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棄紂投周的姜子牙

李純然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4日訊】中國自古朝代更迭不休。每逢末朝,或為昏君臨政,或為奸臣當道。然必有明君下世,順乎天意,重整華夷。又有文臣武將,明辨天意,輔佐明君,成就千秋大業。

  姜子牙原來在昏君紂王治下為官。然而他看出紂王的末路,明智地棄商投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名相。

  姜太公,周朝齊國的始祖呂尚。本姓姜,呂氏,名尚,字子牙。傳說周文王遇見呂尚時,高興地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為太公望。周武王即位,又尊為師尚父。他輔佐周武王滅商,屢建奇功。最後封於齊,俗稱姜太公。呂尚家道沒落,窮困不堪。生逢商朝亂世。他從小聰明伶俐,博聞強記,身懷安邦治國之術。終於,呂尚有機會在商紂王手下擔任下大夫的職務,可是紂王荒淫酒色,暴虐無道。他脯醢大臣,役使諸侯,殘害百姓,因而當時社會十分黑暗,政治極度腐敗。商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末日即將來簍。壯心不已的呂尚,自然能夠審時度勢,清醒地看到這一點。一天,紂王宣召呂尚,要他監造「鹿台」。根據要求,這「鹿台」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班宇,殿閣重簷,瑪瑙砌就欄杆,寶石妝成棟樑。呂尚看了圖樣,心想:「朝歌(商朝都城)並不是我久居之地。鹿台之工,勞民傷財。我要用言語來勸諫。這昏君一定不聽,罪當炮烙。我不如虛擬應付,就此脫身,有何不可!」表面應承一番這後,呂尚趕忙回到家中。他的老婆馬氏連忙迎了上來,說:「恭喜大夫,今日回家!」呂尚冷冷地說: 「我如今不做官了。」馬氏大驚,「這是為什麼?」 呂尚說:「紂王聽信妲己之言,起造鹿台,命我督工。我不忍萬民遭殃,黎庶有難。我想紂王並非我的明主。娘子,我同你到西歧去,守時候命。」 呂尚此說的西歧,就是西伯侯姬昌(後為周文王)統治下的諸侯國周國。這姬昌當政期間,篤行仁義,敬老慈少,積極羅致人才,注意發展經濟,實行勤儉立國和富民政治,因而國力逐漸強盛,社會秩序井然。四方諸侯望風依附,遠近百姓悉心歸向。總之,姬昌所統治下的周國,已日益發展變為埋葬商王朝的強盛的諸侯國。

  《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呂尚離開了商紂王,去輔助周文王,成為文王的軍師。在呂尚的謀略下,武王征伐商紂王,牧野之戰,商朝全軍覆沒。《史記周本紀》中對商紂王的結局是這樣寫道的:「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暴虐無道的商紂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終於滅亡了。

  當今中國,是非好壞不分,亂象遍地,天怒人怨。如此以往,末朝之運難逃。明者當潔身自好;智者當順天意而行。莫為歷史車輪下的輾塵。@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翻開中國歷史,當遇到重大災异如蝗災、干旱、慧星出現等時,古時的帝王認為是上天的示警,是對自己統治不滿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類”,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樂”、“減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還要下“罪已詔”,把導致災禍的原因歸咎于己,讓天下寬恕自己的“失政”于民。這与古時的帝王治國須“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

  • 編者按﹕中華民族是驕傲的民族﹐中國人歷來就有敢講真話的傳統。然而中共建立紅色政權(又稱紅朝)以來﹐歷次政治運動中﹐莫不以謊言為基礎。“紅朝謊言”如洪水猛獸﹐“大躍進”﹑“畝產万斤”讓國人生靈塗炭﹐文革十年冤假錯案無數﹐國家主席被游街批斗,無不是謊言助紂為虐。改革開放以後﹐“紅朝謊言”與時俱進﹐具備更高的技巧和迷惑性﹐並向世界擴散﹕在六四﹑法輪功﹑SARS等問題上......“紅朝謊言”仍層出不窮。古人雲“溫古可以知新”﹐為提高民眾對“紅朝謊言”的免疫力﹐不再受中共喉舌的宣傳蒙騙之苦﹐特刊“紅朝謊言”系列文章。期望“以史為鑒﹑澤被未來”﹐同時鼓勵人們敢說真話﹐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 編者按: 中國的歷史是朝代更迭的歷史。你方唱罷,我登場。千万個多姿多彩的主角,千千万万忍辱負重的百姓。然而, 連年起伏的天災似乎是這場大戲的主線。它警示天下;它譴罰違天理之徒。它導演著一代王朝的衰亡,另一明主的興起。
  • 編者按:天災的始末与君王的德行息息相關。湯王為民獻身的品行順應了天理,天除旱降雨。
  • 編者按:六百一十三年商朝气數已盡。帝辛(紂王),暴虐無道,沉迷酒色,寵妲己,殘害忠良。違天理,逆人道。山崩水涸,天亡商。
  • 編者按: 昔有草木于枯、大地涸竭,三川震動、源塞流竭, 天顯异象,為周朝亡國之兆。今有五年全國大旱,東北、山東河庫干涸,黃河全線水枯,北京高溫异常,全國暖冬年年、南北蝗虫遮日、沙塵黑風襲人、洪水冰雹薩斯,又為那一樁?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