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數來寶】.【名句故事】

有「艾」無礙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作者:容乃加
小小艾草是中華文化重寶之一。(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8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艾草在中華文化中著重彩,「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有多少文化傳承來自於艾?聽過艾粽子、艾餛飩療病嗎?連孟子都借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孟子借「艾」傳達什麼理念呢?

黃曆五月裡,逢端午,是凸顯艾草特色的一個時節。瞧,艾草有「五月艾」的芳名,同時醫家用乾艾灸百病,故而稱艾為「灸草」、「醫草」。艾草的用處很多,既是好食材,也是醫病良藥。最古早的中國民謠中,就有採艾的歌謠。「一日不見如三年」的濃情蜜語,就是從《詩經》中脫胎而來的:「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詩‧國風‧王風‧采葛》)顯然艾草在古代普遍被採用。

加入艾草做成的艾草粽,可口又保健。(林仕傑/大紀元)

《本草綱目》說嫩艾可以作菜食,和麵作成餛飩丸子,也可以做成生薑煎乾艾餅,長服止瀉痢。(「春月採嫩艾作菜食,或和麵作餛飩如彈子,吞三、五枚,以飯壓之,治一切鬼惡氣,長服止冷痢。又以嫩艾作乾餅子,用生薑煎服,止瀉痢及產後瀉血,甚妙。」)艾草入了這些個常民食物,都具有療病的功效,展現了艾的食療同源的功用。艾性至熱,李時珍說︰「艾灸百病能回絕氣。」中醫灸疾用乾艾絨,置久而彌善,越陳而越佳,「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故而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艾是灸療中醫學重寶,古人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fotolia)

孟子真正說的「七年之病」不是指一般生理上的病,「三年之艾」也是一種借喻,那麼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要表達什麼思想呢?我們都知道,生在戰國時代的孟子,為勸諫各國君主實施仁政,不遠千里到處奔波,他講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他的政治思想的表現。讓我們回到這話的原典──《孟子·離簍上》的時空去看看。這一篇孟子闡述「以仁政治天下」的觀點,「三年之艾」在孟子的眼中是什麼理念的化身呢?

孟子處在戰國時代,看到各諸侯王,講法術、講權勢,講利益,但是卻幾乎不講仁政,仁政幾乎要消失蹤跡了。他勸告想要「王天下」的君主們要以「仁政」為重:[1]

當今天下之君有好仁政的,那麼諸侯都會聚集到他那裡為他效命,就像水往低處流那般自然,實施仁政自然就成了天下的君王,即使本人沒有「王天下」之意,形勢也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天下局勢紊亂,人心不古,社會危亂,病情深重。在這種局勢中,想「王天下」,就好像「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非唾手可得。艾草雖然是靈藥,但針對年久日深的痼疾,想要治好久病,沒有三年之艾也起不了作用。但三年之艾不是隨取隨得的,需要時間,採來之後必須經過三年歲月來成就,若沒有準備的功夫,最終也得不到。同樣的,君王呀!如果當下不立志於仁政,不積蓄仁政的能量,那麼連艾草都不可得,更不用說「三年之艾」。想「王天下」之王侯,面對社會國家的重疾,如果從現在開始行動,去採集蓄積艾草,則可能還有機會得到三年之艾可用。不然的話,病情日益深重,死情日益迫近眼前,而三年之艾終不可得矣,最終就是無奈地陷入死路。

孟子講「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為了宣揚「仁政」思想的借喻。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放到個人的人生寶庫去修為也是很管用。平日為自己建立好習慣,去掉壞思想,行善積德,那就像為自己儲存「三年之艾」一樣,不怕七年之病來磨,積蓄越多,越有可能不生「七年之病」,不是嗎?

註釋[1] 孟子說:「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敺(*驅)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出《《孟子·離簍上》@*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梁。
  • 秋天多變的風貌往往容易觸動人心,詩人詠秋的詩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詩情畫意中對應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讓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們來看一篇詠早秋的詩,體會其中簡單二十個字中蘊含的豐富文化意境與深永的意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