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硯成痴」特展 玩賞歷代硯石千姿百態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3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邱淨雅報導)硯台是古人寫字的文房四寶之一,也是文人雅士收集珍藏的物品。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亮點展件包括傳〈宋 蘇軾 從星硯〉、〈清 乾隆 暖硯〉等。件件值得細細品味。

「愛硯成痴」特展除了展出故宮院藏硯一百餘件,還向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借展15件。除了硯台之外,本次也展出墨、水盂、筆山等許多「文房具」,其各不相同的功能與設計,更成為書桌上別有趣味的風景。

電腦鍵盤還沒普遍以前,自來水筆尚未出現的時代,寫字、畫畫都少不了筆、墨、紙和硯。故宮策展人器物處陳慧霞副研究員表示,文房四寶中又以「硯」流傳久遠,從出現、發展、定型到再變化,至今約有二千年歷史,就像流行風潮,在不同時代展現百態千姿。

早期的硯台是磨墨的工具,硯的材質以石質與澄泥為主。考古出土最早可以稱為「硯」的是戰國至漢代的板硯,多取自天然石塊,表面平整,打磨光滑,並附有研石。東漢流行動物蓋鈕的三足石硯,六朝隋唐墓經常出土多足的圓形硯,並成為宋元以後仿古硯的形制之一。

〈漢 石雕辟邪三足石硯〉(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隨著宋代科舉制度的成熟,社會上形成龐大的士人群體,這群廣大的用硯人口為日後硯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製作硯的取材也更為多元,一些美麗的石頭,如玉、瑪瑙都能化身成為硯石。

隨著時代的演變,硯式打破了方圓的限制,或以硯石的自然形貌為取向,或以自然界的物象出發,使得硯式充滿了創意,除了具有磨墨功能之外,更強調硯本身具有的獨立個性,猶如一件藝術品。

〈明至清 十七世紀 玉梅枝紋硯〉,青白玉質,略帶白綹。硯台雕三隻螭虎,螭繞硯背,螭的頭、爪均攀爬於硯緣,硯面陰線琢梅枝。(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

硯痴,是指對硯極度迷戀的性情中人,不只是文人書齋的桌案上常有一方硯,畫師繪事、君王聽政議事,或仕女賦詩課子都少不了它。像是宋代文人蘇軾、米芾,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愛硯人士。通過他們整理、品評、記錄及欣賞硯石,呈現賞硯之美、玩硯之趣,也在一方硯石的尺寸天地,展現個人的賞玩美學。

〈傳宋 蘇軾銘 從星硯》,硯底石眼點點,黃綠而微紅,彷彿星空棋布。(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蘇軾好硯、喜愛藏硯,又常撰寫硯銘。後代文人出於景仰,將蘇軾硯銘及其平生韻事,融入硯石裝飾題材。此次展出〈傳宋 蘇軾 從星硯〉石色棕褐,側壁鐫有蘇軾硯銘。墨池中央有一圓形短石柱,象徵一輪明月。周圍襯以淺浮雕流雲,有如浮雲拱月。硯背滿布長短不一的細長石柱,約有六十餘柱錯落其間,柱端各有黃棕石眼,猶如眾星滿布。

〈清 乾隆 暖硯〉,附銅鎏金方爐及勺。(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此次特展的亮點展件〈清 乾隆 暖硯〉附銅鎏金方爐及勺,曾是乾隆帝常用的暖硯。方爐由上下兩層構成。下層置炭,上層除貯水,下緣鏤空龍紋,供炭火透氣。爐內殘留炭灰,依稀存有香味餘韻,說明方爐兼具薰香功能。方爐最上層置一長方薄硯,蓋面八隻螭紋對稱交錯排列。全器厚重方整,金質燦爛,展現清代皇家嚴謹輝煌的氣度。

〈宋至元 洮河石蘭亭硯〉。(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 趙宧光銘 澄泥石函硯〉(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十八世紀 玉筆硯匣〉,附硯、筆、水勺。(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康熙 松花石嵌螺鈿硯〉(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十九世紀 犀皮漆盒及木匣 內盛蕉葉白硯〉(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十七至十八世紀初 東坡笠屐圖硯〉,硯背浮雕東坡戴笠著屐、提襟而行之狀,並滿刻隸書長銘。(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十八至十九世紀 澄泥竹節硯〉,計楠舊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愛硯成痴特展
故宮北部院區303陳列室
112/09/28〜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 現在,公眾可以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密室。1530年,米開朗琪羅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樣躲藏在那裡,以逃避教宗的憤怒。
  • 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透過影視多媒體的傳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連帶也帶動探索韓國文化與藝術的風潮。故宮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的交會」特展,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開啟敘事脈絡,通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的黃金時期,及其先後與明、清帝國交會的經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