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四季(三)

作者 : 古鏡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秋天是一個成熟的季節,也是一個肅殺的季節。中華文明經過夏季的熱烈,迎來的是秋季的沉靜、傷感、迴響。在漢唐雄風一千多年的吹拂之下,文化的果實已然芬香四溢,等待人們的採擷。所以中華文化在這個季節裏,回味多於創造,總結多於創新。這個秋天,經歷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是中華文明的最後一個千年。

五代十國宛如中華文明歷史中一場夏後的風雨,天光放晴之際已是大宋的江山,這是中華文明的初秋。在這裏文明的屬性由陽轉陰,政治上的開拓進取被收縮、內守代替,雖然大宋朝的文治彪炳歷史,但武功卻大為遜色。

加上宋朝開國的規模狹促,始終面臨西北與東北兩個異族政權的窺伺,導致了兩宋三百年的時光,都浸泡在一種憂鬱的情緒中,就像宋詞一樣,宛轉低回、纏綿悱惻。

而在與異族的對峙中、民族的危難前,卻演繹了中華文化的忠義內涵,楊六郎、岳飛、文天祥,他們的忠貞大義給中國人留下了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大宋王朝伴隨政治上的底氣不足,文化上理學的興起,恰如初秋時的西風乍起,給中華文明注入了全面收斂的氣息。中國人的心境與審美逐漸失去了漢唐時的闊大,慢慢走向了狹小與細微,對女人小腳的變態式欣賞就是從這時興起的。

程朱理學的本質是儒學的變異,導致形式上的逐漸僵化與內涵上的空洞,給後世的中國社會投下了長長的思想陰影。而在這一時期,大宋王朝的商業卻延續了夏季的熱烈,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足以傲視全球。

元代的大一統似乎一個奇妙的過渡,他終結了唐以後的政權割據局面、溝通了東西方的交往,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版圖基礎。

到了明、清兩朝,中華文明已經進入了中秋時節,這時的中華文化總體上已走向成熟,文化的果實等待收穫。恰如明清兩朝的國號,五千年的文明演繹,至此已應明白清楚。

康乾盛世也正是五千年文明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他的強盛不是制度性的開創,而是康熙皇帝個人政治修為的結晶。

後世很多文人都說明清兩朝文化上沒有大起色,其實這是季節使然。夏季已然逝去,文化的高峰已過,這時文明的使命主要是收穫而非創造,這種收穫就是對五千年文化的大總結,而印刷術、考古學、考據學、明清小說等等之類的成熟與興起,都為這些總結提供了可能與助力。

在政府方面,《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 全唐詩》、《全唐文》等百科全書式的成功編纂,圓明園的建立等等,都是浩大的文化工程,是對中華文化的全面搜集整理。

而民間對傳統文化的各方面研究總結也在廣泛進行,政治、經濟、文學、書畫、武術、國學悉數囊括。明清兩朝,僅刊刻的古琴譜就不下數百種之多,給後人留下了歷代琴士們不朽的雅樂妙音。還有棋譜、藥典、拳譜、畫譜等等,不一而足。

四大名著的問世更是用通俗小說的方式,把傳統文化的精義深入普及到天下萬民。《 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分別從廟堂、江湖、官宦、修煉四個方面,對人生作出文化上的概括,他用故事的方式把春秋大義、民間俠義、人間情義到人生真義作了精彩的演繹,一本《紅樓夢》幾乎就是中華文化的微縮,不同層次的人都能在其中領略到中華文化的不同境界。

至此,五千年的文化成果,大部分都已被成功收穫、載入典籍,中華文明隨後走入了晚清的深秋季節。

中秋是醉人的,深秋卻是肅殺的,無情的西風漫天捲地而來,吹落無數生命的果實。而在中華文明的深秋季節,文明的西風也連宵吹來,漸成席捲之勢,這就是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

自晚清開始,西方人用他們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大門,把他們的政治、科技、文化一併帶來。此時的中華文明已是一個垂垂的老者,再也難以抵擋這個來自異域的新興物質文化,終至於全線潰敗,不可收拾。

在這場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恰逢晚清在面對西方入侵時的屢戰屢敗,中國人的民族自信一挫再挫,終至許多國人文化信念動搖,紛紛拜倒在西方文化的光環前。他們由科技、經濟再到政治,開始全面效仿西方。

這一過程就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最後在中國社會的上層建立了一個西方式的共和政體--中華民國。中華文明的秋季至此結束,中華傳統文化在精英階層中慢慢邊緣化,科舉廢除、讀經停止,儒家的天子政治終結,天人合一的文明模式不再,中華文明的冬季登場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伯行,字孝先,號敬庵,河南儀封人,清朝康熙年間著名的清官,歷任內閣中書,福建、江蘇巡撫,禮部尚書等。他嚴於律己,愛護百姓,不貪名利,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和百姓的愛戴。康熙稱讚其為「操守為天下清官第一」。
  • 近代華人體質相比西人而言未免孱弱,然而古代並非如此。古代魏國挑選「武卒」的標準是穿上胸甲、臂甲、脛甲,手執十二石強弩,背五十枝箭、一桿戈,戴頭盔,佩劍,攜帶三天乾糧,半天跑完一百里。根據歷史記載,隋朝的麥鐵杖能日行五百里。
  • 陽嶠,在擔任國子祭酒(官職名)時,曾對人說:「我雖然是三品官,不算不富貴榮耀。可是我心裡常常感覺不如往日作一個縣尉時,那麼踏實、愉快。官高多危,稍有不慎,即落深淵。」他為官敬慎,作風清廉。當時的輿論,都很敬重陽嶠。
  • 古典小說中有大量宣揚倫理道德的篇章,其中許多人物形像,本身就是倫理道德的載體。受傳統文化意識尤其是儒家思想影響,以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為代表的道德倫理體系規範著人們的行為。《封神演義》中說︰「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
  • 明朝正德年間,在蘇州府崑山縣大街,有一居民,姓宋名敦,妻子盧氏,二人都已年過四十尚無子嗣。因求子心切,所以經常到寺廟中去燒香許願,但始終也不見有甚麼效果。
  • 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涵蓋了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只要依循天道運行的軌跡過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等,渺小的個人,自然在天地諸神無私的庇護裡,心安理得。所以古人都明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名位利祿皆前定,道德操守能立身。」因而少慾望,鮮煩惱;高品德,樂修身!
  • 話說,御廚告老還鄉後,富貴在身,名望在上。終日閑來無事,閑情難耐,於是雇了一夥機靈能幹的人,開了個酒館。因為都是鄉里鄉親的,酒館漸漸成了大家消遣敘舊的地方。有事無事到酒館坐坐,請客會友,自然熱鬧非常。
  • 孟通判,籍貫密州,是個士子,官至丞郡。任期屆滿而回歸故里,平素羨慕神仙、長生之說。
  • 曾國藩(1811~1872年),字滌生,清代湖南湘鄉縣人。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權綰四省。謚稱文正。
  • 祥符地區有個人叫袁海,景泰(明代宗年號)初年,被徵募去戍守邊界。當時,袁海的母親在家卻生病了,媳婦徐氏就偷偷割塊股肉煮給她吃,那病即刻痊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