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中國歷代名人
歷代皇帝
歷代后妃
歷代名將
歷代名相
歷代名臣
歷代文人
歷代名醫
科技人物
傳奇人物
歷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歷史文物
歷史故事
古代戰爭
古代遊記
經典史籍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現代史
各類專史
其他史料
歷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華五千年
遠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戰國/東周
秦
西漢
魏晉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現代
世界史
上古時代
中古時代
近代
現代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史海鉤沉
歷史探源
歷史文物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歷史文物
歷史文物
葡萄牙具有特色的星形城堡 易守難攻
格拉薩聖母堡(Nossa Senhora da Graça Fort)位於葡萄牙與西班牙接壤的邊境地區,是葡萄牙防守邊境的要塞之一。這座18世紀城堡興建於高地上,而且呈現易守難攻的星形結構,與一般的歐式城堡不同。在威力強大的現代化武器出現之前,它一直事非常可靠的軍事據點。
星形
城堡
格拉薩聖母堡
葡萄牙
防禦工事
2021年2月24日 6:56 PM
號稱「永不沉沒」 鐵達尼號遇難真實影片
鐵達尼號(Titanic,或譯泰坦尼克號)是一艘號稱「永不沉沒」的英國郵輪,它在一個世紀前的處女航中因撞上冰山而沉沒,導致大約1,500人喪生。隨著書籍、電影等流行文化的流傳,鐵達尼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不過,很多人可能沒看過鐵達尼號遇難前後的真實歷史畫面。
鐵達尼號
冰山
電影
影片
歷史
2021年2月16日 3:11 PM
金門史蹟 聖旨旌欽節孝坊 總兵署肅氣凜然
孟秋的金門,依然烈日炎炎,這座擁有戰地風光的小島,歷經烽火洗禮,如今處於和平盛世被重新賦予任務,在觀光與文化資產保存之間,傳遞著戰地堅忍不拔的精神。
金門史蹟
金門總兵署
貞節牌坊
節孝坊
邱良功
2020年9月8日 3:47 PM
周穆公造佛像 佛法或早在東漢前就傳入中土
一般認為,釋迦牟尼佛傳授的佛法是在其圓寂千年後,於東漢明帝年間才傳入中土的,但根據記錄唐代道宣律師與天人問答內容的《感應錄》看,周朝時期漢地就已有佛法流傳,甚至還有佛塔。
佛教
佛像
周穆公
2020年5月10日 7:38 PM
【文史】天安門紫禁城 屋脊藏寶匣有說道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合龍
天安門
紫禁城
威德遐被的永樂大帝
2019年9月18日 4:44 PM
沉寂千年的地下軍團:秦始皇陵之謎(上)
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國的皇帝。
兵馬俑
石鎧甲
秦始皇
秦始皇陵
銅馬車
2019年7月29日 10:33 PM
組圖:巴黎聖母院建築與雕塑之美(下)
自13世紀屹立至今的巴黎聖母院是歐洲史上第一座全哥德式教堂,其蘊含古典的美麗,與法國的歷史、文學、音樂成果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是天主教信仰與法國精神的象徵。當衝天烈焰照亮暮色中的雙塔,巴黎民眾注視著大片裡才有的景象,不由合唱起讚美詩;也驀然發覺,在心靈深處,這座教堂原來占據著如此重要的地位。
巴黎聖母院
哥特式教堂
哥德式教堂
聖母子
2019年4月25日 6:14 PM
【文史】唐代寶船的海上絲路(下)
「黑石號」的貨物種類豐富,品相完好,涵蓋不同層面的需求。除了海量的長沙窯瓷碗、少量的金銀器,沉船中還有一些河南鞏縣窯、廣東梅縣水車窯的產品,更有唐朝著名的「南青北白」,即浙江越窯青瓷和河北邢窯白瓷。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對二者做過比較,「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
黑石號
海上絲綢之路
唐代沉船
2018年12月30日 11:24 AM
【文史】唐代寶船的海上絲路(上)
9世紀上半葉,一艘阿拉伯商船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東南亞水域準備開往中東的阿拔斯王朝,卻在印尼勿里洞島(Belitung Island)附近觸礁沉沒。船上數以萬計的貨物跌入海底,直到1998年被潛水撈海參的當地漁民發現,因沉船靠近巨型黑礁岩而得名「黑石號」(Batu Hitam),更因其滿載著唐代(618—907)的瓷器和金銀珍品,而被稱為「唐代沉船」或「唐代寶船」。
海上絲綢之路
唐朝
黑石號
唐代沉船
2018年12月20日 11:02 PM
大清皇帝御題匾額 涵義知多少
作為世上最大的皇家建築,北京故宮的匾額不勝枚舉。其中有些匾額,由大清皇帝御筆題寫。眾人都知,滿人善於騎射,從馬背上取得天下,大清皇帝對漢文化了解到什麼程度?現擷取幾方匾額題詞,一覽大清帝王的漢文程度以及他們兼善天下的胸懷。
御題
匾額
2018年12月18日 11:37 PM
中華傳統文化之嘆——消逝的城牆(下)
瑞典漢學家喜龍仁表示,他通過考察和記錄,「完成了對這座偉大中國帝都的些許義務」。那麼,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承傳了最輝煌的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可曾思考過,數不盡的珍貴的文明遺蹟為何消逝遺落?我們的使命與責任究竟何在?
梁思成
古城牆
傳統文化
文物古蹟
中華傳統文化之嘆
2018年11月10日 11:26 PM
中華傳統文化之嘆——消逝的城牆(上)
中國的大部分古城牆已於20世紀消亡,目前僅存不到十分之一。除去自然傾倒,近現代的人為破壞是主因,尤其以中共執政期間的破壞為最甚。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全國出現了拆除城牆的風潮,北京、保定、蘇州、安慶、太原、濟南、蘭州、成都、桂林、昆明、西寧、齊齊哈爾、迪化等地的古城牆被完全毀壞。
中國古城牆
喜龍仁
北京城牆
城門
中華傳統文化之嘆
2018年11月9日 6:44 PM
北朝古人心裡苦怎麼辦?造像!
若要了解北朝的文化,佛教藝術是不可忽視的領域,其中蘊含當時世人如何面對生與死、亂世如何尋求心靈庇護。這些故事被刻在石窟與造像碑,透過中研院史語所的顏娟英研究員實地田野調查,從藝術史的角度解讀圖像的時空背景、圖像裡的各種心思。
文化
佛教
藝術
研之有物
2018年8月26日 8:00 AM
「家傳故事為何改變?」從 Lapita 陶器解密史前人類的生活
談到大洋洲考古,你可能會聯想到迪士尼電影《海洋奇緣》,的確,《海洋奇緣》就是以大洋洲島民與神話為故事腳本,內容也有與大洋洲考古史高度相符的部份。研究大洋洲考古的邱斯嘉,是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曾參與大洋洲數個遺址的考古。她透過分析 Lapita 陶器,試圖勾勒出大洋洲民族的交換網絡,理解陶器如何被賦予傳遞文化訊息的意義,以及大洋洲各 Lapita 文化分區的形成過程與文化相關性。
考古
陶器
邱斯嘉
研之有物
2018年8月19日 11:00 PM
古人沒空調怎麼辦?看古代9大避暑妙招
很多人都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在古代的夏天,沒有空調,沒有冰箱,甚至沒有電風扇,那日子要怎麼過呀? 我查了很多資料,結果越查越敬佩古人的智慧,其實在那沒有空調的5000年裡,古人生活得很愜意。讓我們來看看古人都有哪些避暑妙招吧。
冰窖
古人避暑
避暑
避暑山莊
避暑方法
2018年8月16日 2:38 PM
書藝灼灼其華 天下第一銘文毛公鼎
毛公鼎銘文典麗,有著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清末著名書法家李瑞清曾說,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可見毛公鼎在書法史上具有的典範高度。
中華重寶毛公鼎
毛公鼎銘文
青銅器
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2018年6月17日 1:00 PM
【文史】製造一把良弓 為何需時一年?
史上最著名的弓,有呂布的龍舌弓、薛仁貴的震天弓以及項羽的霸王弓。傳說中,龍舌弓是用龍筋製成,是天下第一神弓。薛仁貴使用的震天弓是複合弓,一次能射三箭,同時命中三人,突厥軍見狀,頓時軍心大亂。西楚霸王的弓用黑蛟龍的筋做成,此弓不畏冰火,刀劍難傷,一直跟隨項羽幾十年,為他立下汗馬功勞。
匠人
技藝
弓
2018年6月13日 9:54 PM
【文史】毛公鼎銘文 補白史書缺漏的皇帝心聲
毛公鼎腹內鑄有銘文500字,留下了珍貴的史證資料和成熟輝煌的金文藝術。銘文記載了一篇誥命,明現一位天子求治之心,補充了歷史的空白……
毛公鼎
銘文
周宣王
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2018年6月10日 10:00 AM
動畫模擬龐貝古城遭火山吞噬 驚心動魄
意大利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於公元79年8月噴發,將龐貝(Pompeii)古城等鄰近地區活埋於火山灰之下。直到近代,在考古學家的挖掘之下,這座城市才重見天日,而它也像時光膠囊一樣,將保存良好的建築結構呈現給世人,並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歷史。
龐貝
維蘇威火山
動畫
考古
2018年6月8日 2:47 PM
【文史】拙拙其貌 灼灼其華 毛公鼎滄桑史
毛公鼎腹內鑄銘舉世最長……歷史重寶,西周時代的青銅器毛公鼎,從出土到珍藏為國寶,其中幾度滄桑。不期然出土後,毛公鼎幾度輾轉易手的傳奇,令後代的古物古寶瞠乎其後;在詭譎戰地風雲下,更上演了搶救國寶的保衛戰。
毛公鼎
青銅器
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2018年6月3日 12:32 AM
唐朝奇巧工藝——梳妝檯和酒山
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能工巧匠,他們的構思和設想,即便今日看來也很新穎時尚。魯班製造木鳥,可以飛翔,他乘坐木鳥回家,就像今人乘坐飛機一樣吧。北齊蘭陵王高長恭曾製做人偶,是一個跳舞的胡人男子。這些奇思妙想穿梭在歷朝歷代,在史上留下傳奇色彩。
魯班
馬待封
工藝
宥坐之器
2018年6月1日 12:27 AM
天子信物「傳國玉璽」的不同意義
曾經擁有傳國玉璽的君王,隨著朝代更迭,成為青史中的風流人物。有人懷念傳國玉璽的神祕,也有人傾向於「國君修德,會比國寶更加重要」。
玉璽
天子
德
2018年5月30日 8:55 AM
她整修老宅 地下室竟挖出古老祕密:童年夢境是真的!
這座古老的房子有個動人的傳說,但長久以來,大家只是把它當作童話。直到有一天,女主人過世,女兒回去整修童年故居時,才發現了這個埋藏在地下室地底不為人知的秘密:原來,她童年時不可思議的第六感和奇特的夢境,竟然是真的!
廢奴運動
地下鐵路
2018年5月24日 9:26 PM
一件「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和一位貴妃的傳奇故事
從天價的「北宋汝窯青瓷」中感受、享受古人的「雨過天青雲破處」的藝術觸動,同時在瓶底詩句和刻字中,人們還可以找看皇帝和貴妃的愛情故事。幾件「北宋汝窯青瓷」底部留有「奉華」兩字……
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汝窯青瓷
奉華
2018年5月4日 1:10 AM
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乾隆品牌 皇帝鍾愛藏家熱捧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汝窯價值千年前早有傳說,皇帝鍾愛,惹得收藏家熱捧。清乾隆皇帝熱愛,「乾隆品牌」古文物,就是人間寶物的代號。汝窯是「乾隆品牌」不可或缺的招牌。
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乾隆品牌
2018年4月26日 8:44 AM
古人愛今人愛清澈觸動凡心 哪家古文物閨秀領風騷千百年?
古人愛、今人捧,獨領風騷千百年,「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價值連城,這是啥寶物嗎?絕代風華來自「雨過天青雲破處」觸動人清澈之心的天青淨色……她展現中華傳統美學的丰標。品賞也好、裝飾也好,令人高雅、令人出塵、給人招福。
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青瓷
汝窯瓷器
2018年4月19日 12:00 PM
扒梳典故:「橫幅、橫批、橫披」三詞考證
考考自己的素養和直覺,門聯上橫寫橫貼的那一幅聯叫什麼?橫幅、橫批或橫披?作者對三詞做了考證。現代人習稱「橫批」,到底出自何時?錯在何處?
春聯
橫幅
橫披
橫批
2018年4月12日 4:54 PM
「世界拍賣紀錄連5年霸主」就是這件中國明代古文物
在收藏家手中17年,轉手間翻了四倍價金的、創下中國古陶瓷器最高價拍賣紀錄,是哪件中國古文物之寶?它具足了一個自得其樂的世界,是一個明代的五彩蓋罐,它到底具有什麼驚人的特色呢?簡單說來,其所展現悠遊浮沉的空間之外還有空間,雖沒畫出水,而水自在其中矣。
品藏古藝.品嘗古意
古文物
五彩魚藻紋蓋罐
2018年4月12日 12:00 PM
背後中箭、大啖貝類,史前南科住了誰?(2)
「我們的任務是,透過科學方法、科學理論,找出遺址遺物背後的故事。」李匡悌推了一下眼鏡說。鏡片前方有四尊模擬的史前人像,是《南科史前文化住民面部復原研究計畫》的成果
考古
研之有物
南科遺址
大坌坑文化
2018年2月7日 8:00 AM
背後中箭、大啖貝類,史前南科住了誰?(1)
出土遺骸背後插著頁岩製成的箭,大量貝殼從遺址中挖出。南科園區曾是海洋,隨著洪氾沖積成平原,距今 5000 年前人們來到此地,運用各種環境資源謀生存。
研之有物
南科遺址
考古
貝殼
2018年2月5日 8:00 AM
1
2
3
...
下一頁
共有約 239 條記錄
預言中的大瘟疫和中國變局
預言試析(8)上海的命運和抉擇
戲劇性的人生轉折
你這樣夠嗎
怎麼對:頭頭是道 誰賓誰主 喫一碗各自西東
浮生行吟:只是分享
【解密時分】台灣原住民大洪水的傳說
天下第一福 招「福」祕辛
中國新年:回溯辛丑三百年 危難中尋曙光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 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
我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