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在西方有250多种西文版問世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訊】早在17世紀《道德經》流傳西方,至今為止已有250多种西文版問世。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除了《圣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据香港文匯報2月9日報導中介紹,老子是西方人最感興趣的哲學家之一。從16世紀開始,西方人把《道德經》翻譯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兩种新的譯本問世,其發行量僅次《圣經》。

早在17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18世紀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就較早接受老子思想;哲學家萊布尼茲根据老子的陰陽學說提出的二進制思想;受老子思想影響現代的有叔本華和海德格爾;還有美國的羅蒂法國的德里達,都曾表示他們的哲學理念与中國傳統道家思想异曲同工。

更多的西方人認為《道德經》提倡了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如同《圣經》為人們建立的行為規范一樣。

老子,姓李,名耳,謚曰聃,字伯陽,楚國苦縣(今鹿邑縣)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老子,他所撰述的《道德經》,洋洋洒洒五千文字深邃博大,簡洁优美构造出了一個朴素、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觀、人生觀和宇宙与万物生靈合一運行規律。其影響所及,不但融匯于儒、釋鑄成三位一體的華夏古文明基本肌骨,總括了中華民族上下几千年民族的基本傳統、思想与精神,奠定了中國古代人類文明的基石 ,也涵浸于西方人文的理念之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八章說:“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 周末無事﹐翻閱道德經。越讀越喜歡。匆匆瀏覽而過﹐不敢說懂得。就自己的膚淺﹐抄錄幾段解說如下。

      第八章﹕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使萬物得以滋潤﹐卻不同萬物相爭。它處于人人厭惡的低窪之處﹐固而能接近于道。善人居處若水一般順應自然。心地善于保持平靜。待人善于奉行仁愛。說話善于堅守誠信。……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