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遵行仁義 深得民心

曾敬賢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晉朝有個叫祖逖的人,生性豁達,視錢財如糞土,為人特別講義氣。每次他到農民家裏,看到他們生活困苦,就非常同情憐憫。他常假託別人的好意,把自己並不寬裕的糧食和布匹拿出來分給他們。

後來京城發生了戰亂,祖逖就帶領親戚和同鄉幾百戶人,到淮泗地方去避難。在艱苦的逃難歷程中,他處處為別人著想。他把車子和馬匹,都讓給那些年老多病的人,自己徒步行走。他所帶的藥物和糧食,也總是毫無保留的分給那些需要的人。正因為祖逖做了這麼多事情,大家才能順利度過難關。大家都把他當作救命恩人,非常敬佩他的人品。

祖逖的俠義行為,簡直是不勝枚舉:為了改善百姓生活,他帶頭種田植桑;看到荒郊野外枯骨無人安葬,他不僅埋葬他們,還祭奠一番。當地百姓,為他的種種仁義之舉深深感動,舉行盛大的酒宴感謝他。有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在酒席上感動得流下熱淚。他哽咽著說:「我已是個快入土的人了,沒想到臨死之前,卻得到了另一再生父母。我就是死了,也沒有甚麼好遺憾了啊!」

祖逖死的時候,百姓悲痛至極,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般。祖逖如此深得民心,這都是他一直按照仁義行事的結果。

【小辭典】

祖逖(266~321年)東晉將。字士稚,范陽遒縣(河北淶水)人。《晉書》載其「性豁盪」。「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建興元年(313年),上書要求北伐,被司馬睿任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中流擊楫,宣誓要收復中原。數年間.盡復河南失地。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但東晉內部迭起糾紛,對他不加支持,終憂憤病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母親循循善誘地教導他說:「一切行為皆合乎仁義,與他人無私、無爭、無妒,就是不坐那專車,人們自然也不會忘記你的!」
  • 朝時,齊國攻打魯國。在路上,齊軍看見魯國一個婦人,她一隻手抱著個幼孩,另只一手還領著個孩子,急匆匆逃難去。齊軍派人去追,眼看就要追上了,情急之下,婦人把手裡抱著的幼孩一丟,拉起領著的孩子,以更快的速度向前逃跑。不過終究跑不過那些士兵,她被抓起來後,士兵問她:「為甚麼把更小的孩子扔掉,反而拉著大些的孩子逃跑?」
  • 湛氏家境雖窮卻熱情好客,家裏來了客人,她總是慇勤接待。
  • 朱泰嚇得神志模糊了,任老虎銜著走了一百多步路,才甦醒過來。
  • 嚴母教子,仁至義盡。
  • 第四個兒媳婦(劉氏)從入門起就很得婆婆的歡喜,並且一直關係都很好。大家忍不住去探問個究竟。
  • 天下事都容易做,就是家事最難做。
  • 對待哥哥像父親般,那是極敬;如嬰兒般關懷,那是極愛。又敬又愛,那就是友悌的典範了。
  • 讓段干木榮耀的是道德,讓我榮耀的是土地。段干木富有的是義,而我富有的是財。這樣兩相比較,那我就真的不如他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