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古今兩個中秋禮俗各異 古代不送月餅 月餅何時普及?

作者:容乃加
古早中秋節月餅和現在的一樣嗎?(許享富/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289
【字號】    
   標籤: tags: , , ,

說起中秋送禮,已經成了過中秋節的一大節景,行之有年。中秋送禮的起源到底有多久遠呢?您不妨在心中先猜猜,試試看猜中否。可知古今兩個「中秋」送禮風尚不同,這兩個中秋有何區別呢?上古、中古時期的中秋並不送月餅,送什麼呢?中秋月餅什麼時候普遍起來呢?形狀模樣和現在有什麼不同嗎?

古今兩個中秋

古來有兩個「中秋」,慶祝和送禮的習尚也很不相同。太陽帶來的「秋分」這一天,節氣中真正的「中秋」,秋天的中點,落在秋天「晝夜均分」的這一天(現在的陽曆9月23日前後);而仲秋這個月的望日(現在的黃曆八月十五日),是民俗中的「中秋節」。

上古時期的古人非常重視一年的「中秋」,即秋分這一天。在這一天舉行祭月大典來展現崇敬之意。中秋祭月已經和中華文化的歷史一樣久遠了。我們從《大戴禮》中可以看到上古夏商周三代就有秋天祭月大典,稱為「夕月」。《周禮注疏》:「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清代,中秋時都舉行祭月的天地大禮,「秋分,夕月於西郊」,由天子領百官在王宮西郊祭祀月神。中秋節祭拜月亮的源頭就來自秋分夕月的古禮。

「中秋節」一詞出現在唐代,唐末宋初有無名氏《洞仙歌》唱:「桂風高處,漸近中秋節。」唐代開元年中,已有中秋望夜玩月的風尚了,唐玄宗很喜愛在宮中賞月玩月,但唐代《通典》記載的正式節假中還沒有「中秋節」。

北宋時,中秋節已經是個大節,喜洋洋、熱鬧非凡。京都的大道店家樹立彩樓,裝點各種錦飾旗幟,店家酒旗招搖。《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飾」。到了夜晚,賞月玩月是重頭戲,「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人車結聚夜市,通霄熱鬧不夜城。

南宋也是一樣熱鬧慶中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中秋節」賞月:「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 『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這一天杭州人除了登樓、登臺賞月之外,夜晚不宵禁,「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人生幾個中秋節,那得都將笑眼看。 (pixabay)

古人的中秋不送月餅送什麼?

再來說說中秋節的送禮,古人的中秋不送月餅送什麼呢?周王於秋分祭月同時關懷百姓,這是周代禮制。當時民風重敬老,於是中秋時送糜粥關懷長者,不是送月餅。糜粥滋補好消化,適合長者食用攝取。這種禮制唐代猶存,唐代韓鄂《歲華紀麗》記載秋節敬老,送養老食物、送手杖。這時月餅還不是中秋的時尚風物。

到了宋朝,「月餅」登場了,但不是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南宋時,都城錢唐(杭州)的市場中常見賣「月餅」,但不是烘烤的香酥月餅,是一種蒸的點心,宋代周密風土記《武林舊事》把它列為「蒸作從食」一類,和大包子、豆沙餡、荷葉餅等等並列,是一種常民副食、點心,一年四季都賣。

中秋月餅何時普及?

吃中秋月餅成了普遍的中秋民俗,送月餅成了中秋節景起於何時呢?大家常見這樣的傳說:元末以月餅夾傳「八月十五殺韃子」的說法,並未見於史冊。明代時,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民間普遍做出又大又圓的月餅拜月亮,對月神寄上「月圓、餅圓、人團圓」的心願。當時的月餅有多大呢?劉侗《帝京景物略》說「餅有徑二尺者」,拜月之後,務必每個人都要吃到。月餅也是親朋間互相饋贈的好禮,送人月餅就是寄上「團圓」的祝福。明代詩人夏日《中秋日恭述》描寫「月餅黄金似」,黃金色的月餅,想必是酥烤的方式做成的了。

清代的中秋節習俗延續了明風。顧祿《清嘉錄》說「吳縣志:中秋賣餅謂之月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月餅》記載,到處都以月餅拜月,大的「月餅」直徑一尺多,餅面上畫著月宮、蟾蜍和玉兔這些傳說角色兒的形狀。拜月之後,家人共享月餅,每人一份,也要給未能歸鄉的遊子留一份,有些人家把月餅留存到除夕夜才吃,叫做「團圓餅」。

清代章回小說中出現了月餅的場景,《紅樓夢》中,中秋節前一日榮府裡,「西瓜月餅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伴著賈家人賞月過中秋。由上述的風土民俗志中,見到月餅在明清兩代普及的情況。@*#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節氣後到來的是「清明」,此時清淨明潔之氣象,瀰布天地間,萬物欣欣向榮。我們來探索一下: 清明節的日期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間變動呢?古代的清明節也放連假嗎?作什麼活動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載,立春帶春來!立春的精神與器物文明有哪些豐富的表現?立春養生怎麼養?我們從天人合一的視野,展開立春的豐富文化內涵。
  • 歲月匆匆,時序進入黃曆年尾聲,臘月正在人間展開。古人稱黃曆十二月為「臘月」,這說法是怎麼來的呢?「臘」包含哪些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呢?
  • 雖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會下雪,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下雪天,但「雪」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在冬天的六個節氣中,就有兩個節氣分別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節氣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標誌冬季的開始。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怎樣養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