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文/郝伯特.史賓賽 譯/ 顏真
【字號】    
   標籤: tags:

我認為,所謂命運,就是由無數選擇和取捨而構成的。知識帶給人的最大好處是,使人的選擇可能性更多。孩子們同樣也經常面臨選擇,也常常會因為不明白選擇的道理而困惑,十個便士,是買小木偶呢,還是買糖果,是買這雙黑色的鞋呢,還是買那雙;星期六,是先玩以後再做功課呢,還是先寫功課以後再玩,是看這本書呢,還是看另一本……等等。

儘管每個孩子最終會選擇、取捨,但常常因為不可兼得,選擇前的猶豫和選擇後的後悔是常有的,多半會因此而影響心情,使自己陷入莫名其妙的壞情緒中。

小史賓塞開始也一樣,常常為不知如何選擇,和不明白選擇的含義而苦惱(這是成人也常有的表現),他總會說「假如我當時這樣,假如我當時那樣」。我告訴他說:孩子,沒有假設,生活就是取捨。重要的不在於想像哪一個決定比較好,而是滿意自己的選擇,並為之努力,然後充分享受選擇所帶來的快樂。

小史賓塞十歲的時候,鎮上的公共圖書館因為資金的緣故關閉了,使許多孩子沒有書看,這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史賓塞發現,還有很多書堆在地下室的庫房裡。回來後,他告訴我,這些書足夠開一間圖書館了。我告訴他,開圖書館必須有場地,還必須得到鎮議會的同意。你如果願意做,我會支持你,只是一切得靠你自己。小史賓塞有些猶豫了,做,還是不做,孩子面臨著選擇。

一周以後,小史賓塞決定做,讓我帶他到鎮議會。議員們禮貌地聽完他的話,都大吃一驚。鎮長表示,他們需要討論一下。他們想,這也許只是孩子一時的熱情,拖一拖,熱情也就沒有了,不必為此事大費腦筋。回家後,小史賓塞問我,議員們會同意嗎?我想了想,看著他說:你真的決定了嗎?他肯定地點點頭。我說:「按你的選擇去做吧。」

此後,每天晚上,小史賓塞會打一通電話給鎮長:「你們同意我的請求了嗎?」但鎮長每次都告訴他,還沒有。就這樣,小史賓塞繼續打電話,打了幾個星期的電話後,也許鎮長確定孩子的想法並非一時興起,議員們也都同意了,但提出了苛刻的條件:一切都得小史賓塞自己做,沒有經費、材料;圖書館辦成後,必須由大人來管理。小史賓塞同意第一項,但拒絕第二項。他對議員們說:「既然大人沒有給我幫助,我也不需要大人來管理。」他還說,如果不同意的話,他會每天打一通電話給一個議員。最後,議員們讓步了。

接下來,小史賓塞開始了他艱苦的工作。他找來了他的好朋友,我和幾個鄰居也一起幫他收拾。這是一個又暗又潮溼的地下室,而且很髒。第一天幹完活回來,小史賓塞抱怨道:這個地下室太髒了。我看著他說:「放棄嗎?還是繼續?」他像被激怒似地說:「繼續。」第二天,一個鄰居給地下室裝上了電燈,還有幾個小史賓塞朋友的父親搬來了書架。平時總愛嘮叨的桑德斯太太,還在牆上掛上了布,桌上鋪上了桌巾。一個嶄新的圖書館,就這樣誕生了。開放的時間是每周二、四,下午四到六點。每到這個時間,小史賓塞都會坐在圖書館裡。不斷有人送來一些舊書。圖書館沒有苛刻的規則,甚至不需要借書證,小史賓塞對每個人都瞭若指掌,他只記下借書人的名字和書名。

開始一切還算順利,但冬天來了,沒有暖氣的地下室,寒氣逼人,幾乎沒有一個人來借書,只有小史賓塞和他的朋友乾坐著。小史賓塞回來說:「太冷了,沒有一個人來借。」我又看著他說:「想放棄嗎?」他輕輕地搖頭。後來,一些鄰居把家裡不用的舊地毯送去,鋪在地上,還裝了一個煤油取暖器。冬天和春天總算過去了,學校放暑假了,圖書館成了孩子們快樂的天堂。倫敦的一家報紙,率先報導了這件事。

不久,英國皇家圖書協會贈送了一大批圖書,還頒給他獎章,許多人從英國的各個地方寄來書籍和信,當他拿到獎章和熱情洋溢的信時,我問他:「選擇,還是放棄?」他再一次肯定地點了點頭。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有同樣的經歷,但他們都有類似的衝動。選擇,還是放棄?我希望父母和老師經常這樣問問孩子。這是孩子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一旦他養成了習慣,他就可以在許多事情上不再處於混沌、矇昧的猶豫中;一旦他做出選擇,他也會懂得選擇的真正含義。

我認為,一個人,只要他的選擇是發自內心的,並在選擇後勇敢地面對一切,他就一定會有成就的。要告訴孩子,選擇,也就一定意味著放棄,只有放棄別的,才是尊重自己的選擇。在成人的經驗中,我們都明白,一個人以後的生活幸福與否,成就大小,不是取決於他是不是聰明、幸運,而是取決於他是否懂得選擇,並為之付出努力。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小,而不告訴他們這個道理,其實對他們而言,生活早已開始。

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習慣吧,從生活中去選取教材。這是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它勝過金錢、財富、地位。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我認為,在孩子道德和品行教育中,應多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儘量少使用人為懲罰。 如何區分自然懲罰和人為懲罰呢?前者是依據等值、等同的原則,對一種錯誤行為的回應,目的是讓孩子在這種回應的經歷中,增加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經驗。後者是由父母或老師根據孩子的錯誤行為,人為決定的懲罰回應。
  • 真正具有教育意義和有益健康的後果,並不是家長以自封為自然代理人方式所給予的,而是自然本身所給予的,或以自然的方式給予的。
  • 在道德和意志、品行方面,孩子是極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的,壞的影響毀掉一個孩子,比好的影響成就一個孩子要容易得多。同樣的,文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和粗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孩子天生愛模仿,即使是開始他反對的事,但接觸多了以後,也會漸漸麻木,並染上惡習。 應該注意哪些壞的影響呢?

  • 父母的每一點善良、寬容、積極樂觀、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潔、勤勞、節儉的習慣,都會從孩子身上反映出來。這些美好的德行和習慣,無論多麼微小,都會像星光一樣,永遠留在孩子的記憶裡,不僅影響著父母自己的人生,也造就著孩子的人生。它既是現在,也是未來家庭中,最寶貴的財富。

  • 可以看出,緊張的學習會給身體帶來傷害。在一個模範公立學校,總有一些病號,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是常見的病。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覺得頭痛,有的幾個月來都是如此,還有一部分人是整個垮了,不得不休學。
  • 一方面,專注是與孩子本能的好動、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相矛盾的;另一方面,專注又時常表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總之,專注是與一般孩子的特點相矛盾的,需要透過誘導和重複,來使他們養成專注的習慣。
  • 我培養小史賓塞學會運用,是從下面幾件事開始的。後來,我發現除了使小史賓塞感到樂趣無窮之外,效果也很驚人。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