之厄而三光既隱,百六之虧而山川脈斷,萬姓嗷嗷,天運剝極。然天道有常,勢極必返,數九九將歸一,運無窮以循環。於是地裂天崩九見蒼穹盡空,法輪常轉乃有大聖之出,履諸天之至尊,握乾坤之機樞,拯群生於壞滅,啟文明之新運。是宇宙未有之鴻烈,洪微無上之功業,故非以區區萬言妄述一二,僅以九章之書,仰贊文明之真統,頂禮道德之皇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