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共同記憶,織一條情感的繩索

林芝安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與家人的共同記憶像一條隱形的繩索,讓孩子不論漂泊在何方,總有一根可以緊緊抓住的線。

有一天,兒童文學創作者子魚念國小二年級的兒子回家,說隔天要交一張小時候的照片。為了交作業,全家人翻閱相簿找啊找,最後孩子選了一張三歲時在武陵農場的照片。子魚指著照片中兒子站在瀑布前的畫面,跟孩子說當年爸媽如何哄他要用嬰兒架揹上山,他卻哭著不依,堅持自己走上山。

已經八歲的兒子不敢置信,瞪大眼睛直說,忘記了。子魚再翻開另一張照片,一連串的往事讓兒子聽了好開心。「每個人對屬於自己的故事,都很感興趣,我兒子最喜歡聽我說他究竟如何長大的故事,」談起兒子,子魚總是眉飛色舞。與家人的共同記憶像一條隱形的繩索,讓孩子不論漂泊在何方,總有一根可以緊緊抓住的線,找到回家的方向,有了無形的依靠。

關掉電視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就曾強調家庭記憶對他的影響。有人問他事業這麼成功,是否還會遭遇挫折?遇到挫折時如何克服?比爾蓋茲說,自己當然還是會遭遇各種挫折,每當低潮時,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會回想起小時候跟父母相處的快樂時光,家庭記憶帶給他很大的力量,重新出發。

「沒有童年則沒有回憶,沒有回憶便沒有人生。」游乾桂在《幸福童年的祕密》﹝天下雜誌出版﹞書中,引德國心理學家林德這句話為序。孩子的成長時光轉眼即逝,父母不妨多挪些時間陪伴,讓孩子在滿籮筐的回憶中,快樂長大。陪伴孩子也要講求質感,建立親子良好互動,第一件事:請關掉電視。「一打開電視,家庭關係就都不一樣了,」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主任林育瑋強調,很多家庭喜歡在電視機前面消磨時光,彼此卻很少說話或互動。

很早就成為「關機族」的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盧蘇偉,長年處理問題青少年,他觀察,現代父母忙得沒時間好好陪孩子,孩子在家靠電視打發時間,不然就往外頭發展。關掉電視,盧蘇偉每天晚上在家陪兒子,聽孩子說在學校一整天的事,或陪兒子下棋、打電腦,或泡壺茶坐在兒子書桌旁各看各的書,他要讓孩子知道,「需要我的時候,隨時可找到我。」不論靜態或動態,每個孩子需求不同,如何陪伴孩子,是門學問。台師大人發系副教授周麗端指出,父母如何與孩子互動,需要學習。她舉出四個可以簡單開始的方向:

一、親子共讀

將孩子抱在大腿上,說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在與父母親密肢體接觸的環境下,逐漸愛上閱讀。或抽空利用孩子睡覺前三十分鐘,講床邊故事。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孫藝泉每天晚上總愛講半小時故事給兒子聽,最近他念西遊記、三國演義,每晚念個一、二回,八歲的兒子很開心,到了晚上就開始期待,時間一到,自動跳到床上等爸爸。他兒子才小學二年級,愛玩、愛鬧也愛寫童詩,每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與爸爸共同從事文學閱讀。

二、親子共同DIY
父母與孩子一起從事建構性的遊戲,或共同組裝、動手完成一項成品﹝不論是家具或玩具﹞,這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不僅增添親子共同記憶,也建立家人更深的默契與信心。除了動手DIY之外,一起做家事可說是全家人建立默契最好的活動。台師大人發系副教授林如萍的小孩兩歲時,孩子就幫忙折衣服、將衣服按照顏色、屬性分類,慢慢收好。「孩子很喜歡跟父母做同樣的事,父母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與孩子相處,同時讓孩子在做小事的過程中,學習生活自理的能力,」林如萍說。德國教育學家薇蘭尼.梅爾茲在《蘋果怎麼這麼好吃》﹝天下雜誌出版﹞書中不斷強調,陪伴孩子共度「日常生活」才是最珍貴的,小至綁鞋帶、穿衣服或準備餐具、鋪床單,允許孩子用自己的速度去完成,父母在旁邊﹁專心﹂陪伴,陪孩子體驗做事的過程,孩子自然可以學到東西。

三、帶孩子接近大自然

帶孩子去郊外,爬山、郊遊或騎腳踏車,是陪伴孩子很好的起點。現在的小孩缺乏運動,體能差,經常帶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也有助於身心健全發展。教育廣播電台主持人范欽慧長年推動生態教育,從女兒還在胎中、呱呱落地至今五歲了。不論去山野採集蟲鳴鳥叫聲、或走訪各大海洋拍外景,她始終將女兒帶在身邊,任她在一旁玩沙或游泳。大自然的薰陶很快展現在孩子的畫作和肢體表情。女兒才念幼稚園大班,身形纖瘦卻體力充沛,可以飛快爬到樹上,掛在枝頭擺盪好幾回,身手矯健。也因為常去溪流游泳、潛入海中看海底生物,她的海洋世界畫作,想像力豐富到連老師也不敢相信。

四、與孩子談心、聊天

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疲憊不堪,早已累得無法提起精神專心說話或聆聽,有時因缺乏耐性,火氣一來,不要說與孩子談心了,連聊天都難以有好品質。許多教育專家齊聲呼籲,不論多忙,每天一定要抽時間跟孩子聊天互動。「因為孩子從小沒有建立與父母溝通的習慣,長大後,他也不會找你分享,」周麗端提醒。

與孩子溝通,父母要放下身段,用開放的態度、同理的心情,專心聆聽孩子心聲。甚至,父母偶爾也可以把孩子當成「大人」,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煩惱、挫敗或心得。談話的話題儘量多元,不要總是以「你功課寫了沒?」當開頭。很多父母不知道該跟孩子說什麼,其實,生活中處處是話題,尤其帶有記憶的物件,是很好的聊天素材。

就像「歐嬤的泰迪熊」,德國老奶奶把曾陪伴她走過半個世紀的泰迪熊送給孫女咪咪,原本殘破的小熊,背後隱藏著無數老奶奶的生活記憶,透過有如傳家寶的玩偶,家族故事就這麼說了下去。兒童文學創作者子魚也曾透過一雙小鞋與兒子有了一場感性的對話。有一天,子魚發現櫃子裡有雙小小鞋,仔細一想,原來是兒子的第一雙鞋。當晚,他邊擦拭鞋子,邊跟兒子講他剛學習走路的模樣,以及爸媽在旁邊陪著他怕他跌倒等等。完全忘記卻又充滿好奇的兒子,聽著爸爸訴說自己往事,又驚又喜。子魚的父母喜歡幫他收存小時候的物件,好比他的第一件毛衣。今年秋天,子魚將自己小時候的毛衣穿在兒子身上,小毛衣背後,當然也有說不完的往事了。

轉載自:天下雜誌《家庭教育贏的起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評論